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行星轮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868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型行星轮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行星轮减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行星轮减速器,普遍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和齿圈,从动齿轮环列于主动齿轮的外围,齿圈套设在从动齿轮外围,随着技术的飞跃,而此类的行星轮减速器传动比有待提升,以满足大传动比减速器的需求,进而提升减速效果。

专利摆线减速器(申请号为201220197003.5),公开了一种摆线减速器,包括减速器本体,还包括轴承,所述的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以及位于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钢珠,所述减速器本体的外缘即为所述轴承的内圈;该实用新型在减速器本体外套设轴承,通过十分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摆线减速器可转动的问题,但该实用新型传动比较小,减速效果不理想,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改良型行星轮减速器,不仅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传动比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型行星轮减速器,包括主动齿轮、若干第一从动齿轮、若干第二从动齿轮、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和固定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环列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外围,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齿合,且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齿圈套设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外围,且所述第一齿圈的内围和外围均设有齿尖,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环列于所述第一齿圈的外围,且所述第一齿圈分别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齿合,所述第二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外围;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一侧,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共设有3个,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中心的连接线呈正三角。

优选的,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共设有6至8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匀环列于所述第一齿圈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采用高强钢。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采用18Cr2Ni4WA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次减速,传动比大,减速效果高,且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间相互配合实现减速,不仅结构简单,且装配方便,减小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主动齿轮;2、第一从动齿轮;3、第二从动齿轮;4、第一齿圈; 5、第二齿圈;6、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改良型行星轮减速器,包括主动齿轮1、若干第一从动齿轮2、若干第二从动齿轮3、第一齿圈4、第二齿圈5和固定板6,第一从动齿轮 2环列于主动齿轮1的外围,且主动齿轮1与第一从动齿轮齿合,且主动齿轮1的直径小于第一从动齿轮2的直径,第一齿圈4套设在第一从动齿轮2的外围,且第一齿圈4 的内围和外围均设有齿尖,第二从动齿轮3环列于第一齿圈4的外围,且第一齿圈4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2和第二从动齿轮3齿合,第二齿圈5套设在第二从动齿轮3外围。固定板6设于主动齿轮1、第一从动齿轮2和第二从动齿轮3的一侧,固定板6分别与主动齿轮1、第一从动齿轮2和第二从动齿轮3转动连接;通过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由于主动齿轮1的直径小于第一从动齿轮2的直径,可实现第一减速;通过第一从动齿轮2带动第一齿圈4,实现第二次减速;第一齿圈再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 驱动第二齿圈5转动,进而实现第三次减速;较于传统的行星减速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减速次数,进而增大了传动比,提高了减速效果;且通过固定板6的作用,可防止主动齿轮1、第一从动齿轮2和第二从动齿轮3移位,提高齿轮转动的稳固性,利于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且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间相互配合实现减速,不仅结构简单,且装配方便,减小了生产成本。

其中,第一从动齿轮2共设有3个,第一从动齿轮2中心的连接线呈正三角;此结构的第一从动齿轮2可有效稳定的带动第一齿圈4的转动;第二从动齿轮3共设有6至 8个,第二从动齿轮3均匀环列于第一齿圈的外围;此结构的第二从动齿轮3可有效稳定的带动第一齿圈5的转动;固定板6采用高强钢,高强钢强度高,利于提高装置使用寿命;第一齿圈4和第二齿圈5采用18Cr2Ni4WA钢,18Cr2Ni4WA钢耐磨、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较于传统的行星减速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减速次数,进而增大了传动比,提高了减速效果;且通过固定板6的作用,可防止主动齿轮1、第一从动齿轮2和第二从动齿轮3移位,提高齿轮转动的稳固性,利于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