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0790发布日期:2018-08-07 22:5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中,通常采用锁定件防止管件脱离。

中国专利ZL200580030301.8公开一种连接件,其中,固定部用于防止插入部从接收部脱离。插入部足够深地插入到接收空间内,锁定臂的自由端的操作面与锁定突起啮合阻止固定部从延伸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当锁定臂在轴向抵抗偏压背离插入侧移动时,该啮合解除。通过对盖部施加适当的力,使固定部达到缩回位置,导致锁定臂穿过间隙移动足够远,从而由于锁定臂的偏压,该锁定臂插座与锁定突起啮合,并把固定部固定此缩回位置。在该缩回位置,保持臂啮合在保持环后面,从而把插入部固定在接收部。

然而,在上述相关技术中,在将固定部装配至直形的接收部时,需区分接收部的上部和下部,才能将固定部正确地装配至接收部,装配效率较低。

而且,对于ZL200580030301.8公开一种连接件而言,细长接收体的头部的轮廓为圆形。而对于如欧洲专利EP0858570B1所公开的连接件而言,细长接收体的头部的轮廓为呈十字形的方形头部,如果要将按钮式锁定件替换成推锁式的锁定件,则必须更换现有模具与生产线,这显然不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约。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插头从本体脱离、便于装配并且生产成本较低的连接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述对背景技术的陈述仅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用的技术手段、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等方面)的深入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其能够降低将锁定件装配至本体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其能够有效地防止插头从本体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其生产成本较低。

为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本体和锁定件,本体包括在前部的十字形头部和用于将插头从前方插入其中的容纳空间,头部在上部和下部均具有保持部插座和弹性臂插座,锁定件具有保持部和弹性臂,所述锁定件的保持部和弹性臂分别插入本体的保持部插座和弹性臂插座,从而将插头保持在本体的容纳空间内;所述头部为上下对称的结构,使得锁定件的保持部和弹性臂既能够分别从头部的上部插入至本体的保持部插座和弹性臂插座中,又能够分别从头部的下部插入至本体的保持部插座和弹性臂插座中。

优选地,所述弹性臂插座具有垂直于本体轴向方向的前壁和后壁,在前壁上具有向后壁突出的突块,所述突块与后壁之间具有间隔。

优选地,弹性臂具有弹性,弹性臂的端部为向保持部弯曲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内侧设置有卡合凹槽用于卡合突块;所述间隔在本体轴向方向上的宽度比弯曲部大,使得弯曲部能够穿过间隔;所述弯曲部外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向远离弯曲部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头部在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两个保持部插座和两个弹性臂插座,在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弹性臂插座之间的侧壁内表面处各具有一卡接槽,用于卡接弯曲部外侧的凸起,从而防止装配于本体的锁定件与本体分离。

优选地,头部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均为平坦的表面,在头部前部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为平坦的,所述锁定件的上表面为平坦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从外至内依次布置在容纳空间中的固定垫环、第一密封环、中间环以及第二密封环,从而通过中间环和固定垫环而使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保持就位;所述固定垫环的外圆周具有前部沿径向向外翘起的弹性片,当固定垫环置于容纳空间的时候,由于弹性片的弹性回复力使其卡在容纳空间的内壁而不易被拉出。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还包括位于弹性臂的背离保持部的一侧上部的尾部,能够通过该尾部拆卸锁定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具有管件密封环和位于后部的直形管件接头,管件密封环套接于直形管件接头的环状凹槽上,直形管件接头轴线与本体的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具有管件密封环和位于后部的垂直管件接头,管件密封环套接于垂直管件接头的环状凹槽上,垂直管件接头轴线与本体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在后部还具有管件插口,管件插口分别在内圆周和外圆周具有内壁面和外壁面,所述管件插口的轴线与本体的轴线重合,管件能够插入所述管件插口并通过使用激光辐射外壁面而焊接至内壁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头部的上部和下部的结构完全相同,使得锁定件既可以从头部的上部插入至本体中,又可以从头部的下部插入至本体中。因此,在将锁定件装配至本体的时候,无需区分本体的上部和下部,从而降低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的效率。

2.当装配插头的时候,在插头没有插入到最终位置的情况下,由于锁定件被突块挡住使得装配人员无法向下按压锁定件,因此锁定件仍处于未锁定位置,使得装配人员通过简单的视觉观察就能注意到插头没有插入到位,从而防止插头与本体装配不到位。

3.锁定件的上表面为平坦的表面,该锁定件能够适配于头部轮廓为十字形的本体,从而不需要更换模具与生产线即可以生产本申请中的连接装置,由此有效地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A为从后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视图。

图2B为沿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轴线将其沿竖直方向剖开所显示的截面图。

图2C为从前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视图。

图3A为从前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的锁定件的视图。

图3B为从左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的锁定件的视图。

图3C为从后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的锁定件的视图。

图4为插头未完全插入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状态的视图,其中该连接装置被局部切除。

图5为插头完全插入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状态的视图,其中该连接装置被局部切除。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A为从后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视图。

图7B为沿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轴线将其沿竖直方向剖开所显示的截面图。

图7C为从前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A为从后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视图。

图9B为沿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轴线将其沿竖直方向剖开所显示的截面图。

图9C为从前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视图。

图10为沿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轴线将其沿竖直方向剖开所显示的截面图,其中管件焊接至该连接装置的管件插口。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而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适当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所附多个附图中,同样的或等同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A和图2C为分别从后侧和前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视图,图2B为沿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轴线将其沿竖直方向剖开所显示的截面图。图3A、图3B和图3C为分别从前侧、左侧和后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的锁定件的视图。图4为插头未完全插入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状态的视图。图5为插头完全插入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1中分别用箭头指出上、下、前、后的方向。其中,前后方向亦为本体的轴向方向,径向方向垂直于本体的轴向方向。

如图1中所示,连接装置1包括本体11、锁定件12、第一密封环13、第二密封环14、中间环15、固定垫环16以及管件密封环17。

在本体11的前部具有轮廓为十字形的头部111,头部111的左侧表面1111和右侧表面1112均为平坦的表面,在头部111前部的上边缘1113和下边缘1114均为平坦的,如图2A和图2C所示,从前侧和后侧观察头部111的四周的轮廓均为平坦的,而锁定件12的上表面121也为平坦的表面。具有平坦上表面的锁定件能够适配于头部轮廓为十字形的本体,从而不需要更换模具与生产线即可以生产本申请中的连接装置,由此有效地降低成本。

在本体11的后部具有用于连接管件(未示出)的直形管件接头112,直形管件接头112的轴线与本体11的轴线重合,由此满足直形连接的需要。管件密封环17套接于直形管件接头112的环状凹槽上,从而当直形管件接头112与管件连接时,可以防止流体从直形管件接头112的外侧泄露。

头部11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两个保持部插座115和两个弹性臂插座116,分别用于容纳锁定件12的保持部122和弹性臂123。保持部插座115沿本体11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弹性臂插座116的前侧。保持部插座115为穿过头部111的孔,保持部插座115的截面形状与保持部122对应以使保持部122能够从保持部插座115穿过。弹性臂插座116为穿过头部111的孔,弹性臂插座116的截面形状与弹性臂123对应以使弹性臂123能够从弹性臂插座116穿过。

在弹性臂插座116前部和后部分别具有前壁1161和后壁1162,前壁1161和后壁1162均垂直于本体11的轴线。突块1163布置在前壁1161上,从前壁1161向后壁1162突出,突块1163的自由端与后壁1162隔开,突块1163与后壁1162之间具有间隔1164,该间隔1164在本体11轴向方向上的宽度比弯曲部1231略大,使得弯曲部1231可以穿过间隔1164。

如图2B中所示,头部111在左右两侧的两个弹性臂插座116之间的侧壁内表面处各具有一卡接槽114,用于卡接锁定件12的凸起1233,从而防止装配于本体11的锁定件12与本体11分离。

本体11具有容纳空间113,用于容纳所插入的插头。固定垫环16、第一密封环13、中间环15以及第二密封环14依次布置在本体11的容纳空间113中并位于保持部插座115和弹性臂插座116的后方,固定垫环16布置在最外侧(亦即最前侧),从而通过中间环15和固定垫环16而使第一密封环13和第二密封环14保持就位。

固定垫环16的外圆周具有两个前部沿径向向外翘起的弹性片161。当固定垫环16放入至容纳空间113的时候,弹性片161被容纳空间113的内壁沿径向向内挤压,由于弹性片161的弹性回复力使其牢牢地卡在容纳空间113的内壁而不易被拉出。

如图3A至图3C中所示,该锁定件12具有两个保持部122和两个弹性臂123,保持部122沿本体11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弹性臂123的前侧,并且可拆卸地插入本体11。每个弹性臂123的端部为向保持部122弯曲(亦即,向本体11的前侧弯曲)的弯曲部1231,每个弯曲部1231的内侧设置有卡合凹槽1232用于卡合突块1163,卡合凹槽1232的形状与突块1163的相对应,两个弯曲部1231的两个卡合凹槽1232彼此相对;每个弯曲部1231的外侧设置有凸起1233用于卡接于卡接槽114,两个弯曲部1231两个凸起1233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凸伸。

从图3B可以看到,在本体11的轴向方向上,保持部122和弹性臂123的上部相连,而下部分开设置,在保持部122与弹性臂123之间设置有夹缝124用于容纳插头4上的凸台41从而固定插头4。弹性臂123具有弹性,而相比于弹性臂123,保持部122的刚度较大,由此能够牢固地保持插头4的凸台41。锁定件12可以与本体11锁定以将插头4固定,或者解除与本体11的锁定,从而可以将插头4拔出。

另外,锁定件12还包括位于弹性臂123的背离保持部122的一侧上部的尾部125,通过设置该尾部125而有利于快速拆卸锁定件12。

如图4中所示,连接装置1的锁定件12处于未锁定位置,锁定件12的弹性臂123上的凸起1233卡接于头部11的卡接槽114。在该未锁定位置,由于弹性臂123的弯曲部1231向保持部122弯曲(如图3B中所示,即弹性臂123的弯曲部1231向前弯曲),使得弯曲部1231的前表面毗邻本体11的前壁1161,而弯曲部1231的底表面抵接在突块1163的顶表面上,使得锁定件12被突块1163挡住而不能再向下移动。

插头4的后部具有环状的凸台41,插头4可以插入到本体11的容纳空间113中。当装配插头4的时候,在插头4没有插入到最终位置的情况下,由于锁定件12被突块1163挡住使得装配人员无法向下按压锁定件12,因此锁定件12仍处于未锁定位置,使得装配人员通过简单的视觉观察就能注意到插头4没有插入到位,从而防止插头4与本体11装配不到位。

随着插头4进一步插入,插头4的凸台41将推动锁定件12的弹性臂123沿着插入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移动(亦即,向后移动),使得弯曲部1231的底表面不再抵接在突块1163的顶表面上并且弯曲部1231与本体11的突块1163错开,同时装配人员可以向下按压锁定件12,使得弯曲部1231经过间隔1164向下移动,当向下移动到位以使卡合凹槽1232对准突块1163的时候,弯曲部1231由于自身的弹性回复力而向前移动,使得突块1163卡合在卡合凹槽1232之内,从而将插头4固定在本体11之内。此时,插入件12处于锁定状态。

如图5中所示,连接装置1的锁定件12处于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插头4的凸台41卡在保持部122与弹性臂123之间的夹缝124中,从而通过使用保持部122将凸台41保持住而将插头4牢牢地固定在本体11中。

在锁定件12的锁定状态下,突块1163卡合在相应的卡合凹槽1232之内,从而防止在使用连接装置1的时候,锁定件12被直接拔出而不能固定插头4。若将插头4从本体11拔出,需沿着插入方向推动弹性臂123沿着插入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移动,使得本体11的突块1163不再卡合在卡合凹槽1232之内,亦即弯曲部1231与本体11的突块1163错开,同时装配人员可以向上拉起锁定件12,弯曲部1231经过间隔1164向上移动,使得锁定件12与本体11的锁定解除并且保持部122不再保持插头4的凸台41,从而拔出插头4。由于被向上拉起的锁定件12的凸起1233卡接于本体11的卡接槽114,因此,卡接槽114起到止挡作用防止锁定件12被进一步向上拉起,锁定件12只能被拉起至图4所示的位置而不会与本体11分离。当需要再次固定插头4的时候,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由此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能够可靠地固定插头并防止插头脱离。另外,当需要快速解除锁定件12与本体11之间的锁定或者在较小空间(例如,发动机室)内使用连接装置1没有足够空间或不方便同时进行推动弹性臂123和向上拉起锁定件12的操作的时候,可以利用锁定件12的尾部125来快速地解除该锁定。如图5中所示,当锁定件12处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尾部125位于头部111的上方。可以利用工具(例如一字起子)在尾部125的下表面与头部111之间的缝隙处撬动锁定件12,利用杠杆作用将锁定件12向上撬起,使得锁定件12与本体11脱离,从而方便快速地解除锁定件12与本体11之间的锁定,以将插头4拔出。

另外,头部111的上部和下部的结构完全相同,亦即,头部111是上下对称的结构,使得锁定件12既可以从如上所述的头部111的上部插入至本体11中,亦即,分别将锁定件12的保持部122和弹性臂123从头部111的上部插入至本体11的保持部插座115和弹性臂插座116中,又可以从头部111的下部插入至本体11中,亦即,分别将锁定件12的保持部122和弹性臂123从头部111的下部插入至本体11的保持部插座115和弹性臂插座116中。因此,在将锁定件12装配至本体11的时候,无需区分本体的上部和下部,从而降低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的效率。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A和图7C为分别从后侧和前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视图,图7B为沿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轴线将其沿竖直方向剖开所显示的截面图。

如图6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2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连接装置2在后部具有垂直管件接头212,垂直管件接头212的轴线与本体21的轴线重合,由此满足垂直连接的需要。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管路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9A和图9C为分别从后侧和前侧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视图,图9B为沿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轴线将其沿竖直方向剖开所显示的截面图,图10为沿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的轴线将其沿竖直方向剖开所显示的截面图,其中管件焊接至该连接装置的管件插口。

如图8和图9B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连接装置3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连接装置3在后部具有管件插口312,管件插口312的轴线与本体31的轴线重合,由此满足直形连接的需要。管件插口312分别在内圆周和外圆周具有内壁面311和外壁面313,内壁面311用于在管件插入管件插口312的时候接合管件。管件插口312在开口处的内壁面311具有倾斜表面314,以使管件插口312在开口处的内直径略大于管件插口312内部的内直径,从而便于管件插入管件插口312中。

如图10中所示,管件5插入至管件插口312之内,通过使用激光辐射外壁面313而将管件5焊接至内壁面311,从而防止流体从管件插口312泄露。

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呈现的描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想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描述的精确形式。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作出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式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便于理解、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各种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