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把手龙头本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281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双把手龙头本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把手龙头本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把手龙头都配备一个H形的龙头本体。该龙头本体中部的横管设有向外引出的出水口,该横管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向上伸出的管状阀座,以便安装调水阀;该横管的内孔将其出水口与其两端的两个阀座的内腔连通;每个阀座上部开口处的外周配有外螺纹,以便安装调水阀;每个阀座的底部设进水口及与该进水口连通并向下延伸的进水管。每个进水管的外周设有外螺纹,以便通过紧固件将该龙头本体与卫浴设备的面板作连接固定。

早期的双把手龙头的龙头本体是用铜铸造成毛坯,再对毛坯进行复杂的机械加工而得到的。由于铜的资源紧缺加上机械加工成本高、成品率低,导致铜质的龙头本体价格昂贵。为此,人们试图用塑料替代铜,并使用适合大批量生产的注塑工艺替代复杂的机械加工生产一种双把手龙头的塑料龙头本体。由于双把手龙头的塑料龙头本体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若采用常规的注塑工艺,不能形成龙头本体上横管的内孔;因而不能生产出一体化的塑料龙头本体,必须采用分段注塑制作成两个边本体和一中央本体,然后将三者进行拼接的生产方式。由于边本体是采用塑料一体注塑,其强度没有铜材质的龙头那么大,因此将边龙头本体通过紧固件安装到卫浴设备的面板时不能过度用力,否则容易因为应力造成边本体的进水管开裂,如果不用力旋紧,会造成边龙头本体不能稳定的固定在面板上,因此便在边本体的进水管镶固有铜管脚或是边本体二次注塑到铜管脚上,形成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本体;这种二次注塑的半铜半塑龙头本体由于进水管和铜管脚之间因为材质不同,不能完全结合在一起达到密封的效果,并且铜管脚与进水管一般是齐平的,为了使管道安装件与龙头本体安全安装,所以是直接通过管道胶以及管道安装件硬密封于进水管内来避免漏水;但是这种连接方法很容易造成塑料材质的边本体的进水管受到应力开裂,最终也会出水漏水现象,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把手龙头本体结构,能有效解决了塑料边本体直接配合管道安装件易造成塑料边本体开裂的问题,保证龙头本体的密封性,防止漏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双把手龙头本体结构,其包括分别注塑成型的左、右两边本体和一中央本体,所述边本体一体成型有用于安装阀芯的阀座、阀座底部的进水管、阀座侧面的过水段;所述阀座与进水管和过水段相通;所述中央本体中段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中央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两边本体的过水段连接,其中所述进水管的外壁设有配合有密封圈的环槽,边本体的进水管穿置于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内,进水管与铜管脚密封配合,所述铜管脚的底端延伸有加长的配合部。

所述中央本体的两端与两边本体的过水段相互套接,中央本体与过水段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中央本体的两端分别套置于两边本体的过水段内,所述中央本体的两端各设有凸起的限位块。

所述中央本体的两端与两边本体的过水段激光焊接。

所述的双把手龙头本体结构还包括一固定座和与固定座配合的底板;所述固定座设有对应于两边本体的套孔、对应于出水口的穿孔,所述底板设有对应于两边本体的通孔;所述阀座上设有环状凸垣,所述铜管脚上端设有挡沿,所述挡沿抵靠环状凸垣;所述底板抵住挡沿,固定座抵靠环状凸垣,所述中央本体配合在底板和固定座之间。

所述固定座与底板通过螺丝连接或铆接配合。

所述套孔的内壁设有若干限位筋条,所述环状凸垣上形成有对应于限位筋条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筋条嵌合于限位槽上。

所述限位筋条的形状为“T”型或“┌”型或“┐型”。

所述铜管脚的挡沿设有对应于限位筋条的卡槽,所述限位筋条嵌入限位槽和卡槽内。

所述铜管脚的上端设有缺口,所述阀座设有配合缺口的凸块,所述凸块抵靠缺口的侧边。

所述配合部的厚度大于铜管脚中部的厚度。

所述配合部的内表面包括上部的圆柱面和下部的锥状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边本体的进水管直接穿置于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内,进水管的外壁设有配合有密封圈的环槽,所述铜管脚的底端延伸有加长的配合部。由于进水管上配合有密封圈,所述进水管穿置于铜管脚内可使得进水管与铜管脚之间形成密封配合,能避免水流从进水管与铜管脚之间渗出,铜管脚的底端延伸有加长的配合部,因此与管道连接件连接时直接与铜管脚的配合部配合,而不需要与边本体的进水管的内表面配合,从而避免进水管受到应力开裂,避免漏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螺丝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螺丝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1(螺丝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2(螺丝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铆接);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铆接);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3(铆接);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4(铆接);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5(激光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把手龙头本体结构,其分别注塑成型的左、右两边本体1和一中央本体2;所述边本体1一体成型有用于安装阀芯的阀座11、阀座11底部的进水管12、阀座11侧面的过水段13,所述阀座11与进水管12和过水段13相通;所述中央本体2中段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21以连接出水管道,所述中央本体2的两端分别与两边本体1的过水段13连接。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中央本体2的两端可以与两边本体1的过水段13相互套接,并在中央本体1与过水段13之间设有密封圈a保证密封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便于拆装更换部件;具体地,所述中央本体2的两端分别套置于两边本体1的过水段内,所述中央本体2的两端各设有凸起的限位块22,以限制中央本体1位于过水段13内的长度,实现定位。如图9所示,所述中央本体2的两端也可以与两边本体1的过水段13激光焊接,无需密封圈a就可以保证密封连接,且能保证中央本体2与边本体1的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配合图1和图3所示或配合图5和图7所示,所述进水管12的外壁设有配合有密封圈a的环槽13,边本体1的进水管12直接穿置于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3内,所述铜管脚3的底端延伸有加长的配合部31;由于进水管12上配合有密封圈a,所述进水管12穿置于铜管脚3内可使得进水管12与铜管脚3之间形成密封配合,能避免水流从进水管12与铜管脚3之间渗出,铜管脚3的底端延伸有加长的配合部31,因此管道安装件可以直接与配合部31的内表面配合,而不用与进水管12内表面配合,从而能避免进水管12受到应力开裂而造成漏水。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固定座4和与固定座4配合的底板5。所述固定座4设有对应于两边本体1的套孔41、对应于出水口21的穿孔42,所述底板5设有对应于两边本体1的通孔51;所述阀座11上设有环状凸垣111,所述铜管脚3上端设有挡沿32,所述挡沿32抵靠环状凸垣111;底板5与固定座4相互连接时,底板5抵住挡沿32,固定座4抵靠环状凸垣111,所述中央本体2配合在底板5和固定座4之间,防止铜管脚3脱离边本体1;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座4与底板5可以通过螺丝b连接,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底板5与固定座4也可以铆接配合。

进一步,所述套孔41的内壁设有若干限位筋条411,所述环状凸垣111上形成有对应于限位筋条411的限位槽112,所述限位筋条411嵌合于限位槽112上,使得两个边本体1通过固定座4互相限制转动,提高边本体4的抗扭能力。所述限位筋条411的形状可以为“T”型或“┌”型或“┐型”,使得固定座4能从上向下套置于中央本体2和两边本体1上时,限位筋条411的一部分从上向下卡住限位槽112,使得固定座4能抵靠在环状凸垣111上。

进一步,所述配合部31的厚度大于铜管脚3中部的厚度,有效提高配合部31的强度,使得管道安装件配合到配合部31上更稳固;所述配合部31的内表面可以包括上部的圆柱面和下部的锥状面,方便适用尾端为平面或锥面的管道安装件直接与配合部31的内表面配合。

为保证所述铜管脚3能稳定固定在边本体1的进水管12上,不发生转动;所述铜管脚3的上端设有缺口33,所述阀座11设有配合缺口33的凸块113,使得凸块113能抵住缺口33的侧边阻止铜管脚3相对于边本体1发生转动;当然,也可以所述铜管脚3的挡沿32设有对应于限位筋条411的卡槽321,使得固定座4配合到边本体1上时,限位筋条411同时嵌入限位槽112和卡槽321内,限制铜管脚3发生转动。所述铜管脚3可以可拆地配合在边本体1上,方便实现拆装更换部件。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首先,所述边本体1的进水管12先穿置于铜管脚3内;其次,所述中央本体2再与两边本体1的过水段13相互连接;然后固定座4在罩置中央本体2和两边本体1,使得套孔41的限位筋条411嵌合在边本体1的限位槽112内;最后底板5与固定座4配合,使得中央本体2位于固定座4和底板5之间,稳定固定两边本体1并防止铜管脚3脱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种组装次序,也可以是其他的组装次序。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