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9656发布日期:2019-07-17 05:3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换挡拨叉,该换挡拨叉由位于变速器的壳体上的旋转中心轴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换挡装置,在换挡装置中,换挡拨叉通过围绕换挡装置的旋转中心轴摆动而从空挡位置移动至接合位置,以使毂沿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轴的纵向方向移位。

现有技术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6-65589a



技术实现要素:

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由于换挡拨叉能够围绕旋转中心轴摆动,因此期望的是,换挡拨叉不会由于例如在车辆在行驶状态下时引起的振动而偏离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和相关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该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能够稳定地保持围绕旋转中心轴摆动的换挡拨叉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与本发明相关联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包括:动力传递轴;壳体,该壳体容纳包括动力传递轴的变速器;换挡轴,该换挡轴能够响应于换挡操作而沿动力传递轴的纵向方向移位;毂,该毂与动力传递轴作为单元一起旋转并同时沿动力传递轴的纵向方向移位以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与设置在动力传递轴上的变速齿轮接合;旋转中心轴,该旋转中心轴在沿与动力传递轴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上设置于壳体处;以及换挡拨叉,该换挡拨叉包括位于梢端部分处的连接部分、凹入部分、以及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延续至凹入部分的开口部分并相对于旋转中心轴倾斜,其中,该换挡拨叉由旋转中心轴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并同时能够与换挡轴接合,并且其中,该换挡拨叉能够响应于换挡轴的位移而围绕旋转中心轴摆动,从而经由连接部分使毂沿动力传递轴的纵向方向移位。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还包括止动装置,该止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与换挡拨叉之间以用于与换挡拨叉的凹入部分接合的接合构件和将接合构件朝向换挡拨叉的凹入部分推动的弹性构件,其中,在毂与变速齿轮处于非接合状态的空挡位置,接合构件被弹性构件的偏置力推动至凹入部分,从而保持换挡拨叉的空挡位置,并且在毂与变速齿轮处于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接合构件被弹性构件的偏置力推动至换挡拨叉的倾斜表面,从而将换挡拨叉偏置至接合位置。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借助于止动装置稳定地保持围绕旋转中心轴摆动的换挡拨叉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因此,换挡拨叉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不会由于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振动而彼此偏离。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概念性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的示意图;

[图2]图2是图示了用于图1中所示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操作的示意图;

[图3]图3是用于说明一种具体结构的说明图,该具体结构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拨叉摆动;

[图4]图4是图3中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中的止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平面图;

[图6a]图6a是图示了图5中所示的止动装置的操作的局部平面图;

[图6b]图6b是图示了在换挡拨叉沿与图6a中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的状态下的止动装置的操作的局部平面图;

[图7]图7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的止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局部平面图;

[图8a]图8a是图示了图7中所示的止动装置的操作的局部平面图;以及

[图8b]图8b是图示了在换挡拨叉沿与图8a中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的状态下的止动装置的操作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下文中将参照图1和图2对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0的结构和操作的概要进行说明。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0被操作成使得换挡拨叉11通过换挡操作来操作,该换挡操作通过操作换挡杆(未示出)来选择合意的变速齿轮。响应于换挡操作,换挡轴13沿着变速器1的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如图3中所示)。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0设置在变速器1处。

毂14与动力传递轴12一起旋转并同时沿着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毂14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与松驰地安装在动力传递轴12上的变速齿轮15和16的合意的变速齿轮自由地接合。已经沿着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的毂14与合意的变速齿轮接合并因此与变速齿轮的旋转同步地旋转。

变速齿轮15和16松驰地安装在动力传递轴12上,并且由于毂14设置成与动力传递轴12一体旋转,因此变速齿轮15和16的旋转经由毂14传递至动力传递轴12。

能够与换挡轴13接合的换挡拨叉11通过换挡轴13沿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的换挡移动而使毂14沿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由于可以用较小的力使毂14沿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因此换挡拨叉11由旋转中心轴1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中心轴18在沿与动力传递轴12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上布置于壳体17(如图3中所示)上。壳体17容纳包括动力传递轴12的变速器1。

因此,换挡拨叉11通过动力传递轴12在纵向方向上的移位而围绕旋转中心轴18摆动或旋转,如沿图2中箭头所示。毂14经由设置在换挡拨叉11的梢端部分处的连接部分19与设置在毂14的外周部分处的槽20之间的滑动运动而沿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

变速器1的换挡操作的一个示例在图1和图2中示出。如图1中所示,换挡拨叉11定位于毂14与变速齿轮15和16处于非接合状态的空挡位置处,并且如图2中所示,通过换挡拨叉11的摆动操作,该状态被改变成毂14与合意的变速齿轮、例如变速齿轮15接合的接合状态。

通过利用杠杆原理,围绕旋转中心轴18摆动的换挡拨叉11在接合部分21的下方摆动,从而使毂14移位,接合部分21与换挡轴13接合成为力点,连接部分19是作用点,并且旋转中心轴18是支点。因此,可以利用杠杆原理用较小的力使毂14沿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

已经移位的毂14在其一侧具有齿轮22,齿轮22与设置在变速齿轮15处的齿轮23接合。通过这种接合,从毂14传递至变速齿轮15的动力经由毂14传递至动力传递轴12。

此外,通过换挡拨叉11沿与图2中所示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摆动,毂14能够与作为合意的速度级变速齿轮的变速齿轮16接合,即,能够在旋转方向上自由地接合。毂14与变速齿轮16之间的接合通过设置在毂14另一侧的齿轮24与变速齿轮16的齿轮25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接下来,将参照图3至图5以及图6a和图6b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止动装置进行说明。图3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详细结构,其中,换挡拨叉11围绕旋转中心轴18摆动。如图3中所示,稳定地保持换挡拨叉11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的止动装置30设置在壳体17与换挡拨叉11之间。

换挡拨叉11弯曲成形成如图3中所示的c形形状,并且c形形状的换挡拨叉11的两个端部容纳在壳体17中并在壳体17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以围绕相应的旋转中心轴18旋转。旋转中心轴18在沿与动力传递轴1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线上容纳在壳体17中。

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旋转中心轴18包括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一对旋转中心轴18a和18b。需要注意的是,旋转中心轴18的数目不限于两个,并且通过将旋转中心轴18a和18b组合为单元以形成单个轴的一个旋转中心轴18显然是可以的。

如图3至图5中所示的止动装置30,纵向筒形构件31沿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止动球32(对应于接合构件)以能够沿筒形构件31的纵向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在筒形构件31中。筒形构件31的一侧插入到设置于壳体17处的插入孔33中,并且另一侧在壳体17的内部面向换挡拨叉11。

如图3和图4中所示,止动球32被沿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方向作用的弹性构件34、比如弹簧等的偏置力朝向换挡拨叉11推动。换句话说,止动装置30布置成使得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沿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方向作用。止动球32具有曲率半径“y”,并且其直径被表示为“2y”。

换挡拨叉11面向止动球32并包括接收来自止动球32的压力的压力接收部分35。根据图3中所示的结构,压力接收部分35位于力点与摆动的换挡拨叉11的支点之间。

压力接收部分35由凹入部分36和倾斜表面形成,该倾斜表面延续至凹入部分36的开口部分并相对于旋转中心轴18倾斜、即为第一倾斜表面37和第二倾斜表面38。第一倾斜表面37和第二倾斜表面38相对于凹入部分36分别沿着换挡拨叉11的两个摆动方向(如图5中观察到的上下方向)设置。

在毂14与变速齿轮15和16的非接合状态的空挡位置下,换挡拨叉11如图5中所示地定位,并且止动球32与凹入部分36接合并被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推动,从而将换挡拨叉11稳定地保持在空挡位置处。

当换挡拨叉11摆动以将位置从图5中所示的空挡位置改变成接合位置、例如毂14与变速齿轮15接合的第一接合位置时,伴随着换挡拨叉11的摆动操作,止动球32克服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与凹入部分36脱离接合并移动至倾斜表面,例如移动至第一倾斜表面37,如图6a中所示。已经移位至第一倾斜表面37的止动球32被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推动至第一倾斜表面37,从而将换挡拨叉11稳定地保持在第一接合位置处。

如图6a中所示,第一倾斜表面37构造成使得第一倾斜表面37越靠近凹入部分36的开口部分,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与第一倾斜表面37之间的面向距离l1就变得越窄。第一倾斜表面37包括延续至凹入部分36的开口部分的第一表面37a和延续至第一表面37a的第二表面37b。与第一表面37a的表面相比,第二表面37b的表面具有较陡的倾斜度,该较陡的倾斜度具有较大的面向距离l1变化率。如图6a中所示,在处于毂14与变速齿轮15接合的第一接合位置处的换挡拨叉11中,通过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使止动球32偏置至第一倾斜表面37的第二表面37b。因此,由于止动球32的第二表面37b的斜面比第一表面37a的斜面更陡,所以换挡拨叉11被稳定地保持在第一接合位置处。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倾斜表面37的第一表面37a和第二表面37b处分别设置平缓倾斜表面和陡峭倾斜表面,可以在止动球32和第一倾斜表面37处设定不同的切角。因此,可以容易地设定止动球32对第一倾斜表面37的任何期望的推动载荷。

此外,当止动球32从如图5中所示的空挡位置移动至毂14与变速齿轮16通过换挡拨叉11的摆动操作而接合的第二接合位置时,伴随着换挡拨叉11的摆动,止动球32克服弹性构件34的按压力(偏置力)与凹入部分36脱离接合并移动至第二倾斜表面38,如图6b中所示。因此,已经移动至第二倾斜表面38的止动球32被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按压在第二倾斜表面38上。因此,换挡拨叉11被稳定地保持在第二接合位置处。

类似于第一倾斜表面37,第二倾斜表面38构造成使得第二倾斜表面38越靠近凹入部分36的开口部分,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与第二倾斜表面38之间的面向距离l2就变得越窄,如图6b中所示。第二倾斜表面38包括延续至凹入部分36的开口部分的第一表面38a和延续至第一表面38a的第二表面38b。与第一表面38a的表面相比,第二表面38b的表面具有较陡的倾斜度,该较陡的倾斜度具有较大的面向距离l2变化率。如图6b中所示,在处于毂14与变速齿轮16接合的第一接合位置处的换挡拨叉11中,通过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使止动球32偏置至第二倾斜表面38的第二表面38b。因此,由于止动球32的第二表面38b的斜面比第一表面38a的斜面更陡,所以换挡拨叉11被稳定地保持在第二接合位置处。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倾斜表面38的第一表面38a和第二表面38b处分别设置平缓倾斜表面和陡峭倾斜表面,可以在止动球32和第一倾斜表面38处设定不同的切角。因此,可以容易地设定止动球32对第二倾斜表面38的任何期望的推动载荷。

如上所述,如图6a中所示,当换挡拨叉11定位于第一接合位置处且止动球32被推动至第一倾斜表面37的第二表面37b时,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与第一倾斜表面37之间的面向距离l1被设定成不会将止动球32与筒形构件31分离的距离。更详细地,其中止动球32被推动至第一倾斜表面37的第二表面37b的换挡拨叉11的位置与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之间的相对于筒形构件31的纵向方向的面向距离l1被设定成比止动球32的直径“2y”短的长度。

类似地,如图6b中所示,当换挡拨叉11定位于第二接合位置处且止动球32被推动至第二倾斜表面38的第二表面38b时,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与第二倾斜表面38之间的面向距离l2被设定成不会将止动球32与筒形构件31分离的距离。更详细地,其中止动球32被推动至第二倾斜表面38的第二表面38b的换挡拨叉11的位置与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之间的相对于筒形构件31的纵向方向的面向距离l2被设定成比止动球32的直径“2y”短的长度。

如上所述,止动球32的直径“2y”与设定的面向距离l1和l2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1、l2<2y。根据该关系,在换挡拨叉11处于第一接合位置或第二接合位置处的状态下,当止动球32推动第一倾斜表面37或第二倾斜表面38时,防止了止动球32从筒形构件31掉落。

如图4中所示,止动装置30在筒形构件31的外周部分处设置有肩部部分31a。壳体17上设置有可以与肩部部分31a接合的止动部分17a。止动部分17a在壳体17中设置在筒形构件31的插入孔33的入口侧部处。因此,可以执行筒形构件31相对于壳体17的定位。因此,可以容易地设定其中止动球32被推动的换挡拨叉11的倾斜表面37、38的位置与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之间的在筒形构件31的纵向方向上的面向距离l1、l2,该面向距离l1、l2是用于防止止动球32从筒形构件31掉落所必需的距离。因此,防止止动球32从筒形构件31掉落变得容易。可以通过拧至壳体17的塞40来实现将筒形构件31的肩部部分31a接合和保持至壳体17的止动部分17a。

根据图3中所示的示例,设置在换挡拨叉11上的接触部分11a通过弹性构件34的沿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方向作用的偏置力与设置在旋转中心轴18处的阶梯部分18b1接触,从而推动止动装置30。这可以减少换挡拨叉11在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方向上的颤动。

根据图3中所示的示例,止动装置30包括:纵向筒形构件31;纵向筒形构件31沿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延伸;以及弹性构件34,弹性构件34通过沿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作用的偏置力将止动球32朝向换挡拨叉11推动。然而,代替该结构,止动装置30可以构造成包括:纵向筒形构件31,纵向筒形构件31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的竖向方向延伸;以及弹性构件34,弹性构件34通过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的竖向方向作用的偏置力将止动球32朝向换挡拨叉11推动。在这种结构中,类似于上述结构,换挡拨叉11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在空挡位置、第一接合位置和第二接合位置处。

需要注意的是,止动装置30设置有倾斜表面37和38作为倾斜表面,倾斜表面37和38相对于凹入部分36设置在换挡拨叉11的摆动方向的两侧。然而,明显的是,当仅设置与毂14接合的一个变速齿轮时,仅一个倾斜表面就足够了。

接下来,将参照图7、图8a和图8b对与本发明相关联的止动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7、图8a和图8b中所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止动装置30a包括:凹入部分36,凹入部分36形成压力接收部分35;以及第一倾斜表面37(包括第一表面37a和第二表面37b);以及第二倾斜表面38(包括第一表面38a和第二表面38b),凹入部分36、第一倾斜表面37和第二倾斜表面38定形状成形成弧的一部分的弯曲状,其中,凹入部分36和第一倾斜表面37以及第二倾斜表面38的曲率半径被设定成大于止动球32的曲率半径“y”,这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但是可以发挥类似的功能。

由于止动装置30a的压力接收部分35形成为呈形成弧的一部分的弯曲状,因此与止动装置30的压力接收部分35相比,可以消除载荷的拐点以实现平稳操作,止动装置30的压力接收部分35包括:凹入部分36;第一倾斜表面37的为平缓倾斜表面的第一表面37a和为陡峭倾斜表面的第二表面37b;以及第二倾斜表面38的为平缓倾斜表面的第一表面38a和为陡峭倾斜表面的第二表面38b。

类似于止动装置30,根据止动装置30a,换挡拨叉11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在形成弧的一部分的压力接收部分35的弯曲状的最深部分处的空挡位置处,如图7中所示。

类似于止动装置30,根据止动装置30a,换挡拨叉11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在呈作为弧的一部分的弯曲形状的压力接收部分35处的第一接合位置处,如图8a中所示。当换挡拨叉11定位于第一接合位置处并且止动球32被推动至呈作为弧的一部分的弯曲形状的压力接收部分35时,其中止动球32被推动至压力接收部分35的位置与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之间的在筒形构件31的纵向方向上的面向距离l1被设定成短于止动球32的直径“2y”。因此,类似于止动装置30,止动球32不会与筒形构件31分离。

类似于止动装置30,根据止动装置30a,换挡拨叉11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在呈作为弧的一部分的弯曲形状的压力接收部分35处的第二接合位置处,如图8b中所示。当换挡拨叉11定位于第二接合位置处并且止动球32被推动至呈作为弧的一部分的弯曲形状的压力接收部分35时,其中止动球32被推动至压力接收部分35的位置与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之间的在筒形构件31的纵向方向上的面向距离l2被设定成短于止动球32的直径“2y”。因此,类似于止动装置30,止动球32不会与筒形构件31分离。

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0包括:动力传递轴12;壳体17,壳体17容纳包括动力传递轴12的变速器;换挡轴13,换挡轴13能够响应于换挡操作沿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以及毂14,毂14与动力传递轴12作为单元一起旋转并同时其沿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毂14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与设置在动力传递轴12上的变速齿轮15、16接合。换挡装置10还包括:旋转中心轴18,旋转中心轴18在沿与动力传递轴12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上设置于壳体17处;换挡拨叉11,换挡拨叉11包括位于梢端部分处的连接部分19、凹入部分36、以及倾斜表面37、38,倾斜表面37、38延续至凹入部分36的开口部分并相对于旋转中心轴18倾斜,换挡拨叉11由旋转中心轴1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并同时能够与换挡轴13接合,并且能够响应于换挡轴13的位移而围绕旋转中心轴18摆动,从而经由连接部分19使毂14沿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方向移位;以及止动装置30、30a,止动装置30、30a包括设置在壳体14与换挡拨叉11之间以能够与换挡拨叉11的凹入部分36接合的接合构件32和将接合构件32朝向换挡拨叉11的凹入部分36推动的弹性构件34。在毂14与变速齿轮15、16处于脱离接合状态的空挡位置,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将接合构件32朝向凹入部分36推动,从而保持换挡拨叉11的空挡位置,并且在毂14与变速齿轮15、16处于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通过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将接合构件32推动至换挡拨叉11的倾斜表面37、38,以将换挡拨叉11偏置至接合位置。因此,借助于止动装置30、30a稳定地保持围绕旋转中心轴18摆动的换挡拨叉11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因此,换挡拨叉11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不会由于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振动而分离。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0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7中的纵向筒形构件31,其中,接合构件32包括能够在筒形构件31的内部转移的止动球32,并且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与倾斜表面37、38之间的面向距离l1、l2被限定成使得当换挡拨叉11定位于接合位置处且止动球32被朝向倾斜表面37、38推动时,止动球32不会与筒形构件31分离。因此,即使换挡拨叉11移位至接合位置,也防止了止动球32从筒形构件31掉落。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0中,筒形构件31包括设置在筒形构件31外周处的肩部部分31a,其中,壳体17包括能够与肩部部分31a接合的止动部分17a。因此,肩部部分31a相对于壳体17的位置可以被确定。因此,可以容易地设定其中止动球32被推动的换挡拨叉11的倾斜表面37、38的位置与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之间的在筒形构件31的纵向方向上的面向距离l1、l2,该面向距离l1、l2是防止止动球32从筒形构件31掉落所必需的距离。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0中,筒形构件31的梢端表面31b与倾斜表面37、38之间的面向距离l1、l2被设定成短于止动球32的直径2y。因此,通过止动球32的直径2y与设定的面向距离l1、l2之间的关系,当止动球32在换挡拨叉11的第一接合位置或第二接合位置处推动第一倾斜表面37或第二倾斜表面38时,防止了止动球32从筒形构件31掉落。

如所述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挡装置10中,倾斜表面37、38构造成使得倾斜表面37、38越靠近凹入部分36的开口部分,梢端表面31b与倾斜表面37、38a之间的面向距离l1、l2就变得越窄,其中,倾斜表面37、38包括延续至凹入部分36的开口部分的第一表面37a、38a和延续至第一表面37a、38a的第二表面37b、38b,并且当换挡拨叉11定位于接合位置处时,止动球32被推动至第二表面37b、38b,并且其中,第二表面37b、38b相对于面向距离l1、l2的变化率被设定成大于第一表面37a、38a相对于面向距离l1、l2的的变化率。因此,止动球32的第二表面37b、38b的倾斜度比第一表面37a、38a的倾斜度更陡,以将换挡拨叉11稳定地定位于接合位置处。如所述的,通过设置形成在倾斜表面37、38上的第一表面37a、38a和第二表面37b、38b处的平缓倾斜表面和陡峭倾斜表面,可以在止动球32与倾斜表面37、38之间形成不同的切角,以容易地设定止动球32对倾斜表面37、38的期望的推动载荷。

如所述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挡装置10中,凹入部分36、第一倾斜表面37和第二倾斜表面38定形状为形成弧的一部分的弯曲状,其中,凹入部分36和第一倾斜表面37以及第二倾斜表面38的曲率半径被设定成大于止动球32的曲率半径“y”。因此,可以消除载荷的拐点以实现平稳操作。

如所述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挡装置10中,换挡拨叉11的倾斜表面37、38相对于凹入部分36设置在换挡拨叉11的两个摆动方向处。因此,即使当换挡拨叉11的接合位置设置在换挡拨叉11的空挡位置的两侧时,也能够稳定地保持摆动的换挡拨叉11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

如所述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0中,止动装置30布置成使得弹性构件34的偏置力沿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方向作用,从而减小换挡拨叉11在旋转中心轴18的轴线方向上的颤动。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存在多个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些实施方式的任何组合显然是可能的。

附图标记和符号

1:变速器,10: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11:换挡拨叉,12:动力传递轴,13:换挡轴,14:毂,15:变速齿轮,16:变速齿轮,17:壳体,17a:止动部分,18:旋转中心轴,19:连接部分,30:止动装置,30a:止动装置,31:筒形构件,31a:肩部部分,31b:梢端表面;32:止动球(接合构件),34:弹性构件,36:凹入部分,37:第一倾斜表面(倾斜表面),38:第二倾斜表面(倾斜表面)。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包括:

动力传递轴;

壳体,所述壳体容纳包括所述动力传递轴的所述变速器;

换挡轴,所述换挡轴能够响应于换挡操作沿着所述动力传递轴的纵向方向移位;

毂,所述毂与所述动力传递轴作为单元一起旋转并同时沿所述动力传递轴的纵向方向移位以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与设置在所述动力传递轴上的变速齿轮接合;

旋转中心轴,所述旋转中心轴在沿与所述动力传递轴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上设置于所述壳体处;

换挡拨叉,所述换挡拨叉包括位于梢端部分处的连接部分、凹入部分以及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延续至所述凹入部分的开口部分并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倾斜,其中,所述换挡拨叉由所述旋转中心轴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并同时能够与所述换挡轴接合,并且其中,所述换挡拨叉能够响应于所述换挡轴的位移而围绕所述旋转中心轴摆动,从而经由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毂沿所述动力传递轴的所述纵向方向移位;

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包括: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换挡拨叉之间以用于与所述换挡拨叉的所述凹入部分接合;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接合构件朝向所述换挡拨叉的所述凹入部分推动,其中,在所述毂与所述变速齿轮处于非接合状态的空挡位置,所述接合构件被所述弹性构件的偏置力推动至所述凹入部分,从而保持所述换挡拨叉的所述空挡位置,并且在所述毂与所述变速齿轮处于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所述接合构件被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偏置力推动至所述换挡拨叉的所述倾斜表面,从而将所述换挡拨叉偏置至所述接合位置,以及

纵向筒形构件,所述纵向筒形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其中,

所述接合构件包括能够在所述筒形构件的内部转移的止动球,并且所述筒形构件的梢端表面与所述倾斜表面之间的面向距离被限定成使得当所述换挡拨叉定位于所述接合位置处且所述止动球被推动至所述倾斜表面时,所述止动球不会与所述筒形构件分离;

并且其中,

所述凹入部分和所述倾斜部分形成为形成弧的一部分的弯曲形状,并且所述凹入部分和所述倾斜部分的曲率半径被设定成大于所述止动球的曲率半径。

2.(删除)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筒形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筒形构件的外周处的肩部部分,并且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能够与所述肩部部分接合的止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面向距离被设定成短于所述止动球的直径。

5.(删除)

6.(删除)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和3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换挡拨叉的所述凹入部分设置在所述换挡拨叉的两个摆动方向处。

8.(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3至4和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止动装置布置成使得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偏置力沿所述旋转中心轴的轴线方向作用。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按照第19条规定的修改的说明。

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征“所述接合构件包括能够在所述筒形构件的内部转移的止动球,并且所述筒形构件的梢端表面与所述倾斜表面之间的面向距离被限定成使得当所述换挡拨叉定位于所述接合位置处且所述止动球被推动至所述倾斜表面时,所述止动球不会与所述筒形构件分离”和权利要求6的特征“所述凹入部分和所述倾斜部分形成为形成弧的一部分的弯曲形状,并且所述凹入部分和所述倾斜部分的曲率半径被设定成大于所述止动球的曲率半径”被添加到权利要求1中,以便清楚地限定权利要求1的发明。

所引用的文件7(jp63-13548y2)的图3公开了一种控制换挡器43,其固定至变速操作轴42以通过球52和止动槽48的渐缩部分49以及弹簧51的配合以确保其返回到预定位置。当控制换挡器43从图3所示的位置移位时,球52从止动槽48的渐缩部分49在变速操作轴42的圆周表面超驰。该操作产生载荷的拐点。接下来,当变速杆在反方向上稍微重新调整时,球52移动至止动槽48的渐缩部分49,并且因此控制换挡器43返回到其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换挡装置,其能够稳定地保持换挡拨叉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通过权利要求1的结构,可以通过止动装置稳定地保持换挡拨叉的空挡位置和接合位置。此外,即使换档拨叉在接合位置中移位,也防止了止动球从筒形构件掉落。进一步地,通过将凹入部分和倾斜表面的曲率半径设置为大于止动球的曲率半径,可以消除止动装置中的任何载荷的拐点,从而能够实现平稳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