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6431发布日期:2019-02-10 13:0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车用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避震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及图2,一般的车用避震器是由两个一组的避震装置1所组成,每一个避震装置1包含外管11、固定于所述外管11内的内管12、套设于所述内管12底端的挡块13、由下而上地穿设所述外管11并固定所述内管12及所述挡块13的固定件14、设置于所述内管12顶端的控制阀15、可上下滑动地位于所述外管11及所述内管12间的叉管16、设置于所述叉管16内的弹簧17、设置于所述叉管16内且设有上单向阀181及下单向阀182的套筒18、两个开设于所述内管12上的下开孔191,及两个位于所述下开孔191上方,且开设于所述内管12上的上开孔192。所述内管12包括固定于所述外管11上的管体部121,及设置于所述管体部121顶端的顶座部122。所述控制阀15设置于所述顶座部122内。所述外管11、所述内管12的管体部121及所述套筒18相配合,从而界定出连通所述下开孔191的下侧油室193。所述内管12、所述叉管16及所述套筒18相配合,从而界定出连通所述上开孔192的上侧油室194。

所述外管11及所述内管12内填充有液压油,且所述叉管16可带动所述套筒18,使所述套筒18可相对于所述内管12沿上下方向进行拉伸动作或压缩动作。当所述套筒18进行压缩动作时,所述叉管16会压缩所述弹簧17,且前述过程中,所述下侧油室193内的液压油一部分会因所述套筒18向下推挤,而由所述下开孔191进入所述内管12的管体部121中,另一部分则通过所述套筒18的上单向阀181直接流入所述上侧油室194中,前述进入所述管体部121的液压油部分会再由所述控制阀15流入所述叉管16内,而液压油在前述的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压缩侧阻尼力,从而提升设置于所述叉管16上的车体之稳定性及操控性。

当所述叉管16向上进行拉伸动作时,所述弹簧17释放弹力以使车体复位,在前述过程中,所述套筒18向上推挤,此时所述上单向阀181呈封闭状态,使所述上侧油室194内的液压油部分由所述上开孔192进入所述管体部121中,另一部分液压油则由所述控制阀15进入所述管体部121中,而所述管体部121中的液压油再由所述下开孔191流回所述下侧油室193中,液压油在前述的流动过程中会产生拉伸侧阻尼力,以吸收路面产生的振动。所述控制阀15可控制流量,使向上的流量较小,而向下的流量较大,以避免进行拉伸动作时补油过慢之问题,但额外设置所述控制阀15会造成成本过高的情况。

然而,当所述叉管16持续受到下压力而使所述套筒18继续向下移动时,所述套筒18会罩覆于所述挡块13,此时因两者间隙较小,因此会瞬间产生极大的油锁力量以避免所述叉管16撞击所述外管11,从而避免不稳定性的发生。然而当所述套筒18远离所述挡块13时,会因两者间的间隙较小的缘故而产生负压,造成两者难以分离,并在强硬分离的过程中易产生拔罐音,影响使用体验,因此需额外设置下单向阀182,提供额外的油路以避免产生拔罐音,如此将使配置复杂度及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压侧阻尼力且可避免产生拔罐音且可节省用料以降低成本的车用避震器。

本发明车用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避震器包含第一避震单元及第二避震单元,所述第一避震单元包括第一外管、固定于所述第一外管内的第一内管、至少一个开设于所述第一内管上的第一侧向孔、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管及所述第一内管间的第一叉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管及所述第一叉管间的第一套筒,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上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套筒可被所述第一叉管带动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内管及所述第一外管向下压缩或向上拉伸,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第一套筒向下压缩时呈开启状态,并在所述第一套筒向上拉伸时呈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避震单元包括第二外管、固定于所述第二外管内的第二内管、至少一个开设于所述第二内管上的第二侧向孔、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管及所述第二内管间的第二叉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管及所述第二叉管间的第二套筒,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上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套筒可被所述第二叉管带动而相对于所述第二内管及所述第二外管向下压缩或向上拉伸,所述第二单向阀在所述第二套筒向下压缩时呈关闭状态,并在所述第二套筒向上拉伸时呈开启状态。

较佳地,前述车用避震器,其中所述第一避震单元的第一外管及所述第一内管相配合围绕出第一通槽,所述第一套筒将所述第一通槽区隔出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下方的第一下侧油室,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上方的第一上侧油室,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开启时,所述第一下侧油室连通所述第一上侧油室,当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时,所述第一下侧油室不连通所述第一上侧油室。

较佳地,前述车用避震器,其中所述第二避震单元的第二外管及所述第二内管相配合围绕出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套筒将所述第二通槽区隔出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下方的第二下侧油室,及位于所述第二套筒上方的第二上侧油室,当所述第二单向阀开启时,所述第二下侧油室连通所述第二上侧油室,当所述第二单向阀关闭时,所述第二下侧油室不连通所述第二上侧油室。

较佳地,前述车用避震器,其中所述第一避震单元包含多个第一侧向孔。

较佳地,前述车用避震器,其中所述第二避震单元包含多个第二侧向孔。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当所述第一避震单元进行压缩动作及所述第二避震单元进行拉伸动作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单向阀会开启以供液压油通过,可降低阻尼力以快速补油,如此便可不需额外设置控制阀而达到节省成本的功效;反过来说,所述第一避震单元进行拉伸动作及所述第二避震单元进行压缩动作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单向阀会关闭而不让液压油通过,此时液压油便会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向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向孔,从而产生拉伸侧(第一避震单元)或压缩侧(第二避震单元)阻尼力,而所述第二避震单元压缩时的阻尼力足以维持行驶稳定,且产生的油锁力量也足够支撑车体不触底,因此所述第一避震单元及所述第二避震单元便不需设置挡块,不但可节省成本,且可避免产生拔罐音。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皆是剖视图,说明现有避震装置的套筒在高低不同位置时的态样;

图3是示意图,说明本发明车用避震器的实施例;

图4是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避震单元;

图5是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避震单元;

图6是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避震单元由图4向下进行压缩动作后的态样;

图7及图8皆为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避震单元进行拉伸动作的状态;

图9是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二避震单元由图5向下进行压缩动作后的态样;

图10及图11皆为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二避震单元进行拉伸动作的状态;及

图12是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二避震单元具有更多第二侧向孔的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图4与图5,本发明车用避震器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个车体上。所述车用避震器包含一个第一避震单元2,及一个与所述第一避震单元2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车体另一侧的第二避震单元3。所述第一避震单元2包括一个第一外管21、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外管21内的第一内管22、多个开设于所述第一内管22上的第一侧向孔23、一个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管21及所述第一内管22间的第一叉管24、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管22及所述第一叉管24间的第一套筒25,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25上的第一单向阀26。所述第一外管21及所述第一内管22相配合围绕出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27。所述第一套筒25将所述第一通槽27区隔出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套筒25下方的第一下侧油室271,及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套筒25上方的第一上侧油室272。

参阅图4及图6,所述第一外管21受到压缩时,会使所述第一外管21及所述第一内管22向上移动,也就是所述第一叉管24及其带动的所述第一套筒25相对于前述两者向下进行压缩动作,在压缩过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26是呈开启状态,使得所述第一下侧油室271可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26连通所述第一上侧油室272,故液压油被压缩后可直接由所述第一下侧油室271进入所述第一上侧油室272中,从而达到快速补油的功效。参阅图7及图8,当所述第一外管21不再受到压缩时,设置于内部的弹簧会使所述第一外管21及所述第一内管22向下复位,也就是使所述第一叉管24及所述第一套筒25相对于前述两者向上进行拉伸动作,在拉伸过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26是呈关闭状态,使得所述第一下侧油室271与所述第一上侧油室272不相连通,因此所述第一上侧油室272中的液压油便从所述第一内管22通过所述第一侧向孔23后流回所述第一下侧油室271中,此种回流油路可避免负压产生而不会发出拔罐音。

参阅图5及图9,所述第二避震单元3包括一个第二外管31、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二外管31内的第二内管32、多个开设于所述第二内管32上的第二侧向孔33、一个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管31及所述第二内管32间的第二叉管34、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管32及所述第二叉管34间的第二套筒35,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35上的第二单向阀36。所述第二外管31及所述第二内管32相配合围绕出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通槽37。所述第二套筒35将所述第二通槽37区隔出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套筒35下方的第二下侧油室371,及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套筒35上方的第二上侧油室372。

当所述第二外管31受到压缩时,会使所述第二外管31及所述第二内管32向上移动,也就是所述第二叉管34及其带动的所述第二套筒35相对于前述两者向下进行压缩动作,在压缩过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36是呈关闭状态,使得所述第二下侧油室371无法连通所述第二上侧油室372,故所述第二下侧油室371内的液压油被压缩后会由所述第二侧向孔33进入所述第二内管32中,从而产生足够的压缩侧阻尼力。参阅图10及图11,当所述第二外管31不再受到压缩时,设置于内部的弹簧会使所述第二外管31及所述第二内管32向下复位,也就是使所述第二叉管34及所述第二套筒35相对于前述两者向上进行拉伸动作,在拉伸过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36是呈开启状态,使得所述第二下侧油室371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36与所述第二上侧油室372相连通,故液压油可通过此流路快速回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第二侧向孔33除了间距可视需求调整以改变压缩侧阻尼力外,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地改变为不同数量,使阻尼力能以渐进方式提升,以对应不同的路面状况产生不同的吸震效果。

复参阅图3、图4及图5,所述第二避震单元3提供压缩侧足够的阻尼力及油锁力量,因此不易触底而不需设置挡块,且不会产生拔罐音。而所述第一避震单元2则可借此达到快速补油的功效,以能在拉伸时快速反应,产生足够的拉伸侧阻尼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配置在具有良好避震性能的同时,还达到可不需设置挡块及额外控制阀的功效,且不会产生拔罐音,有效降低成本及用料,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