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932发布日期:2018-08-31 21:3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阀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



背景技术:

1至3所示,现有一种采用自润滑的碳化硅特种陶瓷烧结研磨成型的陶瓷温控组件,其包括一陶瓷滑套1、两个陶瓷固定片2和一陶瓷柱塞3;陶瓷滑套1中间镂空而左右两侧开口,两个陶瓷固定片2分别贴于陶瓷滑套1的左右两侧,使陶瓷滑套1中间形成一个闭合空腔11,陶瓷柱塞3以可上下自由滑动地设置在陶瓷滑套的闭合空腔11内,陶瓷柱塞3开设贯通其上下两端的过水孔31和固定孔32,陶瓷柱塞底部开设混合出水孔12,石蜡温包的顶杆穿设于固定孔32以带动陶瓷柱塞3于闭合空腔11内上下滑动,陶瓷滑套1底部开设出水口12,陶瓷柱塞3上端与陶瓷滑套1顶部之间形成上过水间隙4,陶瓷柱塞3下端与陶瓷滑套1底部之间形成下过水间隙5;陶瓷固定片2开设与上过水间隙4连通的上进水口21和与下过水间隙5连通的下进水口22;

由于研磨后的陶瓷具有密封特性,相互紧贴的陶瓷面均可作为密封面,因此陶瓷固定片2内侧面与陶瓷滑套1和陶瓷柱塞3的侧面紧密贴合,陶瓷滑套侧面与陶瓷柱塞3的内侧面紧密贴合,实现陶瓷滑套3的侧面密封,形成类似压力平衡阀的滑动密封方式,使上进水间隙4与下进水间隙5仅通过过水孔31连通,从上进水口21进入的热水经上过水间隙4和过水孔31进入下过水间隙5,下进水口进入的冷水在下过水间隙与热水混合后从混合出水孔12流出,混合水流经温包,通过温包热涨热缩带动陶瓷柱塞3在闭合空腔11内上下滑动,以调节上过水间隙和下过水间隙的大小,从而调节冷热水进水比例,达到进水水压平衡,实现水温自动调节。

上述陶瓷温控组件虽然通过平面密封取得了良好的密封性,但是一方面陶瓷柱塞3需要开设一个固定孔32及两个过水孔31,另外陶瓷滑套1底部也需要开设一个供顶杆穿设的和两个混合出水孔13(分别位于其前后两侧),加工难度较大,零件的良品率降低,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陶瓷柱塞3在闭合空腔11上下滑动调温过程中,在极限温度调节时陶瓷柱塞3容易在上滑时撞击陶瓷滑套1顶部,造成陶瓷件开裂,导致产品功能失效。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人特别研制出一种新型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以降低产品加工难度和成本,避免调温时剧烈撞击导致开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包括一个陶瓷滑套、两个陶瓷固定片以及一个陶瓷柱塞,陶瓷滑套中间形成贯通其左右两侧的空腔,两个陶瓷固定片分别贴于陶瓷滑套的左右两侧,使陶瓷滑套中间形成一个闭合空腔,陶瓷柱塞以可上下自由滑动地设置在陶瓷滑套的闭合空腔内,两个陶瓷固定片内侧面与陶瓷柱塞左右两侧面密封配合,陶瓷柱塞前后侧面与陶瓷滑套内侧面密封配合,陶瓷柱塞与陶瓷滑套顶部之间形成上过水间隙,陶瓷柱塞与陶瓷滑套底部之间形成下过水间隙,陶瓷固定片开设连通上过水间隙的上进水口以及连通下过水间隙的下进水口;

所述陶瓷柱塞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过水槽,该过水槽连通上过水间隙和下过水间隙;所述陶瓷滑套顶部侧面开设多个切口而底部侧面开设多个与下过水间隙连通的混合出水槽,所述陶瓷温控组件还包括一个设于陶瓷滑套上方的限位座,限位座下侧对应所述切口形成多个定位脚,所述定位脚从切口穿过进入所述闭合空腔上部,用于限制陶瓷柱塞碰撞陶瓷滑套。

进一步,所述陶瓷柱塞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两个U型的过水槽。

进一步,所述陶瓷滑套顶部的四角分别开设一切口,限位座下侧也对应形成四个定位脚;陶瓷滑套底部四角分别开设一个混合出水槽。

进一步,所述陶瓷柱塞中间开设的固定孔内设有铜螺母,石蜡温包穿过所述铜螺母,陶瓷柱塞通过所述铜螺母与石蜡温包锁紧配合;所述铜螺母下方还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所述限位座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所述陶瓷固定片外侧面开设密封槽,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垫。

进一步,所述限位座中间开设供石蜡温包穿过的通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调节水温过程为,冷水和热水分别从陶瓷固定片的上进水口和下进水口进入上过水间隙和下过水间隙,上过水间隙的冷水从陶瓷柱塞的过水槽流至下过水间隙与热水混合,最后从陶瓷滑套底部的混合出水槽流出,混合水流经石蜡温包,过热时石蜡温包膨胀将推动陶瓷柱塞在闭合空腔内向下滑动,缩小下过水间隙,降低热水进水量,过冷时,石蜡温包冷缩,陶瓷柱塞上滑,缩小上过水间隙,实现冷热恒温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陶瓷柱塞的两侧开设过水槽,无需在陶瓷柱塞内开设多个孔,在陶瓷滑套底部开设多个混合出水槽,无需在陶瓷滑套底部开设多个孔,降低了陶瓷件加工难度和成本,提高了其良品率,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陶瓷滑套上设置限位座,限位座的定位脚提供缓冲,防止水温几句变化时(过热变化)陶瓷柱塞高速碰撞陶瓷滑套,避免陶瓷件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现有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陶瓷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滑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温控阀芯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陶瓷滑套1,闭合空腔11,出水口12,通孔13,混合出水槽14,切口15,陶瓷固定片2,上进水口21,下进水口22,密封槽23,陶瓷柱塞3,过水孔31,固定孔32,过水槽33,过水间隙4,下过水间隙5,限位座6,定位脚61,通孔62,铜螺母7,缓冲垫8,密封垫9,石蜡温包10,壳体20,花键杆30,导向杆40,压杆50,工作弹簧6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新型压力平衡陶瓷温控组件,包括一个陶瓷滑套1、两个陶瓷固定片2以及一个陶瓷柱塞3,陶瓷滑套1中间形成贯通其左右两侧的空腔,两个陶瓷固定片2分别贴于陶瓷滑套1的左右两侧,使陶瓷滑套1中间形成一个闭合空腔11,陶瓷柱塞3以可上下自由滑动地设置在陶瓷滑套1的闭合空腔11内,两个陶瓷固定片2内侧面与陶瓷柱塞3左右两侧面密封配合,陶瓷柱塞3前后侧面与陶瓷滑套1内侧面密封配合,陶瓷柱塞3与陶瓷滑套1顶部之间形成上过水间隙4,陶瓷柱塞3与陶瓷滑套1底部之间形成下过水间隙5,陶瓷固定片2开设连通上过水间隙4的上进水口21以及连通下过水间隙5的下进水口22;

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陶瓷柱塞3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过水槽33,该过水槽33连通上过水间隙4和下过水间隙5;所述陶瓷滑套1顶部侧面开设多个切口15而底部侧面开设多个与下过水间隙5连通的混合出水槽14,所述陶瓷温控组件还包括一个设于陶瓷滑套上方的限位座6,限位座6下侧对应所述切口15形成多个定位脚61,所述定位脚61从切口15穿过进入所述闭合空腔11上部,用于限制陶瓷柱塞3碰撞陶瓷滑套1的顶部。

进一步,陶瓷柱塞3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两个U型的过水槽33。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陶瓷滑套1顶部的四角分别开设一切口15,限位座6下侧也对应形成四个定位脚61;陶瓷滑套1底部四角分别开设一个混合出水槽14。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陶瓷柱塞3中间开设的固定孔32内设有铜螺母7,石蜡温包10穿过所述铜螺母,陶瓷柱塞3通过所述铜螺母7与石蜡温包10锁紧配合;所述铜螺母7下方还设有缓冲垫8。

进一步的,限位座6优选为价格低廉、防腐蚀性好的塑料材质。

为提高陶瓷温控组件的密封性,陶瓷固定片2外侧面开设密封槽23,密封槽23中安装有密封垫9。

为便于限位座6安装,限位座6中间开设供石蜡温包穿过的通孔62。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温控阀芯中,该温控阀芯包括壳体20、花键杆30、导向杆40、压杆50、压力平衡陶瓷阀芯组件、石蜡温包10及工作弹簧60等组件,石蜡温包10上端穿过陶瓷柱塞的固定孔32内的铜螺母7以及导向杆30,其上端顶柱压杆50,通过花键杆30可调节压杆50对石蜡温包10的压力,而套接在石蜡温包10下端的工作弹簧60提供弹性回复力,使得花键杆30松开时蜡温包10可回到原位。

本实用新型调节水温过程为,冷水和热水分别从陶瓷固定片2的上进水口21和下进水口22进入上过水间隙4和下过水间隙5,上过水间隙4的冷水从陶瓷柱塞3的过水槽33流至下过水间隙5与热水混合,最后从陶瓷滑套1底部的混合出水槽14流出,混合水流经石蜡温包10,过热时石蜡温包10膨胀将推动陶瓷柱塞3在闭合空腔11内向下滑动,缩小下过水间隙5,降低热水进水量,过冷时,石蜡温包10冷缩,陶瓷柱塞3上滑,缩小上过水间隙4,实现冷热恒温调节。通过设置在陶瓷滑套1上方的限位座6,可避免陶瓷柱塞3碰撞到陶瓷滑套1顶部,防止陶瓷件因碰撞破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