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过滤式单座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89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过滤式单座调节阀。



背景技术:

单座调节阀阀体内有一个阀芯和一个阀座,具有泄漏量小的特点。该阀不平衡力大,其允许压差较双座阀小,在高压差、大口径时,最好配上阀门定位器。公称通径≥25mm的阀为双导向结构,只要改变阀杆与阀芯的连接位置就可实现液体介质的导通或截止。现有的单座调节阀只能对液体介质进行导通或截止的控制,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则需要跟换具有过滤功能的调节阀,而无法在普通的调节阀上实现该功能,如此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过滤式单座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过滤式单座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内设置有阀杆组件,所述阀杆组件下端通过导向套与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阀芯组件通过阀座与阀体密封连接;所述阀杆组件的上半部分与阀盖之间设置有填料组件;所述阀杆组件包括外阀杆和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外阀杆内的内阀杆;所述阀芯组件包括外阀芯和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外阀芯内的内阀芯;所述外阀杆的下端与所述外阀芯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阀杆的下端穿过所述外阀芯与所述内阀芯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外阀芯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中部位置设置有可将该腔体区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密封内限位环;所述密封内限位环的下部位于所述外阀芯的底端上开设有多个粗过滤孔,所述密封内限位环的上部位于所述外阀芯的两侧上开设有多个细过滤孔;所述内阀芯的主体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内阀芯的主体上端延径向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内限位环相配合的密封外限位环;所述密封内限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外限位环的外径,并大于所述内阀芯的主体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在不需要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的时候可以用作普通的调节阀使用,而当需要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的时候,又可以作为过滤阀使用;将两种阀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过滤或者不过滤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涉及了一种可过滤式单座调节阀,包括阀体2,所述阀体2上通过螺栓组件3连接有阀盖1;所述阀盖1内设置有阀杆组件,所述阀杆组件下端通过导向套44与设置在阀体2内的阀芯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阀芯组件通过阀座59与阀体2密封连接;所述阀杆组件的上半部分与阀盖1之间设置有填料组件43;所述阀杆组件包括外阀杆41和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外阀杆41内的内阀杆42;所述阀芯组件包括外阀芯51和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外阀芯51内的内阀芯52;所述外阀杆41的下端与所述外阀芯5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阀杆42的下端穿过所述外阀芯51与所述内阀芯52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外阀芯51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中部位置设置有可将该腔体区分为上腔体53和下腔体56的密封内限位环55;所述密封内限位环55的下部位于所述外阀芯51的底端上开设有多个粗过滤孔57,所述密封内限位环55的上部位于所述外阀芯51的两侧上开设有多个细过滤孔58;所述内阀芯52的主体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内阀芯52的主体上端延径向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内限位环55相配合的密封外限位环54;所述密封内限位环55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外限位环54的外径,并大于所述内阀芯52的主体外径。

工作原理如下:液体介质从左侧阀口进入口到阀体,在初始状态时,阀芯组件与阀座相配合在一起,阀体处于截止状态。当不需要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时,外部驱动单元驱动外阀杆41向上移动,外阀杆41带动外阀芯51向上移动,此时内阀芯也会在密封内限位环55和密封外限位环54的配合带动下同时向上移动;阀芯组件和阀座分离,液体介质从阀体进口顺利进入到阀体出口。当需要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时,外部驱动单元驱动内阀杆42向上移动,此时密封外限位环54会与密封内限位环55分离,内阀芯52也从最底部的初始状态进入到外阀芯51的上腔体53中;此时,液体介质将从外阀芯51底端的粗过滤孔57中进入到外阀芯51中的下腔体56中,并通过密封内限位环55中间的通孔进入到上腔体53中并完成液体介质的第一次过滤,最后液体介质通过上腔体53两侧的细过滤孔58流入到阀体2的出口,并完成液体介质的第二次过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