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浮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0952发布日期:2018-06-30 04:53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球阀,具体是一种内置式浮球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浮球阀主要由主阀,浮球以及旁通管路组成,浮球阀是安装在给水系统管道末端。其作用是:控制水塔或水池的水位高度,当水位达到所设定的高度时,浮球被顶起,由浮球控制的截断阀开始运作关闭旁通管路,这时主阀开始关闭,停止供水;当水位回落,浮球由于自由重力下掉,由浮球控制的截断阀打开旁通管路,这时主阀开启,管路系统通过阀门开始向水池供水。但是这种浮球阀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结构复杂,旁通管路易破损产生外漏,膜片为橡胶制品易老化需要时常更换,由于阀体内部设有导向部位会使过流面积减小,水头损失增大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置式浮球阀,解决目前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内置式浮球阀,包括上下连接的阀体和阀盖,阀体通过分割块内分隔成上腔和下腔,分割块上设有竖直通孔,上腔和下腔通过竖直通孔形成左右贯穿通道,阀盖连通截断阀,截断阀前端连接有控制截断阀的浮球,上腔内竖直升降连接有密封覆盖在竖直通孔上的阀瓣,阀瓣为上大下小结构,阀瓣内与竖直通孔连通的上下贯穿的通孔。这样设置后,缸套、阀瓣与阀盖组成活塞式结构,阀瓣传递流体压力,相对于浮球阀膜片式结构,缸套取代传统的膜片,不锈钢制造坚固耐用,可长期使用不需要更换,而膜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橡胶易老化,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不停更换,橡胶受压力与温度限制,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缸套为金属材质制成,应用范围与环境更为宽广;阀瓣中间开有通孔,流体可以从通孔上下二端自由通过,从截断阀流出,形成内置管路通道,这就传统浮球阀外部由针型调节阀、扩口接头、导管、弯头等组成的外置旁通管路,简化了结构;在传统浮球阀的阀体中的导向支架会本身就会阻碍液体的流动,而现在这种结构直接去掉了导向支架,通道流畅不会堵塞使其压力损失减小,不但节省了制造成本,而且更降低了铸造工艺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阀瓣顶部套有弹簧,弹簧一端抵在阀瓣顶部另一端抵在阀盖底面上。利用弹簧的弹性形成活塞结构实现阀瓣的升降运动,浮球下降后阀瓣压缩弹簧,通道连通;浮球上升,阀瓣使其密封住竖直通孔,通道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阀体开口内壁与阀瓣之间连接有缸套,阀瓣与缸套之间密封连接,阀盖底面通过密封垫盖压在缸套顶面。缸套与阀盖通过密封垫密封连接,阀瓣与缸套之间密封连接,都进一步加强密封性,保证浮球阀的稳定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阀瓣上与缸套配合的侧端面上嵌有密封环组,密封环组由一组密封环上下排列组成。阀瓣与缸套配合的侧端面上利用由一组密封环上下排列组成的密封环组来加强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阀瓣底部端面上嵌有密封圈,密封圈底面与分割块接触配合。阀瓣在弹簧顶压下覆盖在竖直通孔上,而密封圈则实现了阀瓣底部与分隔块的密封性,彻底隔断通道。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紧凑,通过缸套、阀瓣与阀盖组成活塞式结构,往复运动自如,不需要阀杆来导向,去除导向和外置管路结构,降低了阀门的制造成本,而且维修保养简单,调试检查方便,液位控制精确度高,水位不受水压干扰且密封严实,使用寿命长,可随水池的高度及使用空间任意安装,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阀体1,阀盖2,分割块3,截断阀4,浮球5,阀瓣6,弹簧7,缸套8,密封垫9,密封环组10,密封圈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内置式浮球阀,包括上下连接的阀体1和阀盖2,阀体1通过分割块3内分隔成上腔和下腔,分割块3上设有竖直通孔,上腔和下腔通过竖直通孔形成左右贯穿通道,阀盖2连通截断阀4,截断阀4前端连接有控制截断阀4的浮球5,上腔内竖直升降连接有密封覆盖在竖直通孔上的阀瓣6,阀瓣6为上大下小结构,阀瓣6内与竖直通孔连通的上下贯穿的通孔。

阀瓣6顶部套有弹簧7,弹簧7一端抵在阀瓣6顶部另一端抵在阀盖2底面上。

阀体1开口内壁与阀瓣6之间连接有缸套8,阀瓣6与缸套8之间密封连接,阀盖2底面通过密封垫9盖压在缸套8顶面。

阀瓣6上与缸套8配合的侧端面上嵌有密封环组10,密封环组10由一组密封环上下排列组成。

阀瓣6底部端面上嵌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底面与分割块3接触配合。

这种浮球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1:供水状态内置式浮球阀是安装在管道末端,当管路系统开始正常供水时,浮球呈自由状态,截断阀4是开启的。管道中的流体流向内置式浮球阀,阀瓣6受到来自流体的压力,被迫向上移动,直到全开位置,这时一部分流体从阀门进口经过阀体1内道直接流向阀门出口到水池,另一部分流体经过阀体1流向阀瓣6,经过阀瓣6通孔流入阀盖2,再经过阀盖2上孔,流经截断阀4进入水池,管路系统向水池供水。在此过程中,流体经过主阀体1内腔时为全通径,没有传统浮球阀中的导向支架,这样增大了过流面积,提高了流量系数,减小了水头损失。同时,流体从阀体1经过阀瓣6通孔流向截断阀4出口,形成一个内部通道,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浮球阀中的外配置旁通管路,杜绝了外管泄漏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外管受到碰撞而产生破损。

2:断水状态管道在持续向水池供水过程中,水池液位不断上升,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此高度可以设置),浮球5被池水抬起,浮球5抬起推动截断阀4关闭,此时流入阀门阀瓣6上端的流体无法从截断阀4排出,由于阀瓣6上端的面积大于阀瓣6下端的面积,阀瓣6上端的压力开始聚积,当阀瓣6上端的压力大于阀瓣6下端压力时,流体压力推动阀瓣6向下移动,直到与阀体1密封部位完全贴合,形成关闭为止,此时管路系统停止向水池供水。此过程中缸套8与阀瓣6还有阀盖2组成活塞式结构,阀瓣6传递流体压力,相对于浮球阀膜片式结构,这种活塞式结构,零部件少,不但能节省成本,而且没有膜片,膜片是橡胶制品为易损件,易老化,需要时常更换。

3:开启阶段当水池的水不断输出持续减少时,池位下降,浮球5由于自重,往下掉,这样推动截断阀4开启,阀瓣6受到流体的推力,把阀瓣6上端的水从截断阀4挤出,阀瓣6上端的压力减小,直到小于阀瓣6下端的压力时,阀瓣6向上移动,直到主阀全开,此时管道系统经过主阀向水池供水。此过程中阀瓣6与缸套8紧密贴合,往复运动自如,不需要阀杆来导向,这样节省了阀杆和导向支架,降低了阀门的制造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