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进料的隔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5685发布日期:2018-07-08 03:2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进料的隔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粉尘爆炸易发生在粮食及农产品粉尘、金属粉尘、煤粉、制药工程粉末、石油化工粉尘、纺织工业纤维、木材加工等行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粉末精细加工的发展,我国的粉尘爆炸事故呈现多发趋势。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最终导致146人死亡、25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为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这些工作场所应采取严格防爆措施。隔爆阀防通过特殊设计,可以阻挡压力波和火焰从粉尘爆炸的工艺设备顺着安装管道蔓延至其它工艺设备产生的破坏影响,将爆炸隔断在局部,将不可避免的粉尘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申请号为CN201710160378.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常开式单向隔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瓣、磁铁、导流板、管法兰,所述阀瓣上连接所述导流板,所述管法兰包括管法兰斜面,所述阀瓣在常态下受到磁铁作用与磁铁吸附在一起,并远离所述管法兰斜面,当爆炸发生时,所述阀瓣受到爆炸冲击波冲击作用,推动导流板和阀瓣,使得阀瓣与所述管法兰斜面贴合,形成机械密封,所述单向隔爆阀关闭。此专利虽然可以隔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焰,防止产生二次爆炸,但是冲击波和火焰在对阀瓣进行冲击时,会出现由于冲击波和火焰威力过大,导致阀瓣损坏,使阀瓣和进料管不能密封,不能起到隔爆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进料的隔爆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隔爆阀阀瓣受到冲击波和火焰冲击容易损坏,导致不能起到隔爆作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进料的隔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以及用于开合进料管的阀瓣;所述阀瓣一端设置有转动轴,阀瓣可绕转动轴转动而实现进料管开合;所述阀瓣为金属磁性材料,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可将阀瓣吸附的磁铁,磁铁与转动轴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磁铁和阀瓣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壳体内壁铰接的连接杆,连接杆可以铰接点为圆心在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杆一端头设置有用于分隔磁铁和阀瓣的隔离板,另一端头设置有第二配重块,所述隔离板可伸入间隙内;

所述连接杆一侧面设置有弹性柱,出料管侧壁设置有与弹性柱匹配的通孔,弹性柱伸入通孔将连接杆和出料管连接;所述弹性柱凸出出料管内壁,弹性柱端头为球形;所述出料管内壁上铰接有可将弹性柱挤出内壁的控制板,控制板长度方向与出料管长度方向垂直,出料管内壁位于控制板左侧竖直设置有用于支撑控制板的支撑杆;

所述阀瓣位于与进料管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与阀瓣之间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每个缓冲装置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弹簧,同一缓冲装置内的多个弹簧高度均不相同;

所述进料管位于阀瓣一端外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弹性杆,阀瓣上对应弹性杆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弹性杆与固定孔配合将阀瓣和进料管连接;

所述弹性杆顶部为斜面,斜面设置在位于阀瓣一侧,从而使阀瓣与进料管连接过程中,将弹性杆压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阀瓣上设置有缓冲板,在阀瓣与进料管连接时,进料管端部可以压缩缓冲板,从而伸入阀瓣内部,增加阀瓣与进料管之间的密封性,而且缓冲板内部设置有缓冲装置,可以对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阀瓣损坏,而同一缓冲装置内的弹簧高度不同,从而在缓冲板缓冲时,缓冲装置对缓冲板进行多级缓冲,使阀瓣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2、本实用新型在阀瓣与进料管连接时,进料管上设置的弹性杆和阀瓣内的固定孔配合,可以使阀瓣和进料管连接更加坚固,避免阀瓣与进料管连接时,阀瓣受负压作用突然打开;

3、本实用新型阀瓣水平设置在进料管上部,通过爆炸时冲击波推翻控制板,使连接杆旋转,从而导致阀瓣掉落,使阀瓣与进料管机械密封,不仅可以避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焰通过管道往上游传播,避免产生二次爆炸,而且阀瓣不会影响粉尘运输;

4、本实用新型弹性柱端头为球形,弹柱凸出出料管内壁,不仅可以将连接杆与出料管连接,而且控制板受到冲击波翻转时,可以将弹柱挤出出料管,连接杆在重力作用下转动,从而使隔离板移动到阀瓣和磁铁之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为通孔,从而在将阀瓣与进料管分开时,可以直接通过固定孔,将卡在固定孔内的弹性杆收缩,从而方便使阀瓣和进料管分开;

优选的,所述同一缓冲装置内的多个弹簧从内向外依次设置,多个弹簧高度从内向外依次增大,从而不仅使缓冲装置可以对缓冲板进行多级缓冲,而且弹簧高度从内向外依次增大,使最外围的弹簧最高,避免最中间的弹簧高度最高,在缓冲时,由于中间弹簧直径太小导致弹簧弯折,影响缓冲效果;

优选的,所述控制板设置在壳体下部的内壁上,控制板可伸出出料管,控制板顶部设置有可伸出出料管的第一配重块,第一配重块可以带动控制板加速向下移动,避免控制板转动力度过小,不能将弹性柱挤出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块设置在控制板靠近进料管一侧,从而可以使第一配重块靠近出料管开口一端,使冲击波更容易将控制板翻转;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位于磁铁左侧设置有限制隔离板移动的限位板,限位板可以将隔离板限制在阀瓣和磁铁之间,避免隔离板经过阀瓣和磁铁之间的速度过快,导致阀瓣不能与磁铁分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连接示意图;阀瓣与磁铁连接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总体连接示意图;阀瓣与进料管连接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出料管与连接杆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弹性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阀瓣侧视图;

图中标记:1-壳体;2-进料管;3-出料管;4-阀瓣;5-转动轴;6-磁铁;8-连接杆;9-隔离板;10-第二配重块;11-弹性柱;12-通孔;13-控制板;14-支撑杆;15-缓冲板;16-弹簧;17-弹性杆;18-固定孔;19-第一配重块;20-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方便进料的隔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管2和出料管3以及用于开合进料管2的阀瓣4;所述阀瓣4一端设置有转动轴5,阀瓣4可绕转动轴5转动而实现进料管2开合;所述阀瓣4为金属磁性材料,所述壳体1内壁设置有可将阀瓣4吸附的磁铁6,磁铁6与转动轴5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磁铁6和阀瓣4之间设置有间隙;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壳体1内壁铰接的连接杆8,连接杆8可以铰接点为圆心在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杆8一端头设置有用于分隔磁铁6和阀瓣4的隔离板9,另一端头设置有第二配重块10,所述隔离板9可伸入间隙内;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杆8一侧面设置有弹性柱11,出料管3侧壁设置有与弹性柱11匹配的通孔12,弹性柱11伸入通孔12将连接杆8和出料管3连接;所述弹性柱11凸出出料管3内壁,弹性柱11端头为球形;所述出料管3内壁上铰接有可将弹性柱11挤出内壁的控制板13,控制板13长度方向与出料管3长度方向垂直,出料管3内壁位于控制板13左侧竖直设置有用于支撑控制板13的支撑杆14;

如图6、图8所示,所述阀瓣4位于与进料管2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板15,缓冲板15与阀瓣4之间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每个缓冲装置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弹簧16,同一缓冲装置内的多个弹簧16高度均不相同;

所述进料管2位于阀瓣4一端外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弹性杆17,阀瓣4上对应弹性杆17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8,弹性杆17与固定孔18配合将阀瓣4和进料管2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弹性杆17顶部为斜面,斜面设置在位于阀瓣4一侧,从而使阀瓣4与进料管2连接过程中,将弹性杆17压下。

所述固定孔18为通孔;所述同一缓冲装置内的多个弹簧16从内向外依次设置,多个弹簧16高度从内向外依次增大;所述控制板13设置在壳体1下部的内壁上,控制板13可伸出出料管3,控制板13顶部设置有可伸出出料管3的第一配重块19;所述第一配重块19设置在控制板13靠近进料管2一侧;所述壳体1内壁位于磁铁6左侧设置有限制隔离板9移动的限位板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正常工作时,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状态,磁铁6将阀瓣4固定在水平位置,弹性柱11穿过通孔12将连接杆8与出料管3连接,控制板13与支撑杆14活动连接,并与出料管3开口一端的夹角为钝角,进料时,粉尘从进料管2进入壳体1,并从出料管3中排出;

爆炸发生时,冲击波和火焰从出料管3中冲出,将控制板13冲开,控制板13在出料管3内转动过程中将弹性柱11挤出出料管3,连接杆8在第二配重块10重力作用下将连接杆8与出料管3分开,并使连接杆8在竖直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8顶部的隔离板9移动到磁铁6和阀瓣4之间,限位板20将隔离板9卡在磁铁6和阀瓣4位置;隔离板9在磁铁6和阀瓣4之间时,阀瓣4与磁铁6之间的磁力减小,导致阀瓣4在重力作用下沿转动轴5转动,并与进料管2机械密封,阻止冲击波和火焰进入进料管2内,形成二次爆炸;

阀瓣4与进料管2连接时,进料管2端部作用在缓冲板15上,压缩弹簧16,使缓冲板15向阀瓣4内部凹陷,弹簧16将冲击力缓冲,避免阀瓣4损坏;弹簧16高度不同,可以对缓冲板15进行多级缓冲,使阀瓣4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进料管2端部进入阀瓣4过程中,在使缓冲板15向阀瓣4内部凹陷的同时,阀瓣4内壁使进料管2端部外面设置的弹性杆17收缩,弹性杆17移动到固定孔18位置时,伸入固定孔18内部,从而将阀瓣4和进料管2连接,避免阀瓣4与进料管2连接时,阀瓣4受负压作用突然打开;在将阀瓣4与进料管2分开时,由于固定孔18为通孔,可以在阀瓣4外部使用工具伸入固定孔18内,将卡在固定孔18内的弹性杆17挤出,从而可以将阀瓣4和进料管2分开,将阀瓣4与磁铁6重新连接后,可以正常工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方便进料的隔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管2和出料管3以及用于开合进料管2的阀瓣4;所述阀瓣4一端设置有转动轴5,阀瓣4可绕转动轴5转动而实现进料管2开合;所述阀瓣4为金属磁性材料,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可将阀瓣4吸附的磁铁6,磁铁6与转动轴5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磁铁6和阀瓣4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壳体1内壁铰接的连接杆8,连接杆8可以铰接点为圆心在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杆8一端头设置有用于分隔磁铁6和阀瓣4的隔离板9,另一端头设置有第二配重块10,所述隔离板9可伸入间隙内;

所述连接杆8一侧面设置有弹性柱11,出料管3侧壁设置有与弹性柱11匹配的通孔12,弹性柱11伸入通孔12将连接杆8和出料管3连接;所述弹性柱11凸出出料管3内壁,弹性柱11端头为球形;所述出料管3内壁上铰接有可将弹性柱11挤出内壁的控制板13,控制板13长度方向与出料管3长度方向垂直,出料管3内壁位于控制板13左侧竖直设置有用于支撑控制板13的支撑杆14;

所述阀瓣4位于与进料管2接触位置设置有缓冲板15,缓冲板15与阀瓣4之间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每个缓冲装置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弹簧16,同一缓冲装置内的多个弹簧16高度均不相同;

所述进料管2位于阀瓣4一端外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弹性杆17,阀瓣4上对应弹性杆17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8,弹性杆17与固定孔18配合将阀瓣4和进料管2连接;

所述弹性杆17顶部为斜面,斜面设置在位于阀瓣4一侧,从而使阀瓣4与进料管2连接过程中,将弹性杆17压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孔18为通孔,从而在将阀瓣4与进料管2分开时,可以直接通过固定孔18,将卡在固定孔18内的弹性杆17收缩,从而方便使阀瓣4和进料管2分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同一缓冲装置内的多个弹簧16从内向外依次设置,多个弹簧16高度从内向外依次增大,从而不仅使缓冲装置可以对缓冲板15进行多级缓冲,而且弹簧16高度从内向外依次增大,使最外围的弹簧16最高,避免最中间的弹簧16高度最高,在缓冲时,由于中间弹簧16直径太小导致弹簧16弯折,影响缓冲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板13设置在壳体1下部的内壁上,控制板13可伸出出料管3,控制板13顶部设置有可伸出出料管3的第一配重块19,第一配重块19可以带动控制板13加速向下移动,避免控制板13转动力度过小,不能将弹性柱11挤出出料管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配重块19设置在控制板13靠近进料管2一侧,从而可以使第一配重块19靠近出料管3开口一端,使冲击波更容易将控制板13翻转。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1内壁位于磁铁6左侧设置有限制隔离板9移动的限位板20,限位板20可以将隔离板9限制在阀瓣4和磁铁6之间,避免隔离板9经过阀瓣4和磁铁6之间的速度过快,导致阀瓣4不能与磁铁6分离的情况。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