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向嵌入式金属橡胶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836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向嵌入式金属橡胶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与隔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向嵌入式金属橡胶隔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对机载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机载设备应用的环境、可靠性也越来越严苛。而振动与冲击则是机载设备所要面临和克服的最基本应用环境,为了保证机载设备的工作性能,提高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减震与隔振设计,在机载设备安装点上增加隔振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机载设备普遍采用橡胶隔振器或金属弹簧隔振器,但这两种隔振器由于其弹性阻尼材料自身缺陷的影响:即橡胶受环境温度影响大、使用频率范围窄,金属弹簧阻尼性能差、高频失效等缺陷,都会导致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差、寿命短,不能充分起到应对各种振动和冲击的目的。

金属橡胶是一种新型弹性阻尼材料,由细的金属丝经过螺旋卷绕制、拉伸、毛坯制备等一系列工艺制备而成,其内部金属丝相互交错勾连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在经受动载荷的作用时,金属丝螺旋线间发生摩擦、滑移、挤压等现象,从而耗散大量振动能量,具有橡胶般的高弹性、大阻尼特性以及金属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是理想的机载设备减震隔振材料。

现今,金属橡胶材料制成的隔振器在机载设备上已有所应用,但大多是由金属丝网加金属弹簧组合而成的单独隔振器产品,这类隔振器单向隔振效果好,另两个方向较差、隔振效率低等缺点,此外由于为单独的隔振器产品,需要占用一定的安装空间、增加更多的重量以及更多的紧固件,并且影响整机的拆装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向嵌入式金属橡胶隔振器,解决了现有技术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隔震效果差、占用空间大、重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向嵌入式金属橡胶隔振器,包括设备安装底座,沿设备安装底座横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柱状凹槽,两个凹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套接有套筒,套筒轴向两端对称设置有垫圈,每个垫圈上均设置有金属橡胶隔振垫,每个金属橡胶隔振垫和每个垫圈均套接于套筒外壁;套筒轴向两端还设置有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通孔的内径不大于凹槽的内径、且不小于套筒的外径;凹槽与金属橡胶隔振垫相配合。

每个垫圈与凹槽之间均通过大间隙配合连接,垫圈与套筒之间均通过小间隙配合连接;

每个金属橡胶隔振垫与凹槽之间通过小过盈配合连接,每个金属橡胶隔振垫与套筒以及每个盖板之间均通过小间隙配合连接。

每个盖板与套筒两端均通过止口结构、倒角结构以及冲铆方式结合连接。

套筒的两端均设置有环状的凹止口;

每个盖板均呈“U”型回转体状,盖板顶端中心设置有通孔状凸止口,盖板底端一周设置有环状内壁,凸止口远离环状内壁一端还设置有环状倒角。

环状内壁内径与金属橡胶隔振垫外径相配合,凸止口和凹止口相配合。

倒角均与套筒两端通过冲铆连接,套筒与通孔之间通过大间隙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向嵌入式金属橡胶隔振器通过采用金属橡胶隔振垫作为隔振器的核心弹性阻尼元件,具备优异的三向减震隔振效果;使用设备安装底座使金属橡胶隔振垫嵌入安装在设备内部,实现了隔振器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通过盖板与套筒的铆接,与使用设备成为一体,装机时只需将螺栓穿过套筒的内壁与机体连接,便可实现设备、隔振器与机体的连接固定,简化了三者间的连接紧固,省去了相应的紧固件,从而缩短了设备的拆装时间;采用对称结构,可满足设备在机体上的平装与吊装等不同安装方式,有很好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向嵌入式金属橡胶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金属橡胶隔振器中设备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金属橡胶隔振器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金属橡胶隔振器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板,2.金属橡胶隔振垫,3.垫圈,4.设备安装底座,5.套筒,6.凹槽,7.通孔,8.凹止口,9.环状内壁,10.凸止口,11.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向嵌入式金属橡胶隔振器,如图1所示,包括设备安装底座4,沿设备安装底座4横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柱状凹槽6,两个凹槽6的槽底之间设置有通孔7,通孔7内套接有套筒5,套筒5轴向两端对称设置有垫圈3,每个垫圈3上均设置有金属橡胶隔振垫2,每个金属橡胶隔振垫2和每个垫圈3均套接于套筒5外壁;套筒5轴向两端还设置有盖板1。

每个金属橡胶隔振垫2均为通过的不锈钢丝经螺旋卷绕制、定距拉伸、毛坯绕制、冷压成形、后处理等工艺制成的中心有通孔的环状垫子结构。

如图2所示,通孔7的内径不大于凹槽6的内径,且不小于套筒5的外径;凹槽6与金属橡胶隔振垫2相配合。

每个垫圈3与凹槽6之间均通过大间隙配合连接、与套筒5之间均通过小间隙配合连接;每个金属橡胶隔振垫2与凹槽6之间通过小过盈配合连接,每个金属橡胶隔振垫2与套筒5以及每个盖板1之间均通过小间隙配合连接。

每个盖板1与套筒5两端均通过止口结构、倒角结构以及冲铆方式结合连接。如图3所示,套筒5的两端均设置有环状的凹止口8;如图4所示,每个盖板1均呈“U”型回转体状,盖板1顶端中心设置有通孔状凸止口10,盖板1底端一周设置有环状内壁9,凸止口10远离环状内壁9一端还设置有环状倒角11。

环状内壁9内径与金属橡胶隔振垫2外径相配合,凸止口9和凹止口8相配合。

倒角11均与套筒5两端通过冲铆连接,套筒5与通孔7之间通过大间隙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金属橡胶隔振器的装配过程为:在每个内凹槽6分别依次对称的装入垫圈3、金属橡胶隔振垫2、经金属橡胶隔振垫2中心以及设备安装底座4上的通孔7内插入套筒5,盖板1装至金属橡胶隔振垫2和套筒5两端部并施加一定的压紧力,使每个盖板1上的凸止口10卡紧至套筒5上的凹止口8,然后对盖板1与套筒5进行冲铆,装配完成。

本实用新型金属橡胶隔振器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通过螺栓穿过套筒5的内壁将设备与机体固定连接,当振动环境为垂向时,载荷传递至两端盖板1,由盖板1沿轴向挤压对应的金属橡胶隔振垫2,金属橡胶隔振垫2内部的金属丝间产生挤压、滑移和摩擦,从而耗散能量达到减震隔振的目的;当振动环境为水平方向时,载荷传递至套筒5,由套筒5的外表面沿径向挤压金属橡胶隔振垫2,金属橡胶隔振垫2内部金属丝间产生挤压、滑移和摩擦,从而耗散能量达到减震隔振的目的,综上,金属橡胶隔振器实现了三向减震隔振以及嵌入式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橡胶隔振器通过采用金属橡胶隔振垫2作为核心弹性阻尼元件,具备优异的三向减震隔振效果;使用设备安装底座4使金属橡胶隔振垫2嵌入安装在设备内部,实现了隔振器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通过盖板与套筒的铆接,与使用设备成为一体,缩短了设备的拆装时间;采用对称结构,可满足设备在机体上的平装与吊装等不同安装方式,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