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98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工程及作业用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输送液体、气体和线路管道,主要是硬管与软管两种,而软管又可以分为波纹金属软管和非金属软管(其中以橡胶软管为主);由于软管材料特性决定其可以弯曲变形对于日常生活十分方便,同样由于非金属软管本身材料的原因,使软管不能够承受过多的外部压强,又有材料老化开裂的问题,无法应用于水下工程,特别是海洋环境;波纹金属软管可以承受一定的外压,但由于波纹管的薄壁管性质,在海洋环境,极易腐蚀。当前,水下设备用管,很多只能采用硬管,硬管能抵抗较大的内、外压强,可用于水下工程及作业,海底输油管道,水下设备都有采用,但是硬管多是有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硬管在管路安装存在诸多问题,同时硬管无法满足补偿管路因热胀冷缩的问题。

基于上述管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管道无法兼顾弯曲和抗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包括波纹管、芯子以及钢丝增强层;波纹管衬于最内层,且两端分别连接有芯子;钢丝增强层套装于波纹管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层橡胶;外层橡胶套装于钢丝增强层外侧;外层橡胶8上设有耐腐蚀镀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层橡胶;内层橡胶设置于钢丝增强层和波纹管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套筒;套筒内侧设有与外层橡胶相适配的环状锯齿结构;套筒套接于芯子外侧,并通过环状锯齿结构将外层橡胶固定在波纹管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平肩接头;平肩接头通过焊接与芯子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芯子和波纹管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套螺母;外套螺母套接在平肩接头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新颖、精密,安装方便,抗海水腐蚀,抗内外大压强,同时橡胶老化开裂也不会影响产品适用。可以用于海洋环境设备,以及承受水下压力的新型复合软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螺母;2、平肩接头;3、芯子;4、套筒;5、波纹管;6、内层橡胶;7、钢丝增强层;8、外层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 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长度L可定制,其包括波纹管5、芯子3以及钢丝增强层7;其中波纹管5为波纹金属软管且衬于最内层,使得整体管子可以弯曲并能增强其抗内外压的能力;波纹管5两端分别连接有芯子3,芯子3通过焊接与波纹管5连接在一起;钢丝增强层7套装于波纹管5外侧,可以有效增加管体韧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既可以承受一定的外压,又具备软管热胀冷缩的特点。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还包括外层橡胶8;外层橡胶8套装于钢丝增强层7外侧,即钢丝增强层7外侧由外层橡胶8包裹;外层橡胶8上设有耐腐蚀镀层,可以有效隔绝海水对内部的腐蚀,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外层橡胶8下面设有的钢丝增强层7,可以有效增加管体韧性。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还包括内层橡胶6;内层橡胶6设置于钢丝增强层7和波纹管5之间,这样可以起到隔离钢丝增强层7与波纹管5之间的摩擦与接触,使钢丝增强层7和波纹管5的寿命更长。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还包括套筒4;外层橡胶8包裹钢丝增强层7上;并且为实现外层橡胶8牢靠固定于钢丝增强层7上;外层橡胶8两端分别设有台阶面;套筒4内侧设有环状锯齿结构和与台阶面相适配的夹紧面,套筒4的环状锯齿结构设置于夹紧面的内侧;套筒4一端套接于芯子3外侧,其另一端并通过环状锯齿结构将外层橡胶8固定在波纹管5上,同时套筒4的夹紧面通过外层橡胶8的夹紧台阶面从而将外层橡胶8固定在波纹管5上,以此形成棘牙连接结构,结构较为紧凑、牢固。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软管组件还包括平肩接头2和外套螺母1;平肩接头2通过焊接与芯子3连接在一起;外套螺母1套接在平肩接头2上,用于复合材料软管组件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新颖、精密,安装方便,抗海水腐蚀,能抵抗较大的内外压强,便于施工,较硬管轻便、更省材料、成本低、寿命更长,可造型能力强,同时橡胶老化开裂也不会影响产品适用;并且可以用于海洋环境设备,以及承受水下压力的新型复合软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