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4934发布日期:2018-06-12 23:1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通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压阀,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通减压阀。



背景技术:

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公开号为CN1069179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减压阀,包括阀体、堆焊阀座、阀盖和调压螺钉,所述阀体内设有三通型的空腔,在其夹角处设有堆焊阀座,所述堆焊阀座与阀板依靠弹簧挤压密封进口,所述弹簧外同轴设置控制套,所述阀盖中间设有孔,所述孔用于安装调压螺钉,所述阀体与阀盖用螺钉连接,并使用密封垫密封。

但是该减压阀的结构简单,仅通过调压螺钉插入阀体的深度进而起到对滑动板以及弹簧的压紧调节作用,难以对调节螺钉起到有效的固定,从而将影响到该减压阀的减压性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通减压阀,该减压阀具有可调节压力释放标准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通减压阀,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固定连接有中空的外接体,所述外接体的上端插接有顶柱,所述外接体的下端插接有密封所述三通管进口的阀座,所述阀座插入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内密封圈,所述顶柱与所述阀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顶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外接体上端螺纹连接的调节转体,所述调节转体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外接体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转体与外接体的螺纹连接位置,进而控制顶柱插入外接体的深度以及弹簧具有的弹性形变力,进而起到调节该减压阀的压力释放标准的作用;与此同时,转动限位螺母,进而令限位螺母与调节转体抵接,进而起到固定调节转体至外接体上的作用,避免调节转体在外接体上发生转动而影响到该减压阀的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接体包括与所述调节转体和所述限位螺母螺纹连接的上管体和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下管体,所述下管体的上端固定有与所述三通管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母,所述下管体的下端插入所述三通管内,所述三通管与所述下管体之间设置有外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管与下管体螺纹连接,进而便于三通管的拆卸与更换,从而便于更换不同型号的阀座以便调节压力释放的标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管体外侧设置有外环,所述固定螺母从上端套入所述下管体并与所述外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母与三通管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将三通管与下管体固定在一起,从而降低三通管的拆卸难度以及压力释放标准的调节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螺母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螺母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螺母限制在下管体上端与限位螺母下端,起到避免拆卸三通管后固定螺母丢失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座的下端设置有锥头体,所述三通管的进口设置有与所述锥头体的外侧面相匹配的密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头体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硬密封,减少密封圈的使用,提升该减压阀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转体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外接体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环与调节转体分开生产,再将固定环固定在调节转体上起到固定调节转体与上管体的作用,从而显著降低该三通减压阀的生产成本,提升该减压阀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柱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垂直穿过所述顶柱的转柱,所述转柱的两端从所述调节转体内穿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柱即可带动调节转体转动,进而起到调节顶柱插入外接体内的深度,从而起到有效调节该减压阀的压力释放标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转体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螺栓从上往下穿过所述顶柱后与所述转柱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顶柱的长度以及弹簧的长度进行更换,从而显著降低该减压阀的压力释放标准的调节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固定在调节转体上的顶柱抵接并挤压弹簧的一端,令弹簧的另一端推动阀座将三通管的进口密封,进而起到控制三通管内压力释放标准的作用;与此同时,与上管体螺纹连接的调节转体下端通过与上管体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进而起到提升上管体与调节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作用,避免调节转体在上管体上转动而影响到三通减压阀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调节转体;11、转柱;12、顶柱;13、固定环;2、上管体;3、限位螺母;4、下管体;41、外环;5、固定螺母;6、三通管;61、密封面;7、阀座;71、锥头体;72、内密封圈;8、弹簧;9、外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三通减压阀,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三通管6、与三通管6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母5、与固定螺母5卡接固定的外接体以及与外接体的上端螺纹连接的调节转体1。需要提及的是,在调节转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外接体上端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3,进而在令限位螺母3的上端与调节转体1的下端抵接后,提升调节转体1与外接体的连接稳固形,避免调节转体1在外接体上转动而影响到该三通减压阀的使用。

如图1、图2所示,外接体内部中空且包括与调节转体1螺纹连接的上管体2以及与固定螺母5卡接固定的下管体4。在上管体2内插接有顶柱12,顶柱12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垂直穿过顶柱12的转柱11,且转柱11的两端从调节转体1内穿出,进而在手动转动转柱11即可带动调节转体1转动,进而起到调节顶柱12插入上管体2内深度的作用。需要提及的是,在调节转体1的上端设置有开口,螺栓从上往下穿过螺纹连接的顶柱12后与转柱11抵接,进而起到固定转柱11与顶柱12的作用,从而便于对上管体2内的不同规格长度的顶柱12进行更换。除此之外,在调节转体1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与上管体2螺纹连接固定环13,进而通过将固定环13与调节转体1分开生产制造,起到显著降低该三通减压阀生产成本的作用。

如图2、图3所示,下管体4的外周设置有外环41,固定螺母5从上端套在下管体4外后与外环41抵接,再通过令固定螺母5与位于下管体4下端的三通管6螺纹连接,进而令三通管6与下管体4连接成一体,起到降低三通管6的拆卸难度的作用,为了保持密封性能,在三通管6与下管体4之间设置有外密封圈9。需要提及的是,限位螺母3的直径小于固定螺母5的内径,进而令固定螺母5被限制在下管体4的上端与限位螺母3的下端之间,起到因避免拆卸三通管6而导致固定螺母5丢失的作用。

如图2、图3所示,顶柱12插入上管体2一端的下侧连接有弹簧8,弹簧8的下端连接有密封三通管6进口的阀座7。且在阀座7插入三通管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内密封圈72,进而令内密封圈72起到优秀的密封阀座7与下管体4的作用,避免液体通过阀座7后从三通管6内泄漏而出。为了减少密封橡胶圈的使用,将阀座7的下端设置为锥头体71,且在三通管6的进口设置与锥头体71的外侧面相匹配的密封面61,进而令锥头体71与密封面61之间形成硬密封,从而起到减少密封圈的使用以及提升该减压阀实用性的作用。

在使用时,调节调节转体1以及限位螺母3与上管体2螺纹连接的位置,进而控制顶柱12插入上管体2内的深度,进而起到调节弹簧8形变量以及三通管6进口流体的压力释放标准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但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修改和润饰,这些修改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