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管夹阀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7558发布日期:2018-06-05 23:0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开放式管夹阀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夹阀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放式管夹阀阀体装置。



背景技术:

夹管阀(Pinch Valve),在国内又称为管夹阀、气囊阀、箍断阀等。套管是任何夹管阀最重要的零件,是夹管阀的核心,提供抗腐蚀、抗磨损和承压能力。夹管阀的质量取决于套管的质量。用气动、电动、手动或者液动等驱动方式挤压套管,达到开关/调节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管夹阀阀体采用密封式阀体,材质多为铸铝;橡胶套管破损后无法及时发现,导致阀腔内积料,从而使阀体及内部传动装置损坏,严重时导致输送管道内料浆沉积堵塞,甚至将阀体撑破的情况。而且传统的管夹阀橡胶套管不易维护和更换,更换起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管夹阀阀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开放式管夹阀阀体装置,包括阀体架、橡胶套管、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和阀杆13;所述阀体架包括支腿9、固定于支腿9上的左侧面支架12和固定于支腿9上的右侧面支架4,所述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相对设置;所述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的前侧面之间以及所述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的后侧面之间各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下部8;所述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的前侧面之间以及所述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的后侧面之间各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上部7;所述橡胶套管座上部7位于所述橡胶套管座下部8的上面,所述橡胶套管座下部8与橡胶套管座上部7之间形成橡胶套管端部容置空腔11;所述阀杆13螺纹连接导柱固定板2;所述阀杆13的底部设有上挤压杆5;所述导柱固定板2上固定设有两根导柱6,所述导柱6穿过上挤压杆5向下延伸,所述导柱6的底部固定有下挤压杆1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柱固定板2与上挤压杆5之间设有加固板3,所述加固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所述导柱6分别穿过加固板3和上挤压杆5向下延伸。设置加固板3,可以增强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保持竖直,加强阀体的稳固性,同时进一步增加阀杆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侧面支架12包括左侧面支架窄部12-1和左侧面支架宽部12-2;所述橡胶套管座上部7和橡胶套管座下部8均设置于所述左侧面支架宽部12-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右侧面支架4包括右侧面支架窄部4-1和右侧面支架宽部4-2;所述橡胶套管座上部7和橡胶套管座下部8均设置于所述右侧面支架宽部4-2。橡胶套管位于左侧面支架宽部12-2与右侧面支架宽部4-2之间,可以保护橡胶套管不受外界撞击;设置左侧面支架窄部12-1和右侧面支架窄部4-1是为了更方便更换橡胶套管。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拆下两个橡胶套管座上部7,将橡胶套管置于两橡胶套管座下部8,然后装上两个橡胶套管座上部7,将橡胶套管安装于阀体架。启动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采用螺旋运动方式,推动阀杆13旋转中上下运动;当需要关闭阀门时,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驱动阀杆13旋转中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上挤压杆5向下运动;阀杆13旋转并向下运动时,导柱固定板2向上移动,导柱固定板2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下挤压杆10向上运动;这样在上挤压杆5向下运动以及下挤压杆10向上运动的同时夹紧橡胶套管,实现阀门的关闭。当需要开启阀门时,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驱动阀杆13旋转中向上运动,可实现阀门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管夹阀阀体为开放式结构,一旦橡胶套管发生破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从而及时更换套管。

本实用新型管夹阀阀体结构,设置巧妙,拆下橡胶套管座上部即可取出破损或需要更换的橡胶套管,并将新的橡胶套管放在橡胶套管座下部,装上拆下橡胶套管座上部,即实现了橡胶套管的更换;与现有的封闭式管夹阀相比,更换效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管夹阀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开放式管夹阀阀体装置,包括阀体架、橡胶套管、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和阀杆13。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采用螺旋运动方式,推动阀杆13旋转中上下运动。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为本领域常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而且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因此,其内部结构不再赘述。

阀体架包括支腿9、固定于支腿9上的左侧面支架12和固定于支腿9上的右侧面支架4,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相对设置。

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的前侧面之间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下部8。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的后侧面之间也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下部8。

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的前侧面之间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上部7。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的后侧面之间也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上部7。

橡胶套管座上部7位于橡胶套管座下部8的上方。橡胶套管座下部8与橡胶套管座上部7之间形成橡胶套管端部容置空腔11;橡胶套管的两端由两个橡胶套管端部容置空腔11承托。

阀杆13螺纹连接导柱固定板2;阀杆13的底部设有上挤压杆5;导柱固定板2上固定设有两根导柱6,导柱6穿过上挤压杆5向下延伸,导柱6的底部固定有下挤压杆10。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拆下两个橡胶套管座上部7,将橡胶套管置于两橡胶套管座下部8,然后装上两个橡胶套管座上部7,将橡胶套管安装于阀体架。启动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采用螺旋运动方式,推动阀杆13旋转中上下运动;当需要关闭阀门时,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驱动阀杆13旋转中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上挤压杆5向下运动;阀杆13旋转并向下运动时,导柱固定板2向上移动,导柱固定板2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下挤压杆10向上运动;这样在上挤压杆5向下运动以及下挤压杆10向上运动的同时夹紧橡胶套管,实现阀门的关闭。当需要开启阀门时,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驱动阀杆13旋转中向上运动,可实现阀门的开启。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开放式管夹阀阀体装置,包括阀体架、橡胶套管、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和阀杆13。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采用螺旋运动方式,推动阀杆13旋转中上下运动。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为本领域常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而且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因此,其内部结构不再赘述。

阀体架包括支腿9、固定于支腿9上的左侧面支架12和固定于支腿9上的右侧面支架4,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相对设置。左侧面支架12包括左侧面支架窄部12-1和左侧面支架宽部12-2。右侧面支架4包括右侧面支架窄部4-1和右侧面支架宽部4-2。

左侧面支架宽部12-2和右侧面支架宽部4-2的前侧面之间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下部8。左侧面支架宽部12-2和右侧面支架宽部4-2的后侧面之间也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下部8。

左侧面支架宽部12-2和右侧面支架宽部4-2的前侧面之间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上部7。左侧面支架宽部12-2和右侧面支架宽部4-2的后侧面之间也可拆卸固定设置一橡胶套管座上部7。

橡胶套管座上部7位于橡胶套管座下部8的上方。橡胶套管座下部8与橡胶套管座上部7之间形成橡胶套管端部容置空腔11;橡胶套管的两端由两个橡胶套管端部容置空腔11承托。

阀杆13螺纹连接导柱固定板2;阀杆13的底部设有上挤压杆5;导柱固定板2与上挤压杆5之间设有加固板3,加固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左侧面支架12和右侧面支架4;导柱固定板2上固定设有两根导柱6,导柱6分别穿过加固板3和上挤压杆5向下延伸,导柱6的底部固定有下挤压杆10。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拆下两个橡胶套管座上部7,将橡胶套管置于两橡胶套管座下部8,然后装上两个橡胶套管座上部7,将橡胶套管安装于阀体架。启动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采用螺旋运动方式,推动阀杆13旋转中上下运动;当需要关闭阀门时,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驱动阀杆13旋转中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上挤压杆5向下运动;阀杆13旋转并向下运动时,导柱固定板2向上移动,导柱固定板2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下挤压杆10向上运动;这样在上挤压杆5向下运动以及下挤压杆10向上运动的同时夹紧橡胶套管,实现阀门的关闭。当需要开启阀门时,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1驱动阀杆13旋转中向上运动,可实现阀门的开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