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换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1904发布日期:2018-08-04 15:56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汽车走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作为控制汽车的重要部件,汽车换档器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动力,并在动力的传递过程中改变传动比,以调节或变换发动机的特性,同时通过变速来适应不同的驾驶要求。根据汽车运行条件的变化,驾驶员通过操纵换档杆来改变不同比例的换档器齿轮的合分,汽车即可实现加速、减速或者倒车。

现有的汽车换挡器,由于其操纵杆的长度一般都是固定的,对于不同臂长、不同操作习惯的司机(尤其是大车司机),难以做到很好的适应,因此在操作体验上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换挡机构,其操作杆的长度可调,可以满足不同司机的操作习惯,提高操作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换挡机构,包括球头、操纵杆和动作机构,所述操纵杆包括连接套管和活动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的下端与动作机构连接,所述活动套管活动插接在所述连接套管内,所述球头与活动套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球头上设置有一按压块并在球头内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按压块铰接,所述驱动杆的下端插入活动套管内,所述在活动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在连接套管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排定位孔,通孔正对定位孔,在活动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弯曲的锁钩,锁钩与活动套管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与锁钩的上端铰接,所述锁钩的下端可以穿过通孔,所述活动套管的内部还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套管的内壁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锁钩的上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按压块的按压部为凹陷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凸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球头上位于按压块处设置有活动的保护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球头上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孔均匀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汽车换挡机构,通过将操纵杆分成两个可以相对滑动的套管,并设计有用于锁定套管的锁定机构,将套管解锁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两套管的相对位置——即调节操纵杆的长度,调节好后将套管锁定即可,操作十分简单、便捷。满足了不同臂长、不同操作习惯的司机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球头;2、活动套管;3、连接套管;4、按压块;5、驱动杆;6、锁钩;7、卡扣端;8、固定轴;9、弹簧;10、通孔;11、定位孔;12、凹陷部;13、凸点;14、保护盖;15、第一磁铁;16、第二磁铁;17、动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电动换挡机构,包括球头1和操纵杆,操纵杆包括套管和活动套管2,其中连接套管3用于与动作机构17连接,动作机构17内部为换挡机构,活动套管2插接在连接套管3内,球头1与活动套管2的上端连接,在球头1上设置有一按压块4,按压块4的一端与球头1转动连接,按压块4的另一端为自由转动的活动端,球头1内部具有空腔,在其空腔内设置有驱动杆5,驱动杆5的上端与按压块4上靠近其活动端的部位铰接,驱动杆5的下端插入活动套管2内并向下延伸至活动套管2下端,在活动套管2的下端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10,在连接套管3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一排定位孔11,通孔10正对定位孔11,在活动套管2的内部设置有锁钩6,锁钩6呈C形,锁钩6的钩口面向连接套管3的内壁,在活动套管2内部固定有固定轴8,固定轴8穿过锁钩6的中部,驱动杆5的下端与锁钩6的上端铰接,锁钩6的下端——即卡扣端7在绕固定轴8转动的过程中可以穿过通孔10。

另外,在活动套管2的内部还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一端与活动套管2的内壁连接,弹簧9的另一端与锁钩6的上端连接,弹簧9处于拉伸状态,其用于提供驱动锁钩6逆时针转动的驱动力。

在初始状态下——即按压块4未被按下时,在弹簧9的拉力作用下,锁钩6的卡扣端7穿出活动套管2外并进入某一个定位孔11内,此时活动套管2被锁定。

调节操纵杆的长度的步骤为:

按下按压块4,驱动杆5向下运动,驱动锁钩6顺时针转动,此时锁钩6的卡扣端7与当前所在的定位孔11分离且卡扣端7缩回至活动套管2内,活动套管2被解锁,在此过程中弹簧9被拉伸储能。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上提升活动套管2或向下按压活动套管2,从而调节球头1的高度(调节过程中应保持手指对按压块4的压力),当球头1到达所需高度位置时,松开按压块4,弹簧9收缩释能,驱动锁钩6逆时针转动,锁钩6的卡扣端7穿出活动套管2并进入当前定位孔11内,同时锁钩6将驱动杆5向上顶起,驱动杆5驱动按压块4向上运动,使其复位,如此便将活动套管2锁定在当前高度位置——即将球头1锁定在当前高度位置,完成了球头1高度位置的调节。操作简单、便捷。

另外,本实施例中,按压块4的按压部位为凹陷部12,凹陷部12使得用户在下压按压块4时,其手指不易发生滑动,保证对按压块4的有效按下,提升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此基础上,还在凹陷部12内设置有凸点13,凸点13具有增大摩擦力的作用,起到更好的防滑作用;另外,凸点13的存在使得手指对凹陷部12具有更高的辨识度,有助于实现盲操作,提高人性化度。

实际上,用户对于球头1高度位置的调节并不是很频繁,所以在大分部时间内,用户并不需要下压按压块4,因此需要对按压块4采取防护措施。本实施例中,在球头1上且位于按压块4所在的部位设置有一保护盖14,保护盖14与球头1转动连接。不需要下压按压块4时,将保护盖14关闭,避免误操作,保证用户驾车的安全;需要下压按压块4时,将保护盖14向上掀起,再行按压。

本实施例中在保护盖14上设置有第一磁铁15,在球头1上设置有第二磁铁16,第一磁铁15与第二磁铁16的位置相对应,且两块磁铁相互吸引,当保护盖14盖下时,两块磁铁的磁力使得保护盖14可靠盖住按压块4,保护盖14不会因车身抖动自行掀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