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7268发布日期:2018-06-01 20:2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刹车片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刹车片也叫汽车刹车皮,是指固定在与车轮旋转的制动鼓或制动盘上的摩擦材料,其中的摩擦衬片及摩擦衬块承受外来压力,产生摩擦作用从而达到车辆减速的目的。

汽车刹车片是汽车制动系统的A类关键零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汽车刹车片均采用树脂基摩擦材料,当汽车在连续或紧急制动时,刹车片和制动盘表面的温度高达500-700℃,由于树脂基刹车片耐温性能欠佳,在高温下会分解放出水、气、油等,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干摩擦变成混合摩擦或湿摩擦,摩擦系数显著降低,存在刹车失效的隐患,同时由于树脂的大量热分解,降低了其粘结作用,材料高温磨损加剧,导致刹车片的使用寿命显著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环氧树脂20-35份、氯丁橡胶20-35份、铜纤维15-25份、碳纤维15-25份、钛酸钾纤维15-25份、石墨5-9份、镍粉5-9份、锌粉5-9份、铜粉5-9份、硫酸钡2-6份、氧化锆2-6份、碳化硅2-6份、活性剂1-3份、催化剂1-3份、防老剂1-3份。

优选的,环氧树脂、氯丁橡胶的重量比为25-30∶25-30。

优选的,铜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的重量比为18-22∶18-22∶18-22。

优选的,石墨、镍粉、锌粉、铜粉的重量比为6-8∶6-8∶6-8∶6-8。

优选的,硫酸钡、氧化锆、碳化硅的重量比为3-5∶3-5∶3-5。

优选的,活性剂、催化剂、防老剂的重量比为1.5-2.5∶1.5-2.5∶1.5-2.5。

优选的,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

环氧树脂25-30份、氯丁橡胶25-30份、铜纤维18-22份、碳纤维18-22份、钛酸钾纤维18-22份、石墨6-8份、镍粉6-8份、锌粉6-8份、铜粉6-8份、硫酸钡3-5份、氧化锆3-5份、碳化硅3-5份、活性剂1.5-2.5份、催化剂1.5-2.5份、防老剂1.5-2.5份。

优选的,其原料按重量的最优配方如下:

环氧树脂28份、氯丁橡胶28份、铜纤维20份、碳纤维20份、钛酸钾纤维20份、石墨7份、镍粉7份、锌粉7份、铜粉7份、硫酸钡4份、氧化锆4份、碳化硅4份、活性剂2份、催化剂2份、防老剂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配比称取环氧树脂、氯丁橡胶、铜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石墨、镍粉、锌粉、铜粉、硫酸钡、氧化锆、碳化硅、活性剂、催化剂以及防老剂,并将其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2、将S1中形成的混合料置于汽车刹车片模具中,以30-5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度将混合料加热至800-900摄氏度,保温、保压30-40min,然后将汽车刹车片模具冷却至室温,脱模,得到汽车刹车片胚体;

S3、在S2完成后,按设计的刹车片技术要求,将所得汽车刹车片胚体进行表面精细加工,得到高寿命汽车刹车片。

优选的,在S2中,汽车刹车片模具使用前,需将其在100-2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5-10min,以防止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模具快速升温,导致模具发送损坏。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及其制备工艺,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以环氧树脂、氯丁橡胶、铜纤维、碳纤维以及钛酸钾纤维为主原料,能够使其制动更稳定,还能够增强刹车片材料的磨损率能力以及强度,防老剂则能够防止环氧树脂、氯丁橡胶的老化,大大提高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更有利于汽车的长途行驶,提高了乘坐汽车的舒适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环氧树脂20份、氯丁橡胶20份、铜纤维15份、碳纤维15份、钛酸钾纤维15份、石墨5份、镍粉5份、锌粉5份、铜粉5份、硫酸钡2份、氧化锆2份、碳化硅2份、活性剂1份、催化剂1份、防老剂1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配比称取环氧树脂、氯丁橡胶、铜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石墨、镍粉、锌粉、铜粉、硫酸钡、氧化锆、碳化硅、活性剂、催化剂以及防老剂,并将其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2、将S1中形成的混合料置于汽车刹车片模具中,以3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度将混合料加热至800摄氏度,保温、保压30min,然后将汽车刹车片模具冷却至室温,脱模,得到汽车刹车片胚体;

S3、在S2完成后,按设计的刹车片技术要求,将所得汽车刹车片胚体进行表面精细加工,得到高寿命汽车刹车片。

在S2中,汽车刹车片模具使用前,需将其在1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5-10min,以防止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模具快速升温,导致模具发送损坏。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环氧树脂25份、氯丁橡胶25份、铜纤维18份、碳纤维18份、钛酸钾纤维18份、石墨6份、镍粉6份、锌粉6份、铜粉6份、硫酸钡3份、氧化锆3份、碳化硅3份、活性剂1.5份、催化剂1.5份、防老剂1.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配比称取环氧树脂、氯丁橡胶、铜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石墨、镍粉、锌粉、铜粉、硫酸钡、氧化锆、碳化硅、活性剂、催化剂以及防老剂,并将其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2、将S1中形成的混合料置于汽车刹车片模具中,以35摄氏度/min的升温速度将混合料加热至830摄氏度,保温、保压33min,然后将汽车刹车片模具冷却至室温,脱模,得到汽车刹车片胚体;

S3、在S2完成后,按设计的刹车片技术要求,将所得汽车刹车片胚体进行表面精细加工,得到高寿命汽车刹车片。

在S2中,汽车刹车片模具使用前,需将其在13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6min,以防止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模具快速升温,导致模具发送损坏。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环氧树脂28份、氯丁橡胶28份、铜纤维20份、碳纤维20份、钛酸钾纤维20份、石墨7份、镍粉7份、锌粉7份、铜粉7份、硫酸钡4份、氧化锆4份、碳化硅4份、活性剂2份、催化剂2份、防老剂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配比称取环氧树脂、氯丁橡胶、铜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石墨、镍粉、锌粉、铜粉、硫酸钡、氧化锆、碳化硅、活性剂、催化剂以及防老剂,并将其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2、将S1中形成的混合料置于汽车刹车片模具中,以4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度将混合料加热至850摄氏度,保温、保压35min,然后将汽车刹车片模具冷却至室温,脱模,得到汽车刹车片胚体;

S3、在S2完成后,按设计的刹车片技术要求,将所得汽车刹车片胚体进行表面精细加工,得到高寿命汽车刹车片。

在S2中,汽车刹车片模具使用前,需将其在15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7min,以防止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模具快速升温,导致模具发送损坏。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环氧树脂30份、氯丁橡胶0份、铜纤维22份、碳纤维22份、钛酸钾纤维22份、石墨8份、镍粉8份、锌粉8份、铜粉8份、硫酸钡5份、氧化锆5份、碳化硅5份、活性剂2.5份、催化剂2.5份、防老剂2.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配比称取环氧树脂、氯丁橡胶、铜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石墨、镍粉、锌粉、铜粉、硫酸钡、氧化锆、碳化硅、活性剂、催化剂以及防老剂,并将其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2、将S1中形成的混合料置于汽车刹车片模具中,以45摄氏度/min的升温速度将混合料加热至880摄氏度,保温、保压38min,然后将汽车刹车片模具冷却至室温,脱模,得到汽车刹车片胚体;

S3、在S2完成后,按设计的刹车片技术要求,将所得汽车刹车片胚体进行表面精细加工,得到高寿命汽车刹车片。

在S2中,汽车刹车片模具使用前,需将其在18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9min,以防止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模具快速升温,导致模具发送损坏。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环氧树脂35份、氯丁橡胶35份、铜纤维25份、碳纤维25份、钛酸钾纤维25份、石墨9份、镍粉9份、锌粉9份、铜粉9份、硫酸钡6份、氧化锆6份、碳化硅6份、活性剂3份、催化剂3份、防老剂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寿命汽车刹车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配比称取环氧树脂、氯丁橡胶、铜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石墨、镍粉、锌粉、铜粉、硫酸钡、氧化锆、碳化硅、活性剂、催化剂以及防老剂,并将其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2、将S1中形成的混合料置于汽车刹车片模具中,以50摄氏度/min的升温速度将混合料加热至900摄氏度,保温、保压40min,然后将汽车刹车片模具冷却至室温,脱模,得到汽车刹车片胚体;

S3、在S2完成后,按设计的刹车片技术要求,将所得汽车刹车片胚体进行表面精细加工,得到高寿命汽车刹车片。

在S2中,汽车刹车片模具使用前,需将其在2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预热10min,以防止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模具快速升温,导致模具发送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