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9777发布日期:2018-08-31 21:36阅读:1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及其方法,应用于压力容器或运输管道的小孔径堵漏。



背景技术:

压力容器和管道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压力容器或管道输送介质的不断腐蚀、冲刷,以及温度、振动、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其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停工停产,甚至火灾爆炸事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往往要求在不停产不动火的情况下处理管道泄漏点,使泄漏损失降到最低,避免事故发生。

传统的管道堵漏技术主要包括带压引流焊接密封技术、带压逆向焊接密封技术、带压粘补技术、塞孔堵漏法、钢带拉紧技术、快速捆扎技术、注剂式密封技术。带压引流焊接密封技术、带压逆向焊接密封技术需要焊接动火,不适用于易燃易爆管道的堵漏作业,带压粘补技术、塞孔堵漏法、钢带拉紧技术、快速捆扎技术虽然无需预制,克服了卡箍预制时间长的缺陷,但只能用于低压力管道、阀体,对于高压力等级的泄漏,特别是泄露位置在主管线引出管线根部的情况下,缺乏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不能达到预计堵漏目的。对于小孔径泄漏,传统的堵漏方式工作量大,耗时长。已有在线堵漏方法都致力于从容器或管道外部进行强行封堵,因要克服设备内压力的作用,不仅堵漏困难,堵漏装置成本高,而且危险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及其方法,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包括内设注胶通道的注胶管,所述注胶管的一端为进胶口、另一端为出胶口,位于出胶口侧的注胶管端部上设置有用于收拢或撑开的伞面。

优选的,所述注胶管为直管,所述进胶口位于注胶管的端面上并与注胶通道连通,所述出胶口的数量为若干个并圆周均布在注胶管的周部,所述出胶口与注胶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胶口上设有内螺纹并螺接有防漏螺栓。

优选的,所述注胶管的中前外周部设有外螺纹并螺接有紧固螺母。

优选的,所述伞面的撑开形状为圆锥形,所述伞面的小头尖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注胶管在位于出胶口侧的端头边缘外周部设有环形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孔的孔缘位于环形安装凹槽内,所述注胶管在位于出胶口侧的端头上螺接有用于将伞面的小头尖端压紧在环形安装凹槽内的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伞面的撑开形状为圆锥形,所述伞面的小头尖端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上圆孔,所述伞面的大头敞口边缘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下圆孔,所述上圆孔上穿插有上细铁丝,其中上细铁丝沿一个上圆孔自上往下穿入后再从另一个相邻上圆孔自下往上穿出,如此往复直至上细铁丝的两端对焊成环形,所述下圆孔上穿插有下细铁丝,下细铁丝沿一个下圆孔自上往下穿入后再从另一个相邻下圆孔自下往上穿出,如此往复直至下细铁丝的两端对焊成环形;所述伞面的周部圆周均布有三排侧圆孔排,每排侧圆孔排均沿圆锥形伞面的侧棱均布有若干个侧圆孔,每排侧圆孔排上穿插有侧细杆,其中侧细杆沿一个侧圆孔自上往下穿入后再从另一个相邻侧圆孔自下往上穿出,每根侧细杆的上端均与上细铁丝对焊、下端均与下细铁丝对焊;所述注胶管的非端部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缠绕有细铁丝环,所述细铁丝环上焊接有三根细铁丝拉绳,三根细铁丝拉绳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根侧细杆的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对焊连接。

一种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的堵漏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当泄漏位置在管道端面时,清理泄漏位置,进行预处理,若泄漏点为曲折孔,需将其导成直孔,初始伞面紧紧收束在注胶管外周,对泄漏孔进行预处理后,将本装置插入泄漏孔至伞面完全进入容器或管道内壁后,开始使用注胶器注胶,胶体通过注胶通道后从出胶口溢出,将收束的伞面慢慢撑开;(2)在注入指定量胶后,伞面撑开,伞面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与容器或管道内壁紧紧贴合,实现自紧密封,此时,可以观察注胶管是否可以向外移动来判断伞面是否与容器或管道内壁贴紧;(3)继续使用注胶器注胶,伞面持续撑开,待胶体将伞面完全撑开时,注胶管无法向外移动,此时胶体已将伞面内部空间填满,伞面下部细铁丝拉绳、侧细杆被拉至极限状态,伞面顶角固定不动;(4)继续注入适量胶体,使胶体从泄漏孔与注胶管的间隙溢出,直至胶体将间隙完全填充,停止注胶;(5)锁紧紧固螺母,使本装置紧紧固定在管道上,解除注胶器,锁入防漏螺栓,防止胶体从注胶通道溢出。

优选的,当泄漏位置在管道周部时,需要先在该管道端面开一个泄露孔,对泄漏孔进行预处理后,将本装置插入泄漏孔至伞面完全进入容器或管道内壁后,开始使用注胶器注胶,重复(2)-(5)步骤,直至伞面贴紧并堵住管道周部的泄漏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的结构简单,相比传统需要停产堵漏,使用本装置可以实现对压力容器或管道快速在线补漏,充分利用容器或管道内外压力差,形成内部自紧密封。注入胶凝固后形成致密组织将泄漏通道完全填充。相比常用复杂的堵漏装置,本发明结构大大简化,容易携带,施工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3为图2的a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伞面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5所示,一种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包括内设注胶通道1的注胶管2,所述注胶管的一端为进胶口3、另一端为出胶口4,位于出胶口侧的注胶管端部上设置有用于收拢或撑开的伞面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注胶管为直管,所述进胶口位于注胶管的端面上并与注胶通道连通,所述出胶口的数量为若干个并圆周均布在注胶管的周部,所述出胶口与注胶通道连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进胶口上设有内螺纹并螺接有防漏螺栓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注胶管的中前外周部设有外螺纹7并螺接有紧固螺母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伞面的撑开形状为圆锥形,所述伞面的小头尖端开设有安装孔9,所述注胶管在位于出胶口侧的端头边缘外周部设有环形安装凹槽10,所述安装孔的孔缘位于环形安装凹槽内,所述注胶管在位于出胶口侧的端头上螺接有用于将伞面的小头尖端压紧在环形安装凹槽内的固定螺栓1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伞面的撑开形状为圆锥形,所述伞面的小头尖端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上圆孔12,所述伞面的大头敞口边缘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下圆孔13,所述上圆孔上穿插有上细铁丝14,其中上细铁丝沿一个上圆孔自上往下穿入后再从另一个相邻上圆孔自下往上穿出,如此往复直至上细铁丝的两端对焊成环形,所述下圆孔上穿插有下细铁丝15,下细铁丝沿一个下圆孔自上往下穿入后再从另一个相邻下圆孔自下往上穿出,如此往复直至下细铁丝的两端对焊成环形;所述伞面的周部圆周均布有三排侧圆孔排,每排侧圆孔排均沿圆锥形伞面的侧棱均布有若干个侧圆孔16,每排侧圆孔排上穿插有侧细杆17,其中侧细杆沿一个侧圆孔自上往下穿入后再从另一个相邻侧圆孔自下往上穿出,每根侧细杆的上端均与上细铁丝对焊、下端均与下细铁丝对焊;所述注胶管的非端部上开设有环形槽21,所述环形槽上缠绕有细铁丝环22,所述细铁丝环上焊接有三根细铁丝拉绳23,三根细铁丝拉绳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根侧细杆的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对焊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伞面采用柔性材质,例如锡箔纸等材料,注胶时所采用的胶体粘稠度较高。

一种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的堵漏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当泄漏位置在管道18端面时,清理泄漏位置,进行预处理,若泄漏点为曲折孔,需将其导成直孔,初始伞面紧紧收束在注胶管外周,对泄漏孔19进行预处理后,将本装置插入泄漏孔至伞面完全进入容器或管道内壁后,开始使用注胶器注胶,胶体20通过注胶通道后从出胶口溢出,将收束的伞面慢慢撑开;(2)在注入指定量胶后,伞面撑开,伞面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与容器或管道内壁紧紧贴合,实现自紧密封,此时,可以观察注胶管是否可以向外移动来判断伞面是否与容器或管道内壁贴紧;(3)继续使用注胶器注胶,伞面持续撑开,待胶体将伞面完全撑开时,注胶管无法向外移动,此时胶体已将伞面内部空间填满,伞面下部细铁丝拉绳、侧细杆被拉至极限状态,伞面顶角固定不动;(4)继续注入适量胶体,使胶体从泄漏孔与注胶管的间隙溢出,直至胶体将间隙完全填充,停止注胶;(5)锁紧紧固螺母,使本装置紧紧固定在管道上,解除注胶器,锁入防漏螺栓,防止胶体从注胶通道溢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泄漏位置在管道周部时,需要先在该管道端面开一个泄露孔,对泄漏孔进行预处理后,将本装置插入泄漏孔至伞面完全进入容器或管道内壁后,开始使用注胶器注胶,重复(2)-(5)步骤,直至伞面贴紧并堵住管道周部的泄漏点,既堵住了周部泄漏点,也堵住了泄露孔。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压力容器与管道内压自紧堵漏装置及其方法。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