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步直动式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9933发布日期:2018-08-31 21:3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阀,具体涉及一种分步直动式电磁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原件,属于执行器,从原理上可以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先导式电磁阀和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其中分步直动式电磁阀的工作原理一般为:线圈通电后,动铁芯在电磁力作用下先提起,减少了作用在主阀活塞上的压力,随即带动主阀活塞,并利用压差而使主阀活塞完全开启,介质流通;线圈断电后,电磁力消失,动铁芯因弹簧力及自重作用下复位,同时依靠介质压差,使主阀活塞得以紧密关闭;但是一般的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只能实现一通,应用范围较为狭窄,难以应对复杂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两个流出通道的分步直动式电磁阀,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包括阀体和设置于阀体上的电磁驱动组件,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介质进入通道、第一介质流出通道、第二介质流出通道,及用于连通介质进入通道、第一介质流出通道和第二介质流出通道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有内阀芯和联动连接内阀芯的外阀芯,所述外阀芯活动密封所述第二介质流出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有供外阀芯滑移的内置空间;所述外阀芯内设置有压力平衡腔,所述压力平衡腔与所述介质进入通道连通,所述压力平衡腔通过导流孔与所述第一介质流出通道连通,所述内阀芯包括活动密封所述导流孔的密封端;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包括有静铁芯、联动连接所述内阀芯的动铁芯,及包覆静铁芯和动铁芯的电磁线圈;所述静铁芯的一端通过弹性抵压部件与所述动铁芯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套有复位弹簧的螺钉,所述螺钉的杆头位于所述电磁驱动组件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内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电磁阀还包括旋盖,所述旋盖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圈为外表面镀有陶瓷层的密封垫圈,采用陶瓷层的密封垫圈,大大增强了电磁阀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外阀芯内还对称设置有密封件,设置有密封件能提高外阀芯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为塑封线圈,塑封线圈能够防水防潮且不易烧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其结构简单,电磁阀内设置有两个介质流出通道,其中一个流出通道通过是否通电控制,另一个流出通道通过人工手动控制,其应用范围更广,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电磁驱动组件、11-介质进入通道、12-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3-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4-连接通道、31-内阀芯、32-外阀芯、311-连接端、312-密封端、321-压力平衡腔、322-导流孔、131-内置空间、21-动铁芯、22-静铁芯、23-电磁线圈、24-弹性抵压部件、25-复位弹簧、26-螺钉、27-限位块、4-旋盖、5-密封垫圈、6-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包括阀体1和设置于阀体1上的电磁驱动组件2,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介质进入通道11、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及用于连通介质进入通道11、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和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的连接通道14,具体地,以介质进入通道11为水平高度基准,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的水平高度略低于介质进入通道11,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的水平高度略高于介质进入通道11,连接通道14用于连通介质进入通道11、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和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使介质能够在受控情况下流通。

所述连接通道14内设置有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内阀芯31和与内阀芯31联动连接的外阀芯32,所述外阀芯32活动密封所述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所述连接通道14内设置有供外阀芯32滑移的内置空间131,具体地,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外阀芯32位于连接通道14内的内置空间131内,活动密封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当外阀芯32在外力作用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外阀芯32不再密封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介质可从连接通道4流至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

所述外阀芯32内设置有压力平衡腔321,所述压力平衡腔321通过导流孔322与所述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连通,所述内阀芯31包括连接端311和密封所述导流孔322的密封端312,具体地,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密封端312紧压导流孔322,使介质无法进入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和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

具体地,所述电磁驱动组件2包括有静铁芯22、与所述内阀芯31连接的动铁芯21,及包覆静铁芯22和动铁芯21的电磁线圈23,电磁线圈23围绕在静铁芯22和动铁芯21的四周且当电磁线圈23通电后会使静铁芯22和动铁芯21具有电磁力,所述静铁芯22一端通过弹性抵压部件24与所述动铁芯21连接,所述弹性抵压部件24可以为一切具有复位能力的弹性部件,优选地,弹性抵压部件24为复位弹簧。

具体地,静铁芯22的另一端连接套有复位弹簧25的螺钉26,具体地,电磁驱动部件2的顶部设置有供螺钉26插入的螺纹孔,螺钉26的杆身可以插入螺纹孔内进行上下移动,螺钉26的杆头位于所述电磁驱动组件顶部。

所述电磁驱动组件2内还设置有限位块27,限位块27能很好地对静铁芯22进行限位,防止静铁芯22一直向上移动顶至电磁驱动组件2的外壳,所述电磁阀还包括旋盖4,所述旋盖4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5,具体地,密封垫圈5为外表面镀有陶瓷层的密封垫圈,采用陶瓷层的密封垫圈,大大增强了电磁阀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所述外阀芯32内还对称设置有密封件6,设置有密封件6能提高外阀芯32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所述电磁线圈23为塑封线圈,塑封线圈能够防水防潮且不易烧毁,能很好地提高电磁线圈23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电时:

介质从介质进入通道11进入阀体1内,然后流入压力平衡腔321内,线圈通电后,动铁芯21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被静铁芯22吸起,动铁芯21带动内阀芯31向上提起,使内阀芯31上的密封端312无法压紧导流孔322,减少了作用在阀芯的压力,随即带动阀芯,并利用压差而使阀芯完全开启,介质从导流孔322流通至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此时如果要使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与连接通道14实现互通,可以利用人工手动向上扭动螺钉26,使螺钉26带动静铁芯22向上移动,而静铁芯22带动动铁芯21及阀芯整体向上移动,此时,介质从导流孔322流通至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关闭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只需利用人工手动向下扭动螺钉26,但螺钉26的作用范围有限,只能控制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的开关,无法控制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的开关。

断电前,需将螺钉26扭至通电时的最初状态,将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关闭。

断电时:

线圈断电后,电磁力消失,动铁芯21因弹簧力及自重作用下复位,内阀芯31上的密封端312压紧导流孔322,同时依靠介质压差,使阀芯得以紧密关闭,介质停留在介质进入通道11里,无法进入第一介质流出通道12和第二介质流出通道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