一种外力解锁的空间柔性臂压紧释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0956发布日期:2018-06-30 10:2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力解锁的空间柔性臂压紧释放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力解锁的空间柔性臂压紧释放机构,属于空间技术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全球平均每年发射80-130颗卫星,然而有2-3颗卫星未能正确入轨,而正确入轨的卫星中,又有5-10颗在寿命初期(入轨后前30天)即失效,这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可能挽回损失,各国正在研究以空间机器人为手段、以卫星维修和生命延长为目的的在轨服务技术。空间柔性臂是一种有效的在轨维修工具,由于它的灵巧性,它能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如钻到狭缝或内腔中)实施其他工具所难以企及的维修任务。由于其构型又细又长,导致其强度和刚度有限,如果在发射时不可靠压紧,在发射载具的强烈振动、冲击下,其损坏是不可避免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空间柔性臂在发射时易因振动、冲击载荷的作用而受到损害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外力解锁的空间柔性臂压紧释放机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力解锁的空间柔性臂压紧释放机构,它包括基座、盖板、拉杆轴、第一支撑座、若干第二支撑座、若干上锁钩、若干下锁钩、若干压缩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座、上锁钩、下锁钩、压缩弹簧的数量相等,所述基座固接在卫星舱板上,盖板的一侧与基座转动连接,基座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通槽,盖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通槽,柔性臂压紧状态下,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上下正对设置,且柔性臂放置在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之间,第一支撑座和若干第二支撑座均固接在基座的一侧面,第一支撑座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耳板,每个第二支撑座的上表面均并排固接有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每个耳板上均开设有通孔,且若干通孔同轴设置,拉杆轴依次穿装在若干通孔内,所述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之间的拉杆轴上固装一个下锁钩,所述下锁钩与所述第三耳板之间的拉杆轴上套装一个压缩弹簧,上锁钩及下锁钩均为L型钩体,若干上锁钩并排固接在盖板的另一侧,且柔性臂压紧状态下,若干上锁钩与若干下锁钩一一对应设置并呈勾紧状态,所述拉杆轴上还固接有手柄,拉杆轴与第一耳板之间通过键连接,且拉杆轴沿其轴向滑动设置。

进一步地,盖板与基座通过若干销轴转动连接,且销轴设置在基座上远离第一支撑座的一侧,若干所述销轴均平行于基座设置,且每个销轴上均套装有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座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第一支撑座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弧形凹槽。

进一步地,上锁钩的上部加工有外螺纹,上锁钩穿装在盖板上,且通过螺母固定,下锁钩与拉杆轴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拉杆轴的侧壁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键槽,第一耳板上开设有第二键槽,第二键槽的长度小于第一键槽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键为平键。

进一步地,手柄设置在拉杆轴的一端部,且手柄与拉杆轴之间通过螺栓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硬铝合金盖板,所述基座为硬铝合金基座,且第一通槽的表面及第二通槽的表面均镀有MoS2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上锁钩和下锁钩的搭接,实现基座和盖板对柔性臂的夹紧,能够使空间柔性臂在发射时免受振动冲击载荷的损害,并且在入轨后,能够通过手柄以外力拉拽的形式可靠地释放柔性臂。

二、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使基座和盖板适应柔性臂的形状,增大了压紧的接触面积,使压紧更加可靠。在释放柔性臂时,拖动手柄使下锁钩与上锁钩脱开,实现解锁(即释放)。

三、结构简单,能够预紧,工作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臂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2为柔性臂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的P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I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拉杆轴平移约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外力解锁的空间柔性臂压紧释放机构,它包括基座1、盖板2、拉杆轴3、第一支撑座4、若干第二支撑座5、若干上锁钩6、若干下锁钩7、若干压缩弹簧8,所述第二支撑座5、上锁钩6、下锁钩7、压缩弹簧8的数量相等,所述基座1固接在卫星舱板101上,盖板2的一侧与基座1转动连接,基座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通槽1-1,盖板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通槽 2-1,柔性臂100压紧状态下,第一通槽1-1与第二通槽2-1上下正对设置,且柔性臂100 放置在第一通槽1-1与第二通槽2-1之间,第一支撑座4和若干第二支撑座5均固接在基座1的一侧面,第一支撑座4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耳板9,每个第二支撑座5的上表面均并排固接有第二耳板10和第三耳板11,每个耳板上均开设有通孔12,且若干通孔12同轴设置,拉杆轴3依次穿装在若干通孔12内,所述第二耳板10和第三耳板11之间的拉杆轴3上固装一个下锁钩7,所述下锁钩7与所述第三耳板11之间的拉杆轴3上套装一个压缩弹簧8,上锁钩6及下锁钩7均为L型钩体,若干上锁钩6并排固接在盖板2的另一侧,且柔性臂100压紧状态下,若干上锁钩6与若干下锁钩7一一对应设置并呈勾紧状态,所述拉杆轴3上还固接有手柄13,拉杆轴3与第一耳板9之间通过键14连接,且拉杆轴3沿其轴向滑动设置。

基座1与卫星舱板101通过螺栓21连接,拉杆轴3贯通第一支撑座4及第二支撑座 5,可轴向移动;压缩弹簧8套装在拉杆轴3上,将下锁钩7压靠在第二支撑座5上的第二耳板10上。

解锁时,外力拖动手柄13,拉杆轴3带动下锁钩7对压缩弹簧8施加轴向压力,最终使上锁钩6和下锁钩7脱开,盖板2与基座1分离,柔性臂100解锁。

拉杆轴3与第一耳板9之间通过键14连接,且拉杆轴3沿其轴向作往复运动,防止拉杆轴3转动。

每个空间柔性臂100通过两个压紧释放机构压紧,每一对上锁钩6和下锁钩7之间的搭接作为一个锁紧点,保证锁紧的可靠性。

本发明申请适用于对锁紧力要求不大的场合。

每个空间柔性臂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压紧释放机构数量,优选为两个(如图1 和图2所示)

本发明申请无需火工品或其它解锁器,可采用刚性臂作为解锁工具,解锁时,无明显振动、冲击。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盖板2与基座1通过若干销轴15转动连接,且销轴15设置在基座1上远离第一支撑座4的一侧,若干所述销轴15均平行于基座1设置,且每个销轴15上均套装有扭簧16。如此设计,钮簧的两端分别与盖板2和基座1固接,通过销轴15上套装的扭簧16,对盖板2实施扭转力矩。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销轴15的数量为两个。如此设计,保证盖板2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稳固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座5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第一支撑座4的两侧。如此设计,保证盖板2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稳固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每个压紧释放机构有两个锁紧点,呈对称布置,保证了锁紧的平衡性以及锁紧的可靠性。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第一通槽1-1及第二通槽2-1均为弧形通槽。如此设计,适应柔性臂100形状,增大了压紧的接触面积,使压紧更加可靠。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上锁钩6的上部加工有外螺纹,上锁钩6穿装在盖板2上,且通过螺母17固定,下锁钩7与拉杆轴3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如此设计,便于上锁钩6及下锁钩7的拆卸及安装,其中,利用上锁钩6上的螺母17(锁紧螺母17)实现对柔性臂100的压紧力调节,即用力矩扳手将锁紧螺母17拧紧,上锁钩 6向上移动,从而将柔性臂100压紧。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拉杆轴3的侧壁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键槽19,第一耳板9上开设有第二键槽20,第二键槽20的长度小于第一键槽19设置。如此设计,第一键槽19为拉杆轴3平移键槽,第二键槽20为轮毂键槽,用于安放平键 14,如此,拉杆轴3只能沿其轴向平移而不会转动。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键14为平键。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手柄13设置在拉杆轴3的一端部,且手柄13与拉杆轴3之间通过螺栓21固接。如此设计,手柄13设置在拉杆轴3的一端部,便于操作;手柄13与拉杆轴3之间通过螺栓21固接,便于拆装。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盖板2为硬铝合金盖板,所述基座1为硬铝合金基座,且第一通槽1-1的表面及第二通槽2-1的表面均镀有MoS2膜。如此设计,第一通槽1-1的表面及第二通槽2-1的表面均镀有MoS2膜,以进行空间防冷焊措施。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相同。

工作原理:

将上锁钩6固定在盖板2上,下锁钩7固接在拉杆轴3上并在弹簧的作用下靠紧第二耳板10;拉杆轴3只能沿其自身轴向移动。压紧时,上锁钩6和下锁钩7搭接,在压缩弹簧8的作用下,下锁钩7始终向上锁钩6的一侧推进,使上锁钩6和下锁钩7不会脱开,解锁时,用外力拨动手柄13,使手柄13带动拉杆轴3对压缩弹簧8施加压力,并使上锁钩6沿拉杆轴3轴向移动,最终与上锁钩6脱离,实现柔性臂100的解锁。在压紧过程中,通过扭簧16能够使盖板2带动上锁钩6有向上的运动趋势,使上锁钩6与下锁钩7保持一定的压紧作用力而不会脱开,进一步保证盖板2与基座1之间的压紧力;在解锁过程中,通过扭簧16能够在上锁钩6与下锁钩7脱离后,将盖板2主动扭转到基座1的另一侧,从而更好的完成解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