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165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阀领域,具体为一种过滤式控制阀。



背景技术:

水泵控制阀就是水压控制的阀门,水泵控制阀由一个主阀及其附设的导管、导阀、针阀、球阀和压力表等组成。根据使用目的、功能及场所的不同可演变成遥控浮球阀、减压阀、缓闭止回阀、流量控制阀、泄压阀、水力电动控制阀、水泵控制阀等。现有技术中的水泵控制阀在管道中一般应当水平安装,主要原因是可以避免流进水泵控制阀的水流对水泵控制阀腔体的冲蚀,进而延长水泵控制阀的寿命。比如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缓闭止回阀,该阀门中的阀瓣启闭是由流体控制,在进水时,流体推开阀瓣并连通进水段和出水段;不进水时,在自身重力或流体逆流的反推力下,阀瓣关闭进水段。其大幅度的限制了水泵控制阀的应用范围。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现有技术中的水泵控制阀用于污水流路中时容易发生堵塞,因此,一般在污水流路中会在水泵控制阀的进水口前段安装普通污水过滤器,污水经过滤器过滤后转变为清水,再进入阀体的控制腔,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水泵控制阀的腔体被腐蚀。现有技术为了使得水泵控制阀能更好的应用于污水环境中,已对水泵控制阀进行改进,如中国专利CN101498311B“污水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其虽然能实现对污水的过滤,且能进行自清洗,但其存在的问题是其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式控制阀,其将过滤功能能结合于控制阀上,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滤式控制阀,包括阀体、阀杆、阀板以及用于密封阀体的阀盖;阀体内设有连通口;阀杆的一端以能密封的方式覆于连通口;阀板的一侧固定于阀杆的另一端、阀板的另一侧通过弹性元件连接于阀盖;所述弹性元件带有预压缩力;阀杆与阀板共同将阀体内部分为过滤腔、泄压腔以及控制腔,连通口位于过滤腔与泄压腔的交界处;过滤腔上设有阀体进口,过滤腔内填充有过滤装置;泄压腔上设有阀体出口;控制腔与过滤腔通过铜管连通,铜管上设有调节阀与止回阀,调节阀设于控制腔侧,止回阀设于过滤腔侧;控制腔通过铜管连通于泄压腔,铜管上设有调节阀,并且调节阀位于泄压腔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阀体进口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阀体进口倾斜的角度大于30°小于60°。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过滤装置选用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过滤腔中设有凸台,过滤网边沿设有凹槽,过滤网通过凸台与凹槽的配合安装于过滤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阀板包括阀板上垫片、阀板下垫片以及阀板密封垫,阀板上垫片设于阀板密封垫的一侧,阀板下垫片设于阀板密封垫的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弹性元件为弹簧,并且弹簧的中心轴线与阀杆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阀杆在位于连通口的一侧还设有阀杆密封垫以及阀杆垫片;阀杆密封垫的尺寸大于连通口的口径;阀杆垫片的外径与连通口的口径一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过滤腔中设置过滤装置,能有效避免阀体进口流入的水对过滤腔内壁的冲刷,有效提高过滤式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过滤装置设于过滤腔中还能有效保证阀门的开启与关闭更加稳定;同时能实现对管道介质中颗粒物的过滤。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控制阀中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控制阀中阀杆密封垫与阀杆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阀体进口;3、底部阀盖;4、阀体出口;5、过滤装置;6、阀盖;7、弹性元件;8、阀板;9、阀杆密封垫;10、阀杆;11、阀杆垫片;12、连通口;13、调节阀;14、止回阀;15、调节阀;16、铜管;17、铜管;81、阀板下垫片;82、阀板密封垫;83、阀板上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指向设备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过滤式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杆10、阀板8以及用于密封阀体1的阀盖6;阀体1内设有连通口12;阀杆10的一端以能密封的方式覆于连通口12;阀板8的一侧固定于阀杆10的另一端、阀板8的另一侧通过弹性元件7连接于阀盖6;所述弹性元件7带有预压缩力;阀杆10与阀板8共同将阀体1内部分为过滤腔、泄压腔以及控制腔,连通口12位于过滤腔与泄压腔的交界处;过滤腔上设有阀体进口2,过滤腔内填充有过滤装置5;泄压腔上设有阀体出口4;控制腔与过滤腔通过铜管16连通,铜管16上设有调节阀13与止回阀14,调节阀13设于控制腔侧,止回阀14设于过滤腔侧;控制腔通过铜管17连通于泄压腔,铜管17上设有调节阀15,并且调节阀15位于泄压腔侧。供水时,水从阀体进口2进入到控制腔和阀体出口4,阀体1控制腔的水通过铜管17也流到阀体出口4,保证开启控制阀时,过滤腔中的水压只要能够大于弹性元件7的弹性压力即可,使得控制阀开启较为稳定;停止供水时,阀体进口2处的水通过铜管16回流到阀体1控制腔,由于设有止回阀14,避免回流到阀体进口2,阀杆10在弹性元件7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密封连通口12。

具体应用时,过滤腔中的过滤装置5实现对污水中颗粒物质的过滤;当过滤装置5积攒的固体颗粒物过多时,开启底部阀盖3,取出过滤装置5对过滤装置5进行清洗;当过滤腔中压力过大时,水压将顶起阀杆10,控制腔内弹性元件7的弹性压力与过滤腔中水压保持平衡,过滤腔中水通过泄压腔流出;当水泵停止工作,过滤腔中水压变小,并小于弹性元件7提供于阀板8的作用力,泄压腔中的水从铜管17回流进控制腔,铜管16上的止回阀实现截流,这时控制腔中的压力增大,连通口12缓慢关闭。这整个过程中由于过滤装置5的存在使得水压不会直接冲击阀杆10,不会导致连通口12猛的打开与猛的关闭,有效实现管道中水流的稳定性。为了缓冲水流对过滤装置5的冲击,阀体进口2倾斜设置;阀体进口2倾斜的角度大于30°小于60°。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5选用过滤网,过滤网为金属过滤网,金属过滤网上涂有耐冲击耐腐蚀的涂层;为了方便过滤网的安装,过滤腔中设有凸台,过滤网边沿设有凹槽,过滤网通过凸台与凹槽的配合安装于过滤腔中。

为了提高控制阀的密封性能,如图2所示,阀板8包括阀板上垫片83、阀板下垫片81以及阀板密封垫82,阀板上垫片83设于阀板密封垫82的一侧,阀板下垫片81设于阀板密封垫82的另一侧。阀盖6的在近阀体1的一端的内径大于阀板8的外径,使得在连通口12打开时,阀板8能在水压的间接作用进行沿阀杆10轴向方向运动。

更进一步的,弹性元件7为弹簧,并且弹簧的中心轴线与阀杆10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为了保证弹簧在收缩过程中能沿直线进行,阀板8与阀盖6之间设伸缩杆;进一步的有弹簧套于伸缩杆上。

阀杆10与连通口12之间设有阀杆密封垫9以及阀杆垫片(如图3所示);阀杆密封垫9的尺寸大于连通口12的口径;阀杆垫片的外径与连通口12的口径一致。

在较现有技术的污水用控制阀而言,本申请的控制阀结构简单,可用于管道的不同位置,且安装清洗方便,成本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