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0308发布日期:2018-10-26 19:1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平衡悬架轴壳油封是单唇口结构油封,由于非公路工况恶劣且灰尘较大,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唇口过早的失效漏油,在矿区不能有效的起到防尘作用,使得轴壳内部轴承及轴过早的磨损,导致平衡悬架故障过高,影响车辆的出勤率,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适用于非公路工况或者其他工况恶劣且灰尘较多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在传统的油封外侧再加上一防尘罩,这样就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油封的唇口油膜内侧,有效的改善了油封的工作环境,避免早起磨损导致的油封唇口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将单油封结构改为双油封结构,这样的结构能有最大限度的防止轴壳漏油,使油封唇口的油膜完好的起到防磨润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所述平衡悬架包括:

平衡轴;以及

平衡轴壳,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平衡轴的端部;

其中,所述平衡轴壳与所述平衡轴之间设置有润滑油;

所述防尘油封结构包括:

油封盖,其固定地套设在所述平衡轴的靠近中间的部分处,且所述油封盖与所述平衡轴壳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及

防尘罩,其设置在油封盖与所述平衡轴壳之间,且包覆住所述第一间隙;

其中,所述防尘罩的一侧固定在所述油封盖上,且所述防尘罩的另一侧沿所述平衡轴壳的周向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所述平衡轴壳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平衡轴的端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

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平衡轴壳的中间部分;

所述平衡轴壳的边缘向平衡轴轴心方向延伸超过所述轴承边缘。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所述防尘罩的另一侧沿所述平衡轴壳的周向滑动连接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

所述防尘罩的另一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缘,并且所述平衡轴壳的外周设置有容纳所述凸缘的环形凹槽,所述凸缘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所述油封盖的外径小于所述平衡轴壳的内径,所述第一间隙形成在所述平衡轴壳的内侧面和所述油封盖的外侧面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还包括两个直径不同的密封圈,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圈靠近所述平衡轴壳的边缘,且所述平衡轴壳的内径边缘处形成有内径不同的两个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嵌设在两个所述台阶状结构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径。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每个所述密封圈包括支撑环和设置在所述支撑环内侧的防尘部和唇部;

所述唇部上具有一圆圈部,且所述圆圈部与所述油封盖的外周相接触。

所述防尘部与所述平衡轴壳的内侧面紧贴合;

所述防尘部和所述唇部之间设置有润滑油。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

所述第二密封圈上的所述支撑环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的所述支撑环的高度;

所述第二密封圈上的所述唇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的所述防尘部的厚度;

所述第二密封圈上的所述唇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的所述唇部的厚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所述防尘部和所述唇部之间还设置有一辅助唇,所述辅助唇的横截面为L型,包括一水平的密封部和由所述密封部的边缘向上翻折的防尘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

所述第一密封圈上的所述防尘部的侧端面设置有一环状凸条;

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所述支撑环的外侧面设置有一与所述环状凸条相配合的环状凹槽。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密封圈,能最大限度的防止轴壳漏油,使油封唇口的油膜完好的起到防磨润滑的作用,在两个油封之间形成相对独立的密封空间,使得防尘效果更好;

2、设置有防尘罩,能够有效的阻挡泥水进入平衡轴壳内侧,防止外部的细微颗粒进入油封内侧;

3、第一密封圈的高度大于第二密封圈的高度,能够进一步起到防尘的作用;

4、辅助唇的密封部可以与密封唇之间形成一油封空腔,且防尘部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即使灰尘从防尘唇内进入,防尘部可以起到最后的遮挡阻隔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根据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其包括:

平衡轴1;以及

平衡轴壳2,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平衡轴1的端部;

其中,所述平衡轴壳2与所述平衡轴1之间设置有润滑油;

所述防尘油封结构包括:

油封盖3,其固定地套设在所述平衡轴的靠近中间的部分处,且所述油封盖与所述平衡轴壳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及

防尘罩5,其设置在油封盖3与所述平衡轴壳1之间,且包覆住所述第一间隙;

其中,所述防尘罩5的一侧固定在所述油封盖3上,且所述防尘罩5的另一侧沿所述平衡轴壳2的周向滑动连接。防尘罩5能够有效的阻挡泥水进入平衡轴壳2内侧,防止外部的细微颗粒进入。

为了增加其防尘和密封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罩5为橡胶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衡轴壳2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平衡轴1的端部,该轴承为球面轴承。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平衡轴壳的中间部分;所述平衡轴壳的边缘向平衡轴轴心方向延伸超过所述轴承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罩5的另一侧沿所述平衡轴壳2的周向滑动连接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

所述防尘罩5的另一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凸缘,并且所述平衡轴壳2的外周设置有容纳所述凸缘的环形凹槽,所述凸缘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封盖3的外径小于所述平衡轴壳2的内径,所述第一间隙形成在所述平衡轴壳2的内侧面和所述油封盖3的外侧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直径不同的密封圈,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圈靠近所述平衡轴壳的边缘,且所述平衡轴壳的内径边缘处形成有内径不同的两个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嵌设在两个所述台阶状结构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中,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密封圈包括支撑环10和设置在所述支撑环10内侧的防尘部7和唇部8;

所述唇部8上具有一圆圈部,且所述圆圈部与所述油封盖3的外周相接触,可以起到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且圆圈部与油封盖之间具有一层油膜;

所述防尘部7与所述平衡轴壳2的内侧面紧贴合;

所述防尘部7和所述唇部8之间设置有润滑油。

为了提高防尘和密封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圈402上的所述支撑环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圈401上的所述支撑环的高度;

所述第二密封圈402上的所述防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圈401上的所述防尘唇的厚度;

所述第二密封圈402上的所述唇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封圈401上的所述唇部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防尘部7和所述唇部8之间还设置有一辅助唇9,所述辅助唇9的横截面为L型,包括一水平的密封部和由所述密封部的边缘向上翻折的防尘台,可以与唇部8之间形成一油封空腔,且防尘部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即使灰尘从防尘部7内进入,防尘台可以起到最后的遮挡阻隔作。

为了提高内油封环和外油封环的连接稳固性,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衡悬架的防尘油封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密封圈401上的所述防尘部的侧端面设置有一环状凸条;

所述第二密封圈402的所述支撑环的外侧面设置有一与所述环状凸条相配合的环状凹槽,二者通过环状凸条和环状凹槽相配合,连接稳固,而且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尘效果。

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平衡轴转动,平衡轴壳与平衡轴之间有润滑油,且密封圈的外侧面与平衡轴壳固定,内侧面与油封盖通过润滑油润滑,油封盖则随着平衡轴的转动而转动,防尘罩也会随着油封盖的转动而转动,并在平衡轴壳外的凹槽内滑动,这样外界的灰尘就很难通过平衡轴壳外的凹槽进入密封圈内,而且密封圈的空隙处位于和油封盖接触的地方,中间有一层油膜,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这样多重保护,既防止漏油,又可以保证平衡轴和轴承的转动,减少磨损。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