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727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装置,特别涉及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



背景技术:

管状电机包括管状机壳以及通过轴承座支撑在管状机壳内的驱动总成、刹车总成和行程控制总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动升降门窗、这样系统、投影屏幕等等领域。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050289Y的专利公开的电动卷帘门机,包括电机、减速齿轮、外轮、行程开关和安装板,所述的减速齿轮分别与所述的电机和外轮上所设的内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外轮上设有卷帘门固定装置,所述的安装板上设有外轮定位用轴承。通过采用齿轮减速机构,将电机的动力通过齿轮减速机构传递给外轮,由外轮带动卷帘门转动,通过齿轮减速机构来降低转速从而增大扭矩和降低负载。

现有的齿轮减速机构大多采用三级行星轮减速系统。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323499Y的专利公开的一种静音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是三级减速结构,第一级行星轮有三个,第二级行星轮有四个,第三级行星轮有三个,经减速后的转轴再与行程控制器、行程开关连接,将电机的转速降低,提高管状电机输出的扭矩,使其带动卷帘工作。

但是由于行星减速器中齿轮较多,由此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大,为了提高减速器使用寿命,往往会向减速器内添加润滑油。但是在减速器工作一段时间后,润滑油会逐渐从机壳中漏出来,导致减速器壳内内润滑油不足,壳内的摩擦阻力再一次增大,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能够在行星减速器油脂不足的时候,方便地补充油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包括机壳以及分别设置在机壳两端部的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一级减速机构、二级减速机构和三级减速机构,所述上端盖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内还滑移连接有可封闭注油孔的限位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减速机构、二级减速机构和三级减速机构的设计使行星减速器通过三级减速机构实现降低电机转速,提高管状电机输出扭矩的效果,并且通过注油孔的设计,使行星减速器能够在减速器壳内润滑油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注油孔补充油脂,避免减速器内由于油脂不足导致摩擦阻力增大,从而避免减速器由于摩擦阻力增大而影响使用,限位套的设计能够避免机壳内的油脂从注油孔中漏出来,相较于未设置限位套的减速器,能够减缓油脂的泄漏,提高油脂的使用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注油孔的侧壁开设有环槽,所述限位套上开设有滑移连接在环槽中的滑移环,所述限位套位于滑移环的端部开设有导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环与环槽配合能够使限位套滑移连接在注油孔中,从而实现根据需要控制限位套封闭或者不封闭注油孔的效果,导油孔的设计能够便于润滑油脂进入机壳内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滑移环与环槽的底部设置有驱使环槽始终具有封闭注油孔端部趋势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的设计能够使限位套始终具有封闭注油孔的效果,使注油孔无需注油的时候,能够避免机壳内的油脂从注油孔中泄漏。

作为优选,所述下端盖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为沉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腔的设计能够便于该减速器的安装,将连接腔对称设计能够使减速电机的安装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减速机构包括一级太阳齿轮,所述一级太阳齿轮设有8个斜齿,所述斜齿的斜度为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齿轮的齿呈倾斜设置,即采用了斜齿,可以增加同时啮合的轮齿的对数,使每个斜齿所承受的载荷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减速机构还包括均等绕设在一级太阳齿轮周向的三个一级行星齿轮,所述一级行星齿轮为与一级太阳齿轮啮合的斜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齿轮的啮合性好,传动平稳、噪声小;其重合度大,降低了每对齿轮的载荷能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上端盖的内壁设置为与一级行星齿轮啮合的斜齿,所述上端盖的外壁设置为均等分布的竖直方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方齿的设计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方便定位,且相较于尖齿和斜齿,方齿的设计不容易割伤手。

作为优选,所述三级减速机构包括三级行星齿轮,所述三级行星齿轮的内壁周向均等开设有三个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槽的设计可流入润滑油脂,从而可以增加齿轮寿命,同时油槽还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降低三级行星齿轮的承受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通过注油孔以及限位套设计,能够在机壳内缺少润滑油脂的时候,及时补充润滑油脂,且通过限位套、O形圈和密封圈的设计,在无需补充油脂的时候,能够限制润滑油脂的泄露,提高了减速器的密封效果;

2、该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通过在一级减速机构中13°斜齿的设计,增加同时啮合的轮齿的对数,降低了每对齿轮的载荷能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使该减速器具有啮合性好,传动平稳、噪声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的内部装配图;

图3为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注油孔的剖视图;

图5为上端盖与机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内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三级减速机构与下端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机壳;11、内尖齿;12、第一卡槽;2、上端盖;21、注油孔;211、环槽; 212、弹性件;22、限位套;221、滑移环;222、楔形块;223、导油孔;23、第二卡槽;24、方齿;25、第一通孔;26、O形圈;27、内斜齿;3、下端盖;31、外尖齿;32、密封圈;33、第二通孔;34、连接腔;4、一级减速机构;41、输入轴;42、一级支架主体;421、一级阶梯环;422、一级支柱;43、一级行星齿轮;44、一级太阳齿轮;5、二级减速机构;51、二级太阳齿轮;52、二级支架主体;521、二级阶梯环;522、二级支柱;53、二级行星齿轮;6、三级减速机构;61、三级太阳齿轮;62、三级支架主体;621、三级阶梯环;622、三级支柱;63、三级行星齿轮;631、油槽;65、输出轴;651、第一输入部;652、第二输入部;653、凹槽;654、键槽;66、垫片;67、卡簧;7、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包括机壳1以及分别设置在机壳1两端部的上端盖2和下端盖3。机壳1内从上端盖2至下端盖3依次连接有一级减速机构4、二级减速机构5和三级减速机构6。

参见图3和图4,上端盖2由尼龙66制成,其上开设有贯通上端盖2上、下两端面的注油孔21,注油孔21内滑移连接有限位套22。注油孔21的上端部为上端小、下端大的楔形槽,注油孔21的下端部与机壳1的内腔连通。注油孔21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注油孔21的轴线重合的环槽211,限位套22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滑移连接在环槽211中的滑移环221。滑移环221与环槽211的底部还设置有驱使限位套22始终具有向楔形槽方向滑移、并封闭楔形槽趋势的弹性件 212,弹性件 212为弹簧。

限位套22的端部设置有与楔形槽卡合的楔形块222,限位套22位于楔形块222的下方开设有导油孔223,导油孔223通过连通环槽211和机壳1内腔将注油孔21中的油脂导入机壳1内腔中。

参见图1和图5,机壳1由尼龙1010材料制成,其内侧壁开设有与机壳1的轴线平行的若干内尖齿11,内尖齿11数量优选为61个。机壳1朝向上端盖2的一侧设置有L形的第一卡槽12,上端盖2朝向机壳1的一端面开设有与第一卡槽12卡合的倒L形的第二卡槽23。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23卡接处还设置有O形圈26。上端盖2的外侧壁环向均等设置有若干与上端盖2轴线平行的方齿24。上端盖2的中心开设有供输入轴41穿设的第一通孔25,输入轴41连接有一级减速机构4。

参见图3和图6,一级减速机构4包括由40Cr制成的一级支架主体42,一级支架主体42的包括一级阶梯环421,一级阶梯环421朝向输入轴41的一端面均等设置有三个一级支柱422,三个一级支柱422恰好分别处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一级支柱422穿设有三个一级行星齿轮43,一级齿轮的高度与一级支柱422的高度一致。一级行星齿轮43由聚甲醛制成,为斜齿轮,有26个斜齿,斜边为13°。上端盖2的内侧壁设置有供一级行星齿轮43啮合的内斜齿27。输入轴41朝向机壳1的一端连接有一级太阳齿轮44,一级太阳齿轮44为与一级行星齿轮43啮合的斜齿轮,优选为8个斜齿,其穿设在三个一级行星齿轮43的中间,同时该点恰好处于机壳1的轴线处。

一级阶梯环421的另一端面连接有二级减速机构5,二级减速机构5包括由40Cr制成二级支架主体52,二级支架主体52包括二级阶梯环521,二级阶梯环521朝向一级减速机构4的一端面均等设置有三个二级支柱522,三个二级支柱522恰好分别处于同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二级支柱522要高于一级支柱422,相邻二级支柱522之间的距离要大于相邻一级支柱422之间的距离。二级支架柱穿设有三个二级行星齿轮53,二级行星齿轮53的高度与二级支柱522的高度一致。二级行星齿轮53由为与机壳1啮合的直齿轮。一级阶梯环421朝向二级减速机构5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二级太阳齿轮51,二级太阳齿轮51为与二级行星齿轮53啮合的直齿轮,优选为10个直齿,其穿设在三个二级行星齿轮53的中间,同时该点同样恰好处于机壳1的轴线处。

参见图6和图7,二级阶梯环521的另一端面连接有三级减速机构6,三级减速机构6包括同样由40Cr制成三级支架主体62,三级支架主体62包括三级阶梯环621,三级阶梯环621朝向二级减速机构5的一端面均等设置有四个三级支柱622,四个三级支柱622恰好分别处于同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三级支柱622要高于二级支柱522。三级支架柱上方别穿设有四个三级行星齿轮63,三级行星齿轮63的高度与三级支柱622的高度一致。三级行星齿轮63的内壁周向均等开设有三个油槽631。三级行星齿轮63为与机壳1啮合的直齿轮。二级阶梯环521朝向三级减速机构6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三级太阳齿轮61,三级太阳齿轮61为与三级行星齿轮63啮合的直齿轮,其穿设在四个三级行星齿轮63的中间,同时该点同样恰好处于机壳1的轴线处。二级太阳齿轮51和三极太阳齿轮的端部均设置有凸起部7,且其直齿与凸起部7之间通过倒角连接。

下端盖3由增强尼龙制成,其朝向机壳1的一端面开设有与机壳1卡合的外尖齿31,下端盖3与机壳1在外尖齿31和内尖齿11的连接处还套设有密封圈32。下端盖3与机壳1通过内直齿和外直齿卡合并通过胶水粘接使下端盖3固定在机壳1上。

下端盖3的中心开设有贯通下端盖3上、下两端面的第二通孔33,其侧壁上以轴线为中心对称开设有两连接腔34,连接腔34的底部封闭,连接腔34的开口设置在下端盖3的侧壁上,连接腔34为沉头孔。

下端盖3通过第二通孔33连接有输出轴65,输出轴65的一端固定第三阶梯环朝向第二通孔33的一端面上,第三阶梯环的朝向输入轴41的一端面抵接在上端盖2的下端面上,输入轴41从上端盖2的上端面中穿出。输入轴41包括穿设在第二通孔33中的第一输入部651和穿出第二通孔33的第二输入部652,第一输入部651为圆柱形,第二输入部652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键槽654,且输入轴41在第一输入部651和第二输入部652之间位置开设有凹槽653。凹槽653内套设有垫片66和卡簧67,垫片66抵接在上端盖2的上表面,卡簧67抵接在垫片66上。

注油过程:

当需要注油的时候,将油管对准注油孔21,向内注油,注入注油孔21的油量增加,从而增大了油压,油施压在限位套22的楔形块222上端面,当油压大于弹性件 212的弹力时,限位套22的滑移环221在凹槽653内向弹性件 212方向滑移,挤压弹性件 212,使楔形块222和楔形槽分离,楔形块222和楔形槽两者出现与环槽211连通的空隙,油通过该空隙进入环槽211,并通过限位套22上的导油孔223进入机壳1内腔中,完成注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