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速器传输轴轴端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581发布日期:2018-09-14 21:2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减速器传输轴的轴端密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减速器传输轴轴端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减速器输入、输出轴的密封一般采用填料密封结构,如盘根填料密封结构,该结构采用两根石墨型盘根相错安装,并带有调节压紧装置。使用时,为了防止盘根窜动,应适当压紧盘根。但由于该密封结构没有采用专门的冷却装置,如果压紧盘根,会造成密封处异常温升(该处温度可达到160℃以上),并造成盘根加速磨损;如不压紧,盘根会径向窜动,很快造成两根盘根接口重叠,并最易在下方停住(此处阻力最大),产生封油不严,使油易从接口处渗漏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能防止油渗漏的用于减速器传输轴轴端的密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减速器传输轴轴端的密封结构,所述传输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减速器的轴承座上,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在传输轴的轴端、且密封圈的内外环分别和传输轴以及轴承座紧贴,所述密封圈于内外开设有螺旋挡油槽,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一回油道,所述第一回油道靠近密封圈内侧并穿过轴承座与减速器的油箱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封盖和第二回油道,所述封盖套于密封圈后端的传输轴上并与轴承座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回油道设置在封盖和密封圈后端之间、且第二回油道穿过轴承座与第一回油道连通。

所述封盖后端装设有用于防止外部异物进入第二回油道的防尘板。

所述封盖与轴承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

所述防尘板与封盖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减速器传输轴轴端的密封结构,传输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减速器的轴承座上,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安装在传输轴的轴端、且密封圈的外环与轴承座紧贴,密封圈于内外开设有螺旋挡油槽,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一回油道,第一回油道靠近密封圈内侧并穿过轴承座与减速器的油箱连通。该结构中,密封圈的内环与传输轴存在微小间隙,即密封圈与传输轴形成一种非接触式密封,通过螺旋挡油槽的螺旋赶油原理,使得油能被螺旋挡油槽挡回至第一回油道,由第一回油道回流至油箱。该结构采用了密封圈与传输轴的非接触式密封形式,使得密封圈不会产生磨损和发热现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大大降低了使用维护成本;并且通过螺旋挡油槽和第一回油道配合赶油和回油能解决油渗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传输轴;2、轴承;3、轴承座;4、密封圈;41、螺旋挡油槽;5、第一回油道;6、油箱;7、封盖;8、第二回油道;9、防尘板;10、第一密封垫;11、第二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减速器传输轴轴端的密封结构的一种实施例,传输轴1通过轴承2安装在减速器的轴承座3上,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4,密封圈4安装在传输轴1的轴端、且密封圈4的外环与轴承座3紧贴,密封圈4于内外开设有螺旋挡油槽41,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一回油道5,第一回油道5靠近密封圈4内侧并穿过轴承座3与减速器的油箱6连通。该结构中,密封圈4的内环与传输轴1存在微小间隙,即密封圈4与传输轴1形成一种非接触式密封,通过螺旋挡油槽41的螺旋赶油原理,使得油能被螺旋挡油槽41挡回至第一回油道5,由第一回油道5回流至油箱6。该结构采用了密封圈4与传输轴1的非接触式密封形式,使得密封圈4不会产生磨损和发热现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大大降低了使用维护成本;并且通过螺旋挡油槽41和第一回油道5配合赶油和回油能解决油渗漏问题。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封盖7和第二回油道8,封盖7套于密封圈4后端的传输轴1上并与轴承座3紧固连接,第二回油道8设置在封盖7和密封圈4后端之间、且第二回油道8穿过轴承座3与第一回油道5连通。该结构中,封盖7起到顶紧密封圈4的效果,而第二回油道8为一种迷宫结构,使得即便有轻微的油渗漏也能从第二回油道8回流至第一回油道5中,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彻底解决油渗漏问题。

本实施例中,封盖7和密封圈4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回油道8开设在该一体结构上并与第一回油道5连通,在第二回油道8初始位设置一个空间较大的集油腔, 能收集存储减速器在不利姿态下(纵倾/纵摇±5°/±10°)溢出的油,使其不泄露。

本实施例中,封盖7后端装设有用于防止外部异物进入第二回油道8的防尘板9。该防尘板9可以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第二回油道8,保证了油质。

本实施例中,封盖7与轴承座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10。该第一密封垫10进一步提高了封盖7与轴承座3之间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中,防尘板9与封盖7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11。该第二密封垫11进一步提高了防尘板9与封盖7之间的密封性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