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瓿瓶制造装置及其阀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7567发布日期:2018-06-05 23:0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瓿瓶制造装置及其阀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安瓿瓶生产制造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安瓿瓶制造装置和其阀组。



背景技术:

吹塑封三合一技术已经在医药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塑料安瓿瓶的成型需要利用真空的负压吸附作用在成型模具中实现。吹塑形成的塑料安瓿瓶分为瓶体、瓶口和密封区;成型模具上也设置瓶体成型部、瓶口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三种成型部上均开设负压孔。

现有技术中,瓶体成型部、瓶口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中的负压孔与一个控制负压开启的控制阀连接;当控制阀打开时,模具中不同区域的负压孔均产生负压,使安瓿瓶的瓶体、瓶口和密封区同时成型。因为瓶体成型部、瓶口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同时产生负压,而瓶口成型部的尺寸较小、瓶体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的尺寸较大,所以形成的安瓿瓶瓶口与瓶体、密封区域连接处形状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瓿瓶制造装置及其阀组,以解决现有安瓿瓶制造时瓶口与瓶体、密封区连接处形状不达标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阀组,包括阀体和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的阀盖;

所述阀体包括主腔,与所述主腔连通的侧孔,设置在与所述阀盖配合区域并且均与所述主腔连通的三个支气腔;

各个所述支气腔的侧壁均设置连通孔;

各个所述支气腔内均设置活塞;

所述活塞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气腔滑动而控制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支气腔的接通状态,在移动至所述支气腔上端时与所述阀盖密封贴合,在移动至所述支气腔下端时与所述阀盖密封贴合;

所述阀盖上设置驱动所述活塞在对应所述支气腔滑动的动力部件。

可选的,所述动力部件为双作用气缸。

可选的,所述活塞包活塞主体、自由端压紧件、动力连接件、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所述自由端压紧件螺纹连接于动力连接件的自由端;

所述活塞主体套和在所述动力连接件上,被所述自由端压紧件压紧;

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和所述自由端压紧件之间,被所述活塞主体和所述自由端压紧件压紧;

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动力连接件和所述活塞主体之间,被所述动力连接件和所述活塞主体压紧。

可选的,所述阀盖中穿过所述动力部件输出轴的通孔设置导向所述输出轴移动的轴承。

可选的,所述侧孔处设置有管路接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安瓿瓶制造装置,

包括成型模具和如前所述的阀组;

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瓶体成型部、瓶身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

所述瓶体成型部,所述瓶身成型部和所述密封区成型部的负压孔分别与所述阀组中的三个连通孔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瓿瓶制造装置和其阀组,阀组中设置三个支气腔,每个支气腔内均设置活塞、侧壁上设置连通孔,连通孔分别与制造模具中瓶体成型部、瓶身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的负压孔连通;动力部件驱动活塞动作,可以实现不同连通孔与主腔的连通,可以在瓶体成型部、瓶身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分别形成相应的负压,实现三个区域分别成型,提高安瓿瓶瓶口与瓶体、密封区域连接处形状质量。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背景技术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仅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阀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阀组背视图;

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阀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阀组右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其中:11-阀体,111-主腔,112-侧孔,113-支气腔,114-连通孔,12-阀盖,13-活塞,131-活塞主体,132-第一密封圈,133-动力连接件,134-第二密封圈,135-自由端压紧件,14-双作用气缸,15-轴承,16-管路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阀组正视图,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阀组背视图,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阀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阀组右视图,图5是图4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阀组包括阀体11、阀盖12、设置在阀体11内的活塞13和设置在阀盖12上的双作用气缸14。

其中阀体11和阀盖12密封连接,形成阀组的主体部分。如图5所示,阀体11包括主腔111、与主腔111直接连通的侧孔112和设置在与阀盖12配合区域的三个支气腔113,三个支气腔113均与主腔111连通。如图2和图5所示,各个支气腔113的侧壁均设置连通孔114,连通孔114使得支气腔113与外界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阀组包括三个活塞13和三个双作用气缸14;三个活塞1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支气腔113内,三个双作用气缸14均固定安装在阀盖12上,阀盖12上对应三个支气腔113的位置分别设置通孔,双作用气缸14的活塞13杆(也就是输出轴)穿过前述通孔而伸入到对应的支气腔113中,并与对应的活塞13固定连接。

在双作用气缸14的作用下,活塞13可以在延支气腔113内滑动而侧壁滑动,改变连通孔114与支气腔113的接通状态,在移动至支气腔113上端时与阀盖12密封贴合、使连通孔114与主腔111导通,在移动至支气腔113下端时与阀体11密封贴合,使支气腔113与主腔隔离。

本实施例的阀组采用双作用气缸14作为驱动活塞13动作的动力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双作用气缸14可以更换为电磁阀等本领域常用的动力部件。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塞13包括活塞主体131、自由端压紧件135、动力连接件133、和第一密封圈132和第二密封圈34。活塞主体131与双作用气缸14的活塞13杆固定连接,自由端压紧件135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活塞主体13动力连接件1331的自由端;活塞主体131套和在动力连接件133上,被自由端压紧件135和动力连接件11压紧。第一密封圈132设置在活塞主体131和自由端压紧件135之间,被活塞主体131和自由端压紧件135压紧;当活塞13移动至支气腔113下端时,第一密封圈132贴合阀体而使连通孔114与主腔111隔离。

第二密封圈134设置在活塞主131和动力连接件133之间,被活塞主体131和动力连接件133压紧。当活塞13移动至支气腔113上端时,第二密封圈134贴合阀盖12而与阀盖12密封,此时支气腔113与主腔111导通。

请继续参看图5,本实施例中,阀盖12的通孔处还设置轴承15,轴承15起到导向活塞13杆移动的作用。

另外,为方便连接管路,在侧孔112处还设置管路接头16;当然,在连通孔114处也应设置相应的接头或者实现接头功能的部件。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阀体11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为提高密封性能,在零件连接处还设置相应的O型密封圈和固定O型密封圈的凹槽。另外,阀体11和阀盖12之间也设置用于密封的O型密封圈。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阀组,当双作用气缸14的活塞13杆在压缩空气作用下伸出气缸时,气缸的活塞13杆推动位于支气腔113的活塞13下移,并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密封连通孔114;如此,对应连通孔114与主腔111隔离,相应的介质流通被阻断;而当双作用气缸14的活塞13杆在压缩作用下回缩至气缸内时,气缸的活塞13杆带动位于支气腔113的活塞13上移,并在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使连通孔114与主腔111连通。

除了提供前述的阀组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安瓿瓶制造装置。安瓿瓶制造装置包括用于形成安瓿瓶的成型模具和前述的阀组。成型模具包括瓶体成型部、瓶身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瓶体成型部、瓶身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的负压孔分别与阀组中的三个连通孔114导通。实际应用中,通过控制三个双作用气缸14的工作状态就可以控制瓶体成型部、瓶身成型部和密封区成型部分别形成对应的负压区,用于形成安瓿瓶对应部位,并保证对应部位的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瓿瓶制造装置正常工作时,阀组的管路接头16与负压装置连通、使主腔111内形成负压,实现安瓿瓶的制造。而在设备维护时,管路接头16与供水装置连通,主腔111内充入洁净水,控制各个双作用气缸14上移而打开对应的连通孔114,由阀组流入到成型模具的洁净水还可以清洗成型模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瓿瓶制造装置及其阀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部分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