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管道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7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管道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固定架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进型管道用支架。



背景技术:

在对水管、电缆管等管道进行固定的时候需要使用管道固定支架(俗称管码),通过这种固定支架见管道固定在墙体等设施上。

常见的固定支架有U型,环形等不同造成,使用时将固定支架包夹住所要固定的管道,然后在通过螺钉或螺栓将固定支架固定在墙体或其他设施上即可。目前的固定支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通常管道相对较长,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确保安装尺寸、位置绝对精确,会形成一定的偏差,但是现有的固定架无法对偏差进行自行的调节,增加了使用的难度。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管道由于装配或者热胀冷缩等因素,管道会出现一定伸缩,但是现有的固定架与墙体等建筑物固定,无法应对这种伸缩,结果可能导致管道与固定架出现分离、脱落的情况。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人曾提出过提出过“一种管道用支架及与之配合的固定钉”的技术方案,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这种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的体现在:当管道已经固定在墙体上后,再安装管道支架将非常麻烦,因为管道支架通常是从管道的端部套设在管道上的,当管道固定后,管道支架就无法从管道的端部套设。基于这种情况,本发明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管道用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改进型管道用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的左、右支架相互扣合形成一用于包夹管道的不闭合的环体,所述的左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左弧形条和左基座;所述的右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右弧形条和右基座,其中左基座和右基座之间相互插接扣合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弧形条和右弧形条内表面形成有一内加强筋,于内加强筋上形成有多数个凸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弧形条和右弧形条外表面形成外加强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的一个具体方案为:所述的左基座上开设有一卡槽,所述的右基座上对应该卡槽成型一插板,并且于插板末端形成有插板卡钩,所述的插板插入卡槽内,并且插板卡钩穿过卡槽末端的卡孔后,与该卡孔形成卡扣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右基座上还形成有与卡槽连通的滑槽,一固定钉端部卡设在该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滑槽呈“凸”字形,即该滑槽包括:内槽以及与外部连通的外槽,其中内槽较外槽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滑槽下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供固定钉插入的开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固定钉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上凸缘和尖部,所述的上凸缘下方还设置有一下凸缘,上下凸缘之间形成有一间隙,通过上凸缘与滑槽的配合将固定钉连接在管道支架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另一个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左基座向右基座方向延伸形成两条平行设置的卡条,并且于卡条末端形成有卡条卡钩;所述的右基座两侧面对应卡条成型有侧卡槽,并且于该侧卡槽的末端形成有与卡条卡钩配合的卡扣部;左、右基座相互扣合时,卡条沿侧卡槽插入,并通过卡条卡钩与卡扣部的配合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通过左支架和右支架相互嵌套配合形成,这样即便管道已经固定在墙体等建筑物上,本实用新型也可方便的通过组合的方式将套设在管道上,从而实现快速安装。

2、本实用新型中与管道配合的环体采用不闭合结构,直接利用环体本身的弹性变形实现与管道的包夹配合,这样可以实现环体与管道之间的弹性包夹,在使用过程中即便出现由于装配误差或者热胀冷缩,其也可以进行自动调节。

3、本实用新型中的环体的内壁设置凸点,利用这些凸点与包夹的管道接触,由于凸点的接触面小,相对摩擦力小,当管道由于装配或者热胀冷缩因素产生伸缩时,管道可以轻松克服与凸点之间的摩擦力,顺利实现伸缩。从而避免了整体结构的损坏。

4、相对于现有产品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并且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固定钉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6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其包括:左支架1和右支架2,所述的左、右支架1、2相互扣合形成一用于包夹管道5的不闭合的环体10,所述的左支架1包括:一体成型的左弧形条11和左基座12;所述的右支架2包括:一体成型的右弧形条21和右基座22,其中左基座12和右基座22之间相互插接扣合固定。

具体而言,所述的左弧形条11和右弧形条21内表面形成有一内加强筋100,于内加强筋100上形成有多数个凸点101。所述的左弧形条11和右弧形条21外表面形成外加强筋102。

另外,左、右弧形条11、12内壁设置凸点101,利用这些凸点与包夹的管道5接触,由于凸点的接触面小,相对摩擦力小,管道5可以轻松克服与凸点之间的摩擦力,顺利实现伸缩。

本实施例一中左、右支架1、2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所述的左基座12上开设有一卡槽121,所述的右基座22上对应该卡槽121成型一插板221,并且于插板221末端形成有插板卡钩222,所述的插板221插入卡槽121内,并且插板卡钩222穿过卡槽121 末端的卡孔122后,与该卡孔122形成卡扣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右基座22上还形成有与卡槽121连通的滑槽13,一固定钉3 端部卡设在该滑槽13内,并可沿滑槽13滑动。

所述的滑槽13呈“凸”字形,即该滑槽13包括:内槽131以及与外部连通的外槽132,其中内槽131较外槽132宽。所述的滑槽13下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供固定钉 3插入的开口。

结合图5所示,该固定钉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上凸缘31和尖部34,所述的上凸缘31下方还设置有一下凸缘32,上下凸缘31、32之间形成有一间隙33,通过上凸缘32 与滑槽13的配合将固定钉3连接在管道支架上。

由于固定钉3与滑槽13之间可相对滑动,二者具有一定的滑动盈余,所以利用该盈余量就可以应对装配安装过程中管道5可能出现的偏摆。

见图7、图8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二没有采用固定钉3,使用时,可先将右支架2直接通过钉子钉在墙体上,然后在插接上左支架1即可。具体结构如下:所述的左基座12向右基座22方向延伸形成两条平行设置的卡条123,并且于卡条123末端形成有卡条卡钩124;所述的右基座22两侧面对应卡条123成型有侧卡槽223,并且于该侧卡槽223的末端形成有与卡条卡钩124配合的卡扣部224;左、右基座12、22相互扣合时,卡条123沿侧卡槽223插入,并通过卡条卡钩124与卡扣部 224的配合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其不仅可以克服现有产品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不便,并且使用本实用新型施工时更加方便。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