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049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尘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直线运动模组在自动化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直线运动模组包括壳体、直线导轨、丝杆以及滑块等结构,直线运动模组具有运动精度高、便于安装使用等优点,但是由于直线运动模组为敞开式,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有异物掉入,并且模组内部的润滑用油脂挥发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环保。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防尘模组。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尘模组,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一端的第一支撑体、位于所述基座另一端的第二支撑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的滚珠丝杆、设置于所述滚珠丝杆上的支撑座,所述防尘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两端的丝母端盖、设置于所述丝母端盖上的防尘罩、位于所述基座上方的侧板、设置于所述侧板上的永磁铁、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方的软钢板,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与所述侧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软钢板顶靠在所述永磁铁上,所述软钢板顶靠在所述丝母端盖及支撑座的上表面上,所述丝母端盖的上端设有磁铁,所述磁铁吸附所述软钢板。

所述丝母端盖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两端,所述丝母端盖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丝母端盖上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防尘罩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丝母端盖上,所述防尘罩与所述丝母端盖固定连接。

所述侧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呈长条状,所述永磁铁设有两个,所述永磁铁呈长条状,所述永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软钢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软钢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

所述丝母端盖上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磁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丝母端盖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贯穿其侧面的第二通孔,所述滚珠丝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滚珠丝杆上设有滚珠丝母,所述滚珠丝母与所述滚珠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滚珠丝母与所述支撑座间隙配合,并使用径向销钉进行定位,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设有贯穿其侧面的第一通孔及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上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杆呈长条状,所述滚珠丝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二轴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通过设置软钢板将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盖住,进而可以防止异物掉入模组内部,并且可以防止模组内部的润滑用油脂挥发对环境造成污染,经济环保,防尘效果好,增加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沿B-B方向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沿A-A方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包括基座15、位于所述基座15一端的第一支撑体16、位于所述基座15另一端的第二支撑体17、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6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7之间的滚珠丝杆18、设置于所述滚珠丝杆18上滚珠丝母、设置于所述支撑座9两端的丝母端盖14、设置于所述丝母端盖14上的防尘罩1、位于所述基座15上方的侧板12、设置于所述侧板12上的永磁铁11及位于所述侧板12上方的软钢板4。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基座15呈长条状,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15的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基座15内的左右内侧面设有第一凹槽15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体16与所述基座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17与所述基座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体16上设有贯穿其侧面的第一通孔及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轴承161,所述第一轴承161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17上设有第二轴承171,所述第二轴承171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7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杆18呈长条状,其为螺杆,所述滚珠丝杆18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161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轴承161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杆1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171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二轴承171固定连接,进而使得所述滚珠丝杆18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6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7之间自转,所述滚珠丝杆18上设有滚珠丝母,所述滚珠丝母与支乘座9间隙配合,并使用径向销钉进行定位,所述滚珠丝母与所述滚珠丝杆18螺纹连接,使得所述滚珠丝杆18旋转时,所述滚珠丝母可以在所述滚珠丝杆18上前进或者后退。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撑座9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基座15内,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座9上设有贯穿其侧面的第二通孔,所述滚珠丝杆18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支撑座9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上盖3,如图3所示,所述上盖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9的上下端两端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上盖3与所述支撑座9之间存在间隙,且可供软钢板4穿过,所述软钢板4顶靠在所述支撑座9的上表面上。如图4所示,所述丝母端盖14设置于所述支撑座9的左右两端,所述丝母端盖14上设有贯穿其侧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如图2所示,所述丝母端盖14的左右表面设有凸块141,所述凸块141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51内且与所述基座15存在一定间隙,采用内嵌式结构使得所述丝母端盖14与所述支撑座9可以在所述基座15上内直线移动,如图4所示,所述丝母端盖14上端设有第二凹槽142。所述防尘罩1设有两个,所述防尘罩1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丝母端盖14固定连接,所述丝母端盖14与所述支撑座9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侧板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座9的左右两侧,如图3所示,所述侧板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6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7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侧板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6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7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侧板12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呈长条状,所述永磁铁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侧板12的上方,所述永磁铁11呈长条状,所述永磁铁11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侧板12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12的上表面与所述侧板1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软钢板4呈长方体,所述软钢板4盖在所述侧板12的上表面上,从而可以将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的内部遮住,如图3所示,所述软钢板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6固定连接,所述软钢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7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11吸附所述软钢板4,使得所述软钢板4紧紧的顶靠在侧板12的上表面上。所述软钢板4采用可被永磁铁11吸引的材料制成。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丝母端盖14上的磁铁8及遮住所述磁铁8的盖体7。所述磁铁8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42内且与所述丝母端盖14固定连接,所述磁铁8靠近所述软钢板4,从而可以对软钢板4施加吸引力,进而有助于使得软钢板4紧紧的顶靠在丝母端盖14的上表面上,沿丝母端盖14上表面的角度方向,且与盖体3共同作用下,使一个软钢带产生弹性变形,当遇到上盖3内部引导时,保证软钢带从支撑座上部通过,所述软钢板4与丝母端盖14上表面产生相对滑动,然而由于丝母端盖14内磁铁8的设置,在产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始终对所述软钢板4产生持续吸引力,进而使得软钢板3紧紧的顶靠在丝母端盖14的上表面上,进而提高了密封效果。所述盖体7与所述丝母端盖14固定连接,所述盖体7挡住所述磁铁8,对磁铁8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使用时,通过旋转滚珠丝杆18的一端,使得所述滚珠丝杆18旋转,由于滚珠丝母的设置以及滚珠丝母与支撑座9连接,进而使得支撑座9在滚珠丝杆18上移动,直至将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上。所述软钢板4顶靠在所述丝母端盖14及支撑座9的上表面上,当所述支撑座9移动时,所述软钢板4与所述丝母端盖14及支撑座9相对滑动,并且由于丝母端盖14内磁铁8及侧板12上永磁铁11的设置,使得软钢板4可以紧紧的顶靠在侧板12及丝母端盖14、支撑座9上,进而可以对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的内部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至此,本实用新型防尘模组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