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接式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7056阅读:1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联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迅速连接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对两个部件,例如两根轴或轴与管进行多次连接、拆卸,常见的联轴器结构复杂,且装拆连接速度较慢,不能适应需要快速连接、拆卸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接式联轴器,该快接式联轴器连接、拆卸迅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接式联轴器,包括多位触发机构和插接筒;

所述多位触发机构包括中空的本体,本体内由上至下地设有多层触柄,触柄包括一体成型的圆柱状的滑柱和球形的触球,所述触球位于本体的通孔内,滑柱水平伸出本体的外壁;所述触柄以通孔的圆心呈圆形阵列设置,每个触球的两侧均与固定于通孔内壁且呈一定夹角相向设置的两根圆柱弹簧相连,在非工作状态下,圆柱弹簧呈自由状态;在本体最顶端的凸缘端面上设有与本体的通孔同轴的圆锥筒,该圆锥筒位于连接筒内且该连接筒底端的凸缘与本体顶端的凸缘固定相接;所述圆锥筒内拧有阀杆,所述阀杆上设有数量与触柄层数一致的钢球;

所述插接筒的顶端开口、底端封闭,在插接筒内壁上由上至下地设有多层水平设置的盲孔,该盲孔以插接筒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形阵列;

所述多位触发机构的本体嵌于插接筒内并插至插接筒的底部,在本体的外壁和插接筒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条状的凸棱和凹槽,所述凸棱位于凹槽内,以使得阀杆向下拧时,钢球可将触柄的滑柱挤压至插接筒内壁上相应的盲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筒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传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的上部内壁开有若干花键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的上部外壁上设有键槽。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自由端的端部设有六角形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位触动机构与插接筒的配合来实现快速装拆连接,在使用时,只需向下拧阀杆,即可使滑柱伸入到插接筒内部,从而将插接筒和主体连接起来,此处,插接筒可以视为其中一个连接件,主体(连接筒)可以视为另一连接件,从而使两个连接件迅速联接。而在拆卸时,只需向上拧出阀杆,所有的触柄便会在相应圆柱弹簧作用下带回原位,即从插接筒的盲孔内滑出,实现两个构件的快速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快接式联轴器,包括多位触发机构和插接筒3;所述多位触发机构包括中空的本体1,本体1内由上至下地设有多层触柄2,触柄2包括一体成型的圆柱状的滑柱201和球形的触球202,所述触球202位于本体1的通孔内,滑柱201水平伸出本体1的外壁;所述触柄2以通孔的圆心呈圆形阵列设置,每个触球202的两侧均与固定于通孔内壁且呈一定夹角相向设置的两根圆柱弹簧4相连,在非工作状态下,圆柱弹簧4呈自由状态;若触球202被挤压、滑柱201进一步地伸出,则圆柱弹簧3呈压缩状态并具有一个将滑柱201顶回本体1的趋势。在本体1最顶端的凸缘101端面上设有与本体1的通孔同轴的圆锥筒5,该圆锥筒5位于连接筒8内且该连接筒8底端的凸缘801与本体1顶端的凸缘101固定相接,即两个法兰板联接。此处的连接筒8便于与外接构件相连或者直接作为外接传动构件。所述圆锥筒5内拧有阀杆6,所述阀杆6上设有数量与触柄2层数一致的钢球7。

所述插接筒3的顶端开口、底端封闭,在插接筒3内壁上由上至下地设有多层水平设置的盲孔301,该盲孔301以插接筒3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形阵列。

所述多位触发机构的本体1嵌于插接筒3内并插至插接筒3的底部,在本体1的外壁和插接筒3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条状的凸棱(图中未示出)和凹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凸棱位于凹槽内,即起到插接时的定位的作用,以使得阀杆6向下拧时,钢球7可将触柄2(即滑柱201部分)挤压至插接筒3内壁上相应的盲孔301内,以实现连接。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只是详细阐述了联轴器的核心结构部件,对于联轴器的具体使用并未做详细限定,例如对于作为连接构件之一的主体1(或连接筒8),另一连接构件插接筒3,其用于连接相应构件可以有的具体形式或者附件并没有做限定说明,但是基于本实施例所论述的联轴器的核心结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直接实施或者做相应适应性设计后应用到具体的设备中去。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筒3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传动轴9,并可在传动轴9上设置键槽来安装键,用于与外接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8的上部内壁开有若干花键凹槽(图中未示出),以便将连接筒8设置成可以与常见的花键轴相连的结构,实现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8的上部外壁上设有键槽来安装键,用于与外接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6自由端的端部设有六角形的凹槽(图中未示出),以便采内六角扳手进行拧动调节。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