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箱行星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4229发布日期:2018-08-28 22:4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齿轮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箱行星轴结构。



背景技术: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传动形式。它的传动比较准确,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风力发电机组中的齿轮箱是一个重要的机械部件,其主要功用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风电齿轮箱一般应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要求能够传递较大的功率和较高的扭矩,而且结构紧凑。这就对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可靠性及传动承载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关键一环的行星轴结构,直接影响着整个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性能,由于高承载及高扭矩要求,目前的行星轴结构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损坏,可靠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齿轮箱行星轴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箱行星轴结构,包括行星齿轮轴、轴承座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包括行星轴和与行星轴一体的轴齿轮,行星轴一端套设有轴承一,行星齿轮套设于行星轴另一端,轴齿轮位于轴承一和行星齿轮之间,轴承座套设于行星轴上,且轴承座位于轴齿轮和行星齿轮之间,轴承座与行星轴之间为过盈配合,行星齿轮与行星轴之间也为过盈配合,轴承座一端与轴齿轮抵触,另一端与行星齿轮之间留有间隙,轴承座上套设有轴承二,行星轴上设有环形槽一,环形槽一位于轴承座靠近行星齿轮的一端的内侧,且延伸至行星齿轮靠近轴承座的一端的端面处。

行星齿轮与行星轴的配合部分设有锥度。

轴承座与行星齿轮之间的间隙为2mm。

轴承座靠近轴齿轮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凸环,另一端设有环形槽二,环形槽二内卡接有卡簧,轴承二一端与凸环抵触,另一端与卡簧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轴承二与行星轴之间间隔有轴承座,当轴承二部分损坏时不至于使行星轴报废;轴承座及行星齿轮与行星轴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连接牢固;轴承座与行星齿轮之间留有间隙,便于各组件装配;行星轴上在轴承座和行星齿轮的接近处设有环形槽一,避免高应力集中;结构紧凑、传动承载性能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行星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一;2-行星齿轮轴;21-轴齿轮;22-行星轴;3-轴承座;4-轴承二;5-行星齿轮;6-环形槽一;7-卡簧;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齿轮箱行星轴结构,包括行星齿轮轴2、轴承座3和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2包括行星轴22和与行星轴22一体的轴齿轮21,行星轴22一端套设有轴承一1,行星齿轮5套设于行星轴22另一端,轴齿轮21位于轴承一1和行星齿轮5之间,轴承座3套设于行星轴22上,且轴承座3位于轴齿轮21和行星齿轮5之间,轴承座3与行星轴22之间为过盈配合,行星齿轮5与行星轴22之间也为过盈配合,轴承座3一端与轴齿轮21抵触,另一端与行星齿轮5之间留有间隙,轴承座3上套设有轴承二4,行星轴22上设有环形槽一6,环形槽一6位于轴承座3靠近行星齿轮5的一端的内侧,且延伸至行星齿轮5靠近轴承座3的一端的端面处。

行星齿轮5与行星轴22的配合部分设有锥度。

轴承座3与行星齿轮5之间的间隙为2mm。

轴承座3靠近轴齿轮21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凸环,另一端设有环形槽二,环形槽二内卡接有卡簧7,轴承二4一端与凸环抵触,另一端与卡簧7抵触。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轴承座3及行星齿轮5与行星轴22的连接处为高承载及应力相对集中的部位,因此,用开设环形槽一6的方式,破坏应力集中,提高可靠性,由于轴承座3处的高承载条件,损坏的概率相对较大,如果直接将轴承二4套设在行星轴22上,则极易因轴承二4的损坏导致行星轴22的报废,因此,设立轴承座3作为缓冲,避免因轴承二4损坏而致使行星轴22报废,同时,为便于各组件装配,在轴承座3与行星齿轮5之间留有间隙。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传动承载性能好、可靠性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