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836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电梯机房采用含有导向轮的曳引系统,曳引机是电梯系统中十分重要的驱动部件,现有的曳引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震动,长期的震动不仅会导致曳引机连接部件的松动,从而影响曳引机以及整个电梯系统的运行,而且影响人们乘坐电梯时的舒适性,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曳引机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震动,长期的震动不仅会导致曳引机连接部件的松动,从而影响曳引机以及整个电梯系统的运行,而且影响人们乘坐电梯时的舒适性,实用性不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底座,包括曳引机,所述曳引机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位于内减震座的内部,所述内减震座位于外减震座的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有上固定板、连接板、下固定板、滑动轨、滑动槽、滑动板和减震板,上固定板通过连接板与下固定板相连接,上固定板的两端与减震板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板和下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与滑动轨相适配的滑动槽,滑动板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滑动轨,且滑动轨位于滑动槽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内减震座包括有减震柱、减震垫、减震槽和滑动座,减震柱对称的设置在内减震座的内壁上,且内减震座的外壁上与滑动座形成为一体,减震柱内部开设有减震槽,且减震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减震垫。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板位于减震槽内,且减震板与减震垫相贴合,同时减震槽的横截面呈“凹”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减震座的内壁上设置有呈等间距分布的滑动轨,且滑动轨与滑动座一一对应,滑动轨位于滑动座内,同时滑动轨和滑动座与水平线相互垂直。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减震座包括有减震杆和减震弹簧,外减震座与内减震座通过减震杆相连接,且外减震座与内减震座之间的减震杆上设置有减震弹簧。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板的两端与内减震座的内壁焊接为一体,且内减震座底端的减震杆呈等间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梯曳引机的减震底座设置内减震座和外减震座,内减震座可以缓解曳引机产生的水平方向震动,外减震座可以缓解曳引机产生的垂直方向震动,这样内减震座和外减震座相互配合,可有效限制曳引机上各个方向的位移,减震效果好,提高了电梯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且不影响人们乘坐电梯时的舒适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曳引机,2、固定座,201、上固定板,202、连接板,203、下固定板,204、滑动轨,205、滑动槽,206、滑动板,207、减震板,3、固定螺栓,4、内减震座,401、减震柱,402、减震垫,403、减震槽,404、滑动座,5、外减震座,501、减震杆,502、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底座,包括曳引机1、固定座2、固定螺栓3、内减震座4和外减震座5,曳引机1通过固定螺栓3固定于固定座2上,固定座2包括有上固定板201、连接板202、下固定板203、滑动轨204、滑动槽205、滑动板206和减震板207,上固定板201通过连接板202与下固定板203相连接,上固定板201的两端与减震板207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板202和下固定板203上均开设有与滑动轨204相适配的滑动槽205,滑动板206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滑动轨204,且滑动轨204位于滑动槽205内,曳引机1产生的水平方向震动可以带动固定座2进行相应的位移,配合减震垫402可以对震动进行吸收,整体结构紧凑,运行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座2位于内减震座4的内部,内减震座4包括有减震柱401、减震垫402、减震槽403和滑动座404,减震柱401对称的设置在内减震座4的内壁上,且内减震座4的外壁上与滑动座404形成为一体,减震柱401内部开设有减震槽403,且减震槽403的槽壁上设置有减震垫402,内减震座4可以缓解掉缓解曳引机1产生的水平方向震动;

在一实施例中,减震板207位于减震槽403内,且减震板207与减震垫402相贴合,同时减震槽403的横截面呈“凹”型,从而使得减震垫402充分将减震板207包裹起来,同时减震板207可以将横向和纵向的水平震动传递给减震垫402并进行缓解,减震效果好;

在一实施例中,内减震座4位于外减震座5的内部,外减震座5的内壁上设置有呈等间距分布的滑动轨204,且滑动轨204与滑动座404一一对应,滑动轨204位于滑动座404内,同时滑动轨204和滑动座404与水平线相互垂直,从而可以保证内减震座4与外减震座5之间只会进行垂直方向的位移,从而有利于缓解曳引机1产生的垂直方向震动;

在一实施例中,外减震座5包括有减震杆501和减震弹簧502,外减震座5与内减震座4通过减震杆501相连接,且外减震座5与内减震座4之间的减震杆501上设置有减震弹簧502,内减震座4可以将曳引机1产生的垂直方向震动传递给外减震座5,并通过减震弹簧502进行缓解,结构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下固定板203的两端与内减震座4的内壁焊接为一体,且内减震座4底端的减震杆501呈等间距分布,下固定板203与内减震座4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可以使得减震垫402充分吸收曳引机1产生的水平方向震动,同时整体稳定性好,呈等间距分布的减震杆501可以提高减震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通过固定螺栓3将曳引机1固定于固定座2上,在滑动轨204和滑动槽205的作用下,曳引机1工作时产生的水平方向震动会通过上固定板201带动连接板202在滑动板206进行滑动,或者通过连接板202带动滑动板206在下固定板203上进行滑动,这样使得减震板207在减震柱401内的减震槽403进行相应的位移,减震板207在位移过程中与减震垫402充分接触,从而减震板207可以将曳引机1工作时产生的水平方向震动传递给减震垫402,这样减震垫402可以对震动进行吸收和缓解,在滑动轨204和滑动座404的作用下,曳引机1工作时产生的垂直方向震动,会通过固定座2带动内减震座4顺着减震杆501在外减震座5内上下移动,通过减震弹簧502可以有效的缓解和吸收震动,从而该装置可以充分的缓解和吸收曳引机1产生的震动,且减震效果好。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