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器用机架组件及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0591发布日期:2018-09-28 23:5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稳定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以省力的方式把持安装有拍摄装置的稳定器且自身空间利用率高的机架组件。进一步,本发明还涉及带有该机架组件的稳定器。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现有的手持稳定器一般由一个可固定拍摄装置的云台和一端与云台连接的、用于支承云台的机架组成,其中,该机架一般呈直立的杆状结构,可供拍摄者握持,在拍摄时用以托举拍摄部。由于该手持稳定器的操作按键和手持稳定器工作所需的电池均设置在机架内,这往往使得该机架很长。这种具有细长杆状结构的机架存在以下问题:当手持稳定器搭载相机时,由于相机负载较重,故稳定器和相机的总重量的至少60%会集中在相机位置,即相机和稳定器的整体重心会高于用户握持手持稳定器的部位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使得用户为了平衡相机重量将需要花费很大力气,从而给用户的手腕或者手臂带来令人不适的压迫感,尤其是长时间使用这种托举的方式进行拍摄将会十分费力,这对摄影师的臂力要求很高,不符合现今提高人机工程学友好度和用户体验感的大趋势。

作为一种改进,有人提出经由在两端带有手把的横杆来支承云台,以期利用双手来分担整个稳定器及相机的重量来降低对摄影师的臂力要求。但实际上,由于横杆上设置的两个手把会使得双手离稳定器及相机的距离更加远,从而要求摄影师张开双臂才能实现握持,这并不能实现降低摄像师的臂力要求和省力的愿望。

同时,由于带有相机的手持稳定器的整体重心主要集中在靠近相机的上部,该整体重心离用户手持的握持部较远,也容易造成云台的抖动。若为了降低手持稳定器及相机的整体重心和用户握持部之间的距离,则会导致用于操作按键的功能区面积和容置电池的电池仓体积缩小,这对于手持稳定器的功能提升和操作时间提升大为不利。

因此,行业内仍存在提供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稳定性好、操作姿态多变的稳定器及其机架组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的机架组件及带有该机架组件的稳定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稳定器的机架组件,其中该稳定器包括用于固定拍摄装置并调整所述拍摄装置的姿态的云台,所述机架组件用于支承所述云台,其中所述机架组件包括:第一机架部,所述第一机架部具有连接至所述云台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云台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机架部被构造成以其第一端支承所述云台;第二机架部,所述第二机架部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机架部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第一机架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机架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机架部成角度地设置;把持杆,所述把持杆被构造为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二机架部的第二端的连接端和远离第二机架部的把持端,使得所述机架组件被构造为允许经由所述把持杆以基本竖向对准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的方式把持所述稳定器。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机架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从根本功能原理上改变了现有稳定器的机架的设计,将现有的单一直杆机架改型为由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部件组成的机架组件。通过这种改型至少能够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1.克服了现有的单一直杆机架在握持时,由于用户握持直杆的部位和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并不对准所带来的种种不适感,经由本发明的包含取向不同的多个部件的机架组件能允许用户以对准整体重心的方式来把持稳定器,这能够大大减轻用户把持稳定器手腕或手臂所需的力(尤其在长时间把持的情况下),从而增加用户的体验感;2.经由本发明的机架组件取消了单一直杆的结构,这允许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拍摄位来调整机架组件的形态,从而保证机架组件在各种环境中均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3.经由设置本发明的机架组件,能够在机架组件的各部件上分段式布置稳定器运行所需的电气部件和控制按键而不带来稳定器性能的降低,这有利地提高了整个稳定器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按键布局更加美观清晰、便于操作且不易混淆。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云台为带航向轴的三轴云台,其中所述第一机架部大体沿该航向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机架部沿大致垂直于该航向轴的方向延伸。由此,可以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的方式来设置该机架组件。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机架部与所述第二机架部被构造为一体件。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机架组件的生产和组件。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把持杆经由设置在所述把持杆和所述第二机架部之间的第一枢转机构以绕所述第二机架部的轴线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机架部的第二端,从而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机架部所成的角度是可调的。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对机架组件操作姿态的调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枢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机架部的转轴;枢转座,所述枢转座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转轴上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绕第二机架部的轴线枢转,所述枢转座的相对端连接至所述把持杆。由此,以节省零部件数量的方式实现了对机架组件操作姿态的调整,同时可以将转轴隐蔽地置于枢转座内,进而提高稳定器的美观度和质感。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其被构造成限定所述枢转座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绕第二机架部的轴线的枢转角度范围并包括:设置在所述枢转座上的、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延伸的限位槽;固定连接至转轴的端部处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带有延伸入所述限位槽内的止挡突起。由此,以简单可靠方式限定出把持杆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机构还包括第一锁止机构,其被构造成将所述枢转座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并且包括:绕所述转轴设置的、能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的夹紧块,当所述夹紧块处于所述夹紧位置时,所述夹紧块经由其与转轴间的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阻止所述枢转座绕所述转轴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转动;螺纹件,所述螺纹件被构造成经由其自身的旋转驱动所述夹紧块在所述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把持杆和第二机架部所成的角度的设定和锁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持杆经由设置在所述把持杆和所述第二机架部间的第二枢转机构以绕正交于所述第二机架部的轴线的枢转轴线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机架部的第二端,从而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所成的角度是可调的。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允许用户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把持该稳定器。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第二枢转机构包括:枢转座,所述枢转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机架部,其另一端设置有一对连接臂,在所述一对连接臂之间限定出内部空间;固定连接至所述把持杆的枢转体,所述枢转体被构造为夹设在所述一对连接臂之间的内部空间中,以使得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枢转座绕所述枢转轴线是可枢转的。由此,以节省零部件数量的方式实现了对机架组件的调整,同时可以将枢转体隐蔽地置于枢转座内,进而提高了稳定器的美观度和质感。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第二枢转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其被构造成限定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并且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所述枢转体限定出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被构造成跟随所述把持杆转动并限定出所述把持杆可枢转的角度范围;固定设置于所述枢转座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伸入所述限位槽内以经由所述止挡件阻止所述把持杆超出所述角度范围的转动。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限定出把持杆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第二枢转机构还包括第二锁止机构,其被构造成将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并且包括:锁止件,其被构造成沿所述枢转轴线方向在压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其中所述锁止件被构造成在处于所述压紧位置时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将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被构造成经由其自身的旋转驱动所述锁止件在所述压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第二机架部和把持杆所成的角度的设定和锁止。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其中所述枢转体为球接头,所述锁止件包括沿所述枢转轴线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球接头的两侧的一对夹紧座,其中该一对夹紧座带有适形于所述球接头的外球面的球形凹面以在所述夹紧座被压紧时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止动所述球接头。由此,以更加稳固可靠的方式限定出把持杆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枢转体为转轴,所述锁止件包括在所述枢转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转轴的一侧的锁止块,所述锁止块适形于设置在所述转轴的端侧处的凹口以在所述锁止块被压紧时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止动所述转轴。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限定出把持杆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至所述枢转座的引导套;在所述引导套内可滑动的楔紧块,所述楔紧块被布置在所述调节件和所述锁止件之间并被构造成在被压紧时以与所述锁止件构成楔面配合的方式将所述锁止件楔紧在其压紧位置处。由此,归因于楔面配合压紧来防止回弹,从而以更加稳固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将第二机架部相对于把持杆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处。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第二枢转机构被构造为分度锁紧机构,所述分度锁紧机构被构造成在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机架部的第二端,所述分度锁紧机构还带有用于使所述分度锁紧机构在接合位置和解除接合位置之间动作的调节件,所述分度锁紧机构处于所述解除接合位置时能以分度调节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转动,进而以分度调节的方式改变所述把持杆相对于第二机架部所成的角度。由此,可以实现对第二机架部和把持杆间所成角度的调节,从而能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作该稳定器。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分度锁紧机构包括一端带有钩弯部的大体呈钩状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的钩弯部被定尺寸为供所述把持杆以插入深度可调的方式穿设,所述锁紧件的远离所述钩弯部的一端被构造为带有与所述第二机架部的第二端处的第一端面齿盘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盘,经由所述第一端面齿盘和所述第二端面齿盘的啮合实现以分度调节的方式改变所述把持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机架部所成的角度。由此,可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对第二机架部和把持杆间所成角度的调节。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机架部的第二端处开设有供所述把持杆穿设的通孔,所述把持杆以其在通孔中插入深度可调的方式容置在所述通孔中。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把持杆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插入深度的可调节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机架部以可绕其自身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机架部枢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机架部。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对机架组件操作姿态的调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机架部在其第二端带有用以连接外部配件的螺孔,或所述把持杆在其连接端或把持端处带有用以连接外部配件的螺孔。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将诸如为三脚架、闪光灯等外部配件与机架组件相连接,从而扩展云台的使用范围。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稳定器,其包括用于固定拍摄装置的、带有航向轴的云台以及用于支承所述云台的机架组件,其中所述机架组件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机架组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带有本申请的机架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稳定器的立体图;

图2-3分别示出了本申请的机架组件的枢转机构的两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带有本发明的机架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稳定器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4中的稳定器的俯视图;

图6-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稳定器处于手提状态下的视图;

图9-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稳定器处于其它操作状态下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架组件101.稳定器102.拍摄装置103.云台

1.第一机架部11.第一端12.第二端2.第二机架部

21.第一端22.第二端23.第一端面齿盘3.把持杆

31.连接端32.把持端41、41’.枢转座42、42’.连接臂

421、421’.内部空间43、43’.支撑销51、51’.转轴

52、52’.止挡件521、521’.止挡突起53、53’.夹紧块

54、54’.螺纹件55、55’.连接板61、61’.枢转体

611、611’.限位槽612.凹口62.锁止块621、622.夹紧座

63、63’.调节件64.引导套65.楔紧块7.分度锁紧机构

71.第二端面齿盘72.钩弯部73.调节件74.调节螺钉

8.外部配件a1.航向轴a2.第二机架部轴线a3.枢转轴线

a4.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所公开的机架组件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发明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固定”至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横”、“竖”、“前”、“后”、“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说明书所述的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发明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其中术语“大体”应理解为并不要求严格地共线或者同轴,而是允许在合理的偏差范围内进行布置。术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并不要求严格成90度垂直,而是允许存在优选在正负5度角度范围内的角度偏差。术语“整体重心”是指在将多个彼此连接的单独部件视为一个整体时所得到的重心。术语“基本竖向对准”应理解为在竖向方向上与待对准的对象对齐或者两者间的偏差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例如偏差不大于2cm。

进一步,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球接头”是指能够与适配部件至少部分地形成球面接触的接头件,其中该球面接触不应该被理解为受限于绝对几何意义上的球面接触,而应当被理解为允许在制造公差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变形或偏差。类似地,术语“球形”不应该被理解为受限于绝对几何意义上的球性,而应当被理解为允许在制造公差范围内存在一定的变形或偏差。也不应术语“正交”是指在立体空间中存在垂直关系,a正交于b是指a和b存在垂直关系,而无论a和b是否是共面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附图1-3,其示出了带有本发明的机架组件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稳定器101。该稳定器101包括用于固定诸如单反相机或者摄像机或者vr设备等的拍摄装置的云台103。如图1所示,所示云台103为三轴云台,包括三个转轴结构,即俯仰轴结构、横滚轴结构和航向轴结构。其中,所述俯仰轴结构可用于安装该拍摄装置,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通过俯仰轴结构内的电机带动拍摄装置做绕俯仰轴的俯仰运动;俯仰轴结构安装于横滚轴结构上,通过横滚轴结构内的电机带动拍摄装置做绕横滚轴的横滚运动;横滚轴结构安装于航向轴结构上,通过航向轴结构内的电机控制拍摄装置相机绕航向轴a1的转动。需说明的是,图示中虽然示出的是三轴云台,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方案同样适用于二轴云台。

进一步如图1所示,该稳定器101还包括用于支承该云台103的机架组件100。该机架组件包括:沿该云台103的航向轴a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机架部1,该第一机架部1作为示例地大体呈圆筒状,其具有连接至云台103的第一端11和远离该云台103的第二端12。第一机架部1以其第一端11支承该云台103,具体地说,第一机架部1的第一端11连接至云台103的航向轴结构从而实现对整个云台103的支承。进一步优选地,该第一机架部1在其第二端12带有用以连接外部配件的螺孔,其中该外部配件例如但不限于为三脚架、闪光灯等其他配件。其中该螺孔可以为1/4的通用螺孔。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将诸如为三脚架、闪光灯等外部配件与机架组件相连接,从而扩展云台的使用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机架组件100的第一机架部1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竖向高度明显降低,作为示例,该第一机架部1的高度可大体为现有稳定器的机架高度的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优选地,该第一机架部1将其一部分外周面用作为布置稳定器101的功能按键的布局区,优选该功能按键至少包括拍摄装置的控制按键。例如,可以将稳定器用于与外部设备电气连接的接口(作为示例,usb接口或者充电接口或者sd卡接口等)和稳定器的操作按键(作为示例,诸如拍摄装置控制按键)集中布置在第一机架部1的最左侧的外周面上(在图1中被遮挡,未被示出)。这样的布置,一方面便于用户在操作稳定器时,能够在把持稳定器时利用空闲的手指操作拍摄装置的控制按键从而控制拍摄装置拍摄,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当稳定器与外部设备进行有线式电气连接时,诸如充电操作或者与外部设备数据连接时,外接的引线并不会妨碍用户对稳定器的正常操作,这同样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用户体验。

更进一步,在第一机架部1的一侧还设置有自该外周面外突的操作旋钮,如图1所示出。优选地,该操作旋钮邻近于操作按键布置,从而允许用户同样可以在把持稳定器时利用闲置的手指操作该操作旋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以这种方式可有效改善用户使用时的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机架部1是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工程塑料或者金属。为了便于用户把持,可以例如对第一机架部1的外周面进行磨砂处理,从而防止第一机架部1从用户手中的意外滑脱。

如图1所示,该机架组件100还包括沿垂直于该云台103的航向轴a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机架部2。该第二机架部2具有连接至该第一机架部1的第一端21和远离该第一机架部1的第二端22,其中第二机架部2在其第一端21处支承第一机架部1。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优选示例,第一机架部2和第一机架部1可以被构造为一体件,这例如在第一机架部1和第二机架部2由塑料制成时,通过模制的方式制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第一机架部1和第二机架部2采用一体件的方式形成时,可以减少制造稳定器或者机架组件时的零部件数量并相应地降低组装成本。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第一机架部1和第二机架部2也可以为彼此连接的独立部件,在此情况下,可以允许第二机架部2以绕自身轴向相对于第一机架1部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机架部1。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二机架部2截面大体呈两端被倒圆的长方形的带轴线a2的筒状结构,优选地,该第二机架部2是关于其自身轴线a2成轴对称的筒状结构。该第二机架部2的宽度大致与第一机架部1的直径相同以允许其大致平滑过渡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机架部1,这避免该机架组件100的外表面存在突变部或者台阶部,从而使机架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把持手感或产品质感。优选地,该第二机架部2在其筒状结构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在用户把持时增大与用户的手面间的摩擦力的软胶。作为一种替代,也可以经由在第二机架部2的外周面上形成增大摩擦的纹理。

作为一个非限定性示例,该第二机架部2被构造成稳定器101的、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仓。该电池仓可以设计为允许用户自外部打开以对电池进行替换操作,也可以设计为禁止用户打开并仅以充电接口对所容置的电池进行充电操作的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二机架部也可以构造成用于布置功能按键等其他用途。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机架部1可以是由与第一机架部2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为塑料或者金属。

如图1所示,该机架组件100还包括相对于该第二机架部2成角度地设置的把持杆3,其中该把持杆3具有连接至该第二机架部2的连接端31和远离该第二机架部2的、在图1中示出为位于连接端31上方的把持端32,这使得该机架组件被构造为允许经由该把持杆3以大致竖向对准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的方式支承该稳定器(将在下文中结合图6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该把持杆3可以被构造为自连接端31向上延伸的、大体呈圆形截面的筒状结构。在该把持杆3的把持端32处优选地设置有与用户的手面形状贴合的弧面以增大把持杆3和用户手面之间的接触面。进一步优选地,在该把持端32处沿其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稳定器101的操作件,该操作件例如可以是按键、拔轮或者指压开关等。经由这样的布置,允许用户在把持端32处把持稳定器时,仍能用空闲的手指操作稳定器101的操作件,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用户体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经由将稳定器101的操作按键分别布置在第一机架部1和把持杆3的把持端32处,不仅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用户体验,还能保证在第一机架部1相对于现有技术高度降低的情况下,仍能有足够的区域用于布置稳定器101的操作按键,这对于解决稳定器的丰富功能和按键布局界面有限的矛盾是非常有益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以上布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已有结构难于满足云台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单一的机架结构限制了有限的功能区面积内再布置新的功能按键的问题。与之不同的,以上布置充分利用了分段式的机架组件,提高了稳定器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将对云台的控制按键区域和对相机的控制按键区域分开,使得按键布局更美观清晰、便于操作、不易混淆。

优选地,该把持杆3可以在其连接端31或把持端32带有用以连接外部配件8(如图6所示)的螺纹孔,其中该外部配件例如但不限于为三脚架、闪光灯等其他配件。

进一步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把持杆3可以经由设置在把持杆3和第二机架部2之间的第一枢转机构以绕第二机架部2的轴线a2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机架部2的第二端22,从而允许用户调节该把持杆3相对于第一机架部1所成的角度,进而允许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对机架组件的形态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作该稳定器(有关机架组件的形态变化将在下文中结合附图7-10加以详细描述)。具体而言,该把持杆3可以绕第二机架部2的轴线a2枢转,从而允许改变把持杆3相对于第一机架部1的方位,例如在图1中的把持杆3可以绕轴线a2沿顺时针方向枢转90度,此时把持杆3将处于大致垂直于第一机架部1的位置(也大致垂直于由轴线a1和轴线a2所限定的平面),此时允许用户例如可以将把持杆搭靠在其支撑物或者用户的肩上,从而减轻了用户的负担(参见附图10以及下文关于附图10的描述);进一步,当图1中的把持杆3绕轴线a2继续沿顺时针方向枢转90度时,此时把持杆3将大致处于平行于第一机架部1的位置(大致与由轴线a1和轴线a2所限定的平面共面),此时,允许用户可将第二机架部2搭靠在且肩上,并以把持杆3抵靠用户后背来防止稳定器101自用户身体处滑脱或者偏离(参见附图11以及下文关于附图11的描述)。优选地,期望将把持杆3绕轴线a2的枢转角度范围设置为在0-180度之间。

进一步,如图1所示,可以独立于上述绕轴线a2的枢转,该把持杆3也可以经由设置在把持杆3和第二机架部2间的第二枢转机构以绕正交于该第二机架部的轴线a2的枢转轴线(参见附图2-3,其中的枢转轴线a3)可枢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机架部2的第二端22,从而使把持杆3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所成的角度是可调的。归因于该角度可调性,允许用户可以根据所搭载的拍摄装置的重量和实际的应用环境调节用户把持稳定器机架的角度和方式,以确保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作该稳定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上文中提及的第一枢转机构和第二枢转机构可以被构造成互相独立的部件,同样可行的是将第一枢转机构和第二枢转机构集成在一起以减少稳定器机架组件的零部件数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2-3给出将第一枢转机构和第二枢转机构集成在一起的两个实施例。然而要指出的是,上述示例并不意图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附图2-3所给出的发明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很多的常规变型,但仍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2示出了将第一枢转机构和第二枢转机构集成在一起的第一示例方式。其中该图2所示出的枢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至该第二机架部2的连接板55,其中该连接板55上开设有多个供紧固件穿设的通孔,从而经由设置在孔中的紧固件将连接板固定连接至第二机架部2。固定连接至该连接板55上的转轴51,其中该转轴51例如以一体成型的方式支承在连接板55上,当然该转轴51也可以通过例如粘结或者焊接的方式支承在连接板55上并随之一同旋转。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板55是可以省略的,即可以将转轴51直接固定连接至第二机架部2。进一步如图2所示,该枢转机构还包括有枢转座41,其中该枢转座41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该转轴51上以便绕第二机架部轴线a2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进行枢转。进一步,还包括固定连接至把持杆3的枢转体61,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转体也被构造为转轴61。其中该转轴61绕枢转轴线a3可枢转地支承在枢转座41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二机架部轴线a2正交于所述枢转轴线a3。

具体来说,该枢转座41包括:位于其一端的用于容置转轴51的沉孔,在该沉孔中设置有用于旋转支承该转轴51的轴承部(未图示出);以及设置在枢转座41另一端处的一对连接臂42,其中在一对连接臂42之间限定出内部空间421,由此将转轴61夹设在该内部空间421中。该把持杆3可经由连接环套设在该转轴61上,以使得把持杆3相对于该枢转座41绕枢转轴线a3是可枢转的。由此可见,经由上述设计,使得枢转座43经由转轴51绕第二机架部轴线a2的枢转和把持杆3绕枢转轴线a3的枢转成为可能。

如图2所示,该把持杆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连接环,其中经由该连接环使得把持杆以固定套设在转轴61上的方式容置在一对连接臂42之间的内部空间421中。经由一对连接臂42对连接环31的夹持作用可以进一步阻止连接环和转轴61在枢转轴线a3方向上的不期望的运动,从而使把持杆3仅可绕枢转轴线a3枢转。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枢转座43可以是例如经由注塑成型一体制成,之后将转轴51和转轴61分别插入到枢转座43中以实现枢转功能。由此,以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对机架组件操作姿态的调整。

为了限定把持杆3绕枢转轴线a3的枢转角度范围,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限定该把持杆3的枢转角度范围的第二限位机构,其中如图2所示,该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转轴61的端部处的轴肩,其中该轴肩在转轴61的部分外周上延伸以限定出限位槽611。作为一个优选示例,在该轴肩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由此可以经由将诸如为螺钉的紧固件穿设该螺纹孔和设置在连接环上的相对应的螺纹孔来把持杆3固定连接至转轴61。作为一个示例,其中该限位槽611是以轴肩不沿枢转体的全部外周延伸所形成的,其中限位槽611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范围对应于把持杆3的枢转角度范围,即该限位槽611的两侧壁形成为转轴61绕枢转轴线a3枢转时的止挡端壁。进一步,该第二限位机构还包括固定不动地设置在连接臂42上的作为止挡件的支撑销43,其中该支撑销43延伸入由轴肩所限定出的限位槽611中,从而经由支撑销43与限位槽611的两端的止挡端壁的配合阻止把持杆3超出其枢转角度范围的转动。作为非限定性的角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该把持杆3在约12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更进一步,该把持杆3在约9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

在更有利的方面中,为了使把持杆3可以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角度位置处,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该枢转机构还包括用于将该把持杆3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的第二锁止机构,其包括:设置在该转轴61的端部处的凹口612,其中该凹口612可经由对转轴61的一端加工出开口而形成,当然也可以在注塑成型该转轴61时一体形成该凹口612;以及相对于该凹口612沿枢转轴线a3方向在压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活动动作的锁止块62,如图2所示,其中该锁止块62大体呈截头圆锥形且其外轮廓被定尺寸为当其处于锁止位置时与凹口612形成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由此经由该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来锁止把持杆3绕枢转轴线a3的枢转;以及调节件63,其被构造成经由其自身的旋转使该锁止块62在压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具体来说,调节件为与该枢转座41上的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件,其中该螺纹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设置在枢转座外侧的扭力扳手,而其另一端连接至该锁止块62。在使用时,用户经由设置在枢转座41外侧的扭力扳手从而驱动该调节件63旋转,在调节件63旋转时,经由其与枢转座中的未示出的螺纹间的螺纹配合实现了调节件63在枢转轴线a3方向上的直线运动,从而使锁止块62在其压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对于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来说,其可以经由选定锁止块62和凹口612的材料对的摩擦系数或者在锁止块62和凹口612上设置对应的形状配合结构来实现,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为了避免外部灰尘和潮气对转轴61的影响,当转轴61插入就位于枢转座41中时,还包括自外侧封闭的封盖,其中该封盖例如为带有卡脚的盖,其中该卡脚与设置在枢转座41的连接臂42中的卡槽相卡合,从而固定连接至枢转座41上。优选地,在该封盖设置有密封圈以提高对外部环境影响的密封性。

与此同时,为了限定枢转座41相对于作为第二机架部2的枢转角度范围,优选地,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限定枢转座41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的第一限位机构,其中该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该枢转座41的前述沉孔内的、沿该转轴52的周向延伸的限位槽;以及固定套设在该转轴51的端部处的止挡件52,其中该止挡件52例如为与该转轴51形状配合并随转轴51同步转动的套环,其中该止挡件52带有延伸入该限位槽内的止挡突起521。由此,经由止挡突起521与该限位槽两端壁间的限位作用,从而限定出枢转座41相对于该第二机架部2的枢转角度范围。作为一种非限定性的角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转座41在18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更进一步,该枢转座41在12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

在更有利的方面中,为了使枢转座41可以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的角度位置处,枢转机构还包括用于设定所述第二机架部2和枢转座43(同样地,把持杆3)所成的角度的第一锁止机构,其中该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绕转轴51设置的、能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的夹紧块53,如图2所示,该夹紧块53例如成一端开口的燕尾状结构,其部分地包绕该转轴51设置,从而能在外力作用下在松开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动作。具体来说,当该夹紧块53处于松开位置时,夹紧块53在其自身张力的作用下外张从而并不与转轴51发生摩擦接合,这允许枢转座41及把持杆3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的自由转动;而当夹紧块53在外力作用下克服自身张力处于夹紧位置时,该夹紧块53经由其与转轴51间的摩擦接合和/或形状配合阻止该枢转座41绕第二机架部轴线a2的转动,由此可以设定所述第二机架部2和枢转座41及把持杆3所成的角度位置。进一步,用于施加外力的机构例如可以为螺纹件54,其中该螺纹件54可以与设置在该枢转座41上的螺纹孔相配合,其中该螺纹件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设置在枢转座41外侧的供用户操作的旋钮,同时该螺纹件54的另一端抵接至夹紧块。由此,经由用户操作旋钮,可以选择性地对夹紧块施加外力,从而使其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这最终实现了将枢转座41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相对于第一部件2的角度位置处。

进一步,图3示出了将第一枢转机构和第二枢转机构集成在一起的另一示例方式。类似于图2所示,图3所示的枢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至该第二机架部的连接板55’。固定连接至该连接板55’上的转轴51’,其中该转轴51’支承在连接板55’上并随之一同旋转。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板55’是可以省略的,即可以将转轴51直接固定连接至第二机架部2。进一步如图3所示,该枢转机构还包括有枢转座41’,其中该枢转座41’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该转轴51’上以便绕第二机架部轴线a2进行枢转。进一步,还设有固定连接至把持杆3的枢转体61’,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转体被构造为球接头61’。该球接头61’绕枢转轴线a3可枢转地支承在枢转座41’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二机架部轴线a2正交于所述枢转轴线a3。在本实施例中,该球接头61’可以是完整的球体,也可以是局部地带有球面的球缺等,只要其能够与相应的夹紧座(在下文中将详述)形成球面接触即可。

类似于图2所示,在图3中,该把持杆3在其一端也设置有固定连接的连接环,其中经由该连接环使得把持杆3固定套设在球接头61’并容置在一对连接臂42’之间的内部空间421’中。经由一对连接臂42’的夹持作用可以阻止连接环和球接头61’在枢转轴线a3方向上的不期望的运动,从而允许把持杆3仅可绕枢转轴线a3枢转。

作为一个非限定性示例,在组装时,首先将连接环插入到一对连接臂之间的内部空间421’中,随后沿枢转轴线a3方向自一侧将球接头61’置于位于内部空间421’中的连接环内。在该球接头61’的外周上设置有间隔出多条限位槽611’的螺纹孔,优选但不限于均匀间隔开呈120度的限位槽的三个螺纹孔。相应地,沿该连接环的外周与上述螺纹孔对应地设置有相同数量的螺纹孔(如图3所示),从而通过穿设入该连接环和球接头61’的紧固件将连接环固定连接至该球接头61’,从而允许把持杆3能够经由球接头61’绕枢转轴线a3枢转。

为了限定把持杆3绕枢转轴线a3的枢转角度范围,优选地,枢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定该把持杆3的枢转角度范围的第二限位机构,其中如图3所示,该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经由该球接头61’的外周限定出的限位槽。具体来说,优选但不限于的是,限定出角度范围内呈120度的该限位槽。进一步,该第二限位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枢转座41’的相对端处的作为止挡件的支撑销9’,将该支撑销9’相对于枢转座41’固定不动地设置在该限位槽611’内,从而可以经由该支撑销9’阻止把持杆3超出上述枢转角度范围的转动。需要指出的是,使把持杆3在约12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只是示例性给出的角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想到把持杆3在约9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

在更有利的方面中,为了使把持杆3可以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角度位置处,图3所示的实施例枢转机构还包括用于将该把持杆3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的第二锁止机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沿枢转轴线a3方向分别设置在该球接头61’的两侧的作为锁止件的一对夹紧座621和622,其中该一对夹紧座621和622被构造成沿图示出的枢转轴线a3方向在压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并且在该锁止件处于压紧位置时以摩擦接合/形状配合的方式将把持杆3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具体来说,该一对夹紧座621和622带有适形于该球接头61’的外球面的球形凹面以在该一对夹紧座621和622被压紧时以摩擦接合/形状配合的方式止动该球接头’。进一步,第二部件锁止机构还包括被构造成经由其自身的旋转驱动所述锁止件在所述压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的调节件。

优选地,其中一对夹紧座621和622中的一个夹紧座622被构造成在压紧时是可胀开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使该夹紧座622具有不封闭的外周来实现,即该夹紧座622是带有开口的。由于该夹紧座622是可胀开的,使得在球接头61’压紧该夹紧座622时,该夹紧座622能进一步胀开从而以更大的接触面积来容置该球接头61’,这从而能更好地锁止该球接头61’以防止把持杆3在外部意外作用时发生偏离预定角度位置的不期望的枢转。

如图3所示,该调节件包括与该枢转座41’上的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件63。与图2一样,该螺纹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设置在枢转座外侧的扭力扳手,而其另一端连接至该锁止件。上述螺纹件63的使用方法与图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优选地,在图3中示出的第二锁止机构还包括:经由紧固件连接到枢转座41’的引导套64以及在该引导套64内可滑动的楔紧块65,其中该楔紧块65的一端连接至螺纹件63,其另一端则以楔面配合的方式压靠至作为锁止件的夹紧座621,从而在经由螺纹件63在枢转轴线a3的轴向上在引导套64内被轴向引导地向内运动时,螺纹件63压紧该楔紧块65,进而该楔紧块65压紧夹紧座621。归因于楔紧块65和夹紧座621之间的楔面配合,能够将夹紧座621楔紧在其压紧位置而不易发生回弹。在夹紧座621被楔紧块65压紧时,经由夹紧座621和622的球形凹面将球接头61’以摩擦接合/形状配合的方式抱死,从而实现了将把持杆3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

更优选地,如图3所示,楔紧块65和夹紧座621之间带有相互配合的凹凸配合结构以使得该楔紧块65相对于夹紧座621是不可相对转动的。作为示例,如图3所示,其中夹紧座663上的凹凸配合结构为突出于形成楔面配合的夹紧座621的斜面的凸条,而楔紧块65上的凹凸配合机构则为设置在楔紧块65的斜面上的、与该凸条形状配合的凹槽。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作为优选,使以上球接头61’、一对夹紧座621和622和楔紧块65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由选自以下组的材料制成:尼龙、铝合金、钢和聚甲醛树脂(pom)。由此,经由这样的材料选择配对,使得球接头、一对夹紧座和楔紧块两两间的接触面上的摩擦系数得以增大,从而使锁止机构更加稳固可靠的工作。

更优选地,为了避免外部灰尘和潮气对球接头的影响,同样带有在图2中示出的自外侧封闭的封盖10’。

为了限定枢转座41’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优选地,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枢转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其包括:设置在该枢转座的沉孔内的沿该转轴51’的周向延伸的限位槽;以及固定套设在该转轴51’的端部处的止挡件71’,其中该止挡件71’带有延伸入该限位槽内的止挡突起721’。由此,经由止挡突起721’与该限位槽两端壁间的限位作用,从而限定出枢转座相对于该第二机架部的枢转角度范围。作为一种非限定性的角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转座41’相对于该第二机架部2在18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更进一步,该枢转座41’相对于该第二机架部2在120度的角度范围内枢转。

在更有利的方面中,枢转机构还包括将枢转座41’锁止在预定角度位置处的第一锁止机构,其中该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绕所述转轴51’设置的、能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的夹紧块53’,该夹紧块53’经由其与第一转轴51’间的摩擦接合和/或阻止绕所述转轴51’的转动,由此可以锁止枢转座41’在预定角度位置处。进一步,用于施加外力的机构例如可以为螺纹件54’,其中该螺纹件54’可以与该枢转座上的螺纹孔相配合,其中该螺纹件以与图2相同的方式被操作,在此不再赘述。由此,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对夹紧块53’施加外力使其在夹紧位置和松开位置之间动作,这最终实现了将枢转座41’保持在用户调整好的角度位置处。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文中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等的调节均是以用户手动调节的方式加以说明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手动仅仅只是一个示例方式,采用自动的方式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并因此应当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一步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在不同实施例中公开的等特征彼此是独立的,可以单独或以任意组合来实现。

根据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介绍的把持杆3除可相对于第二机架部的轴线a2和/或枢转轴线a3枢转从而调节该把持杆3相对于第一机架部1和/或第二机架部2所成的角度外,还允许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对机架组件的形态进行锁止保持,并且对机架组件的操作姿态也进行了预先的设定,这些可以确保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作该稳定器。

接下来,结合附图4-5来介绍带有本发明的机架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稳定器。

从图4-5所示,其中示出了带有本发明的机架组件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稳定器101。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上述稳定器的区别仅在于机架组件100的结构,因此相同作用的部件仍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

图4-5所示的机架组件100包括:沿该云台103的航向轴a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机架部1,该第一机架部1作为示例地大体呈圆筒状,其具有连接至云台103的第一端11和远离该云台103的第二端12。其中第一机架部1以其第一端11支承该云台103,更具体地,第一机架部1的第一端11连接至云台103的航向轴结构从而实现对整个云台103的支承。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该第一机架部1在其第二端12也带有用以连接外部配件的螺孔并以其外周面用作为布置稳定器101的功能按键的布局区。有关第一机架部1的具体结构和材料,其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该机架组件100还包括沿垂直于该云台103的航向轴a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机架部2。其中该第二机架部2具有连接至该第一机架部1的第一端21和远离该第一机架部1的第二端22,其中第二机架部2在其第一端21处支承第一机架部1。优选地,该第二机架部2以可绕其自身轴线a2相对于第一机架部1枢转的方式连接至该第一机架部1。作为一个示例,两者可以经由诸如轴承件的方式可彼此相对枢转地连接。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二机架部2被构造成稳定器101的、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仓。可以理解的是有关第二机架部1的具体结构和材料,其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该机架组件100还包括相对于该第二机架部2成角度地设置的把持杆3,其中该把持杆3具有连接至该第二机架部2的连接端31和远离该第二机架部2的、在图4中示出为位于连接端31上方的把持端32,这使得该机架组件被构造为允许经由该把持杆3以大致竖向对准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的方式支承该稳定器。

作为一个优选示例,可以在该第二机架部2的第二端22处开设有供该把持杆3穿设的通孔,其中该把持杆3以其在通孔中插入深度可调的方式容置在该通孔中。例如,这可以通过通孔的内径可变的方式(即通孔的松紧度可调)或者通过增设用于锁定把持杆3在通孔中的插入位置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可以实现把持杆3在与第二机架部2所成角度不可调整的情况下,以插入深度可调地方式固定至第二机架部2,进而与第二机架部2一起,借助于第一机架部1和第二机架部2之间的、绕第二机架部2自身轴线的枢转,调节把持杆3相对于第一机架部1所成的角度,从而允许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对机架组件的形态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作该稳定器(有关机架组件的形态变化将在下文中结合附图7-10详加描述)。

作为另一优选示例,如图4-5所示,其中机架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机架部2和把持杆3之间的分度锁紧机构7,其中该分度锁紧机构被构造成在其一端连接至第二机架部2的第二端22。如图5所示,该分度锁紧机构7还带有用于使分度锁紧机构7在接合位置和解除接合位置之间动作的调节件73,优选该调节件73为调节螺杆。其中该分度锁紧机构7处于解除接合位置时能以分度调节的方式相对于第二机架部转动,进而以分度调节的方式改变第二机架部2和把持杆3所成的角度。由此,可以实现对第二机架部和把持杆间所成角度的调节,从而能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作该稳定器。

具体说,如图4-5所示,该分度锁紧机构7包括一端带有钩弯部72的大体呈钩状的锁紧件7,其中该锁紧件7的钩弯部72被定尺寸为供该把持杆3以插入深度可调的方式穿设,在图5示出的方式,是经由设置钩弯部72的松紧度调节件74来实现把持杆3的插入深度可调的方式穿设,调节件74调节插入深度的方式在上文中已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该锁紧件7的远离钩弯部72的一端被构造为带有与第二机架部2的第二端22处设置的第一端面齿盘23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盘71。其中调节件73穿设通过第一端面齿盘23和第二端面齿盘71并例如以螺旋进给运动的方式调节第一端面齿盘23和第二端面齿盘71之间的间距。当将调节件73向外旋出时,第一端面齿盘23和第二端面齿盘71之间的间距变大以使锁紧件7处于解除接合位置,这允许锁紧件7及其中的把持杆3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枢转从而以分度调节的方式改变第二机架部2和把持杆3所成的角度。当将调节件73向内旋入时,第一端面齿盘23和第二端面齿盘71之间的间距变小以使锁紧件7处于彼此接合位置,这允许锁止锁紧件7及其中的把持杆3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枢转从而保持已调整好的第二机架部2和把持杆3所成的角度。由此可见,经由该第一端面齿盘23和第二端面齿盘71的啮合可以实现以分度调节的方式改变所述第二机架部和所述把持杆所成的角度。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出的,该第一端面齿盘23以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绕其轴线a2枢转地方式连接至第二机架部2,这例如可以通过使带有该第一端面齿盘23的第二机架部2的第二端22可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的轴线a2枢转地方式设置来实现。由此,在允许把持杆3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所成角度可调的情况下,还允许把持杆3与第一机架部1所成角度是可调的,这进一步允许用户能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作该稳定器。

尽管在图4-5中示出了该分度锁紧机构以相互啮合的端面齿盘的方式形成,但可以理解的是,该分度锁紧机构也可以采用形状配合的方式来实现。例如但不限于,该分度锁紧机构可以采用由手动销和以分度方式设置在第二机架部2上的多个销孔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手动销可经由偏压弹簧的作用被锁紧在一个销孔中从而实现分度调节。类似的结构已经在上文中清楚描述了,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文中锁止机构、分度锁紧机构等的调节均是以用户手动调节的方式加以说明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手动仅仅只是一个示例方式,采用自动方式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并因此应当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一步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开的这些特征彼此是独立的,可以单独或以任意组合来实现。

以下将结合附图6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稳定器处于一种操作姿态下的操作。

正如前述,在现有技术中,安装有诸如为相机的拍摄装置的稳定器,由于相机的质量较大,而会发生稳定器和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偏离诸如为手臂或手腕的外部支承点一定距离导致费力的问题。特别地,随着拍摄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带有拍摄装置的稳定器的质量和尺寸都在增大,这更加加剧了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偏离诸如为手臂或手腕的外部支承点一定距离导致费力的问题。

如图6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稳定器将现有的直杆状机架改型为多段式机架组件从而允许经由把持杆以大致竖向对准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的把持稳定器,从而基本上消除或者完全消除了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偏离外部支承点的问题。如图6所示,首先将例如为单反相机的拍摄装置102安装在本文所描述的稳定器上,在这里以低位拍摄的方式描述出稳定器的操作姿态,但可以理解得到,该稳定器并不限于以低位拍摄的方式进行操作。

在低位拍摄时,为了保证更好的相机视角,会尽量靠前地安装相机,这使得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由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线a4示出)进一步在图6中示出的向前移动。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直杆状机架,会使外部支承点和该整体重心线a4之间的距离更加拉大。采用本文中的稳定器,可以首先将稳定器平放成使第一机架部1大致平行地距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此时第二机架部2大致竖向的取向且把持杆3大致横向地取向。此时根据稳定器的整体重心线a4的前移情况,可以相应地调节把持杆3相对于第二机架部2的插入深度,以确保把持杆3的把持端延伸超过该整体重心线a4。此时用户可以经由数次试握后使其在把持杆3上的手握部大致与该整体重心线a4共线的方式手提该稳定器(即以大致竖向对准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的方式把持稳定器)。在确定好手在把持杆3上的手握部的合适位置后,用户可以将手臂伸直,使得手臂、手腕以及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线a4三者对齐。在此情况下,由于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和手臂、手腕之间基本不存在距离,使得用户能够以省力的方式把持该稳定器3进行拍摄,这大大提高了稳定器的人机工程学友好度,提升了用户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结合图7-11进一步描述了本文中稳定器的多种操作姿态。

图7-8示出了另一种稳定器的操作姿态,该操作姿态优选适合于中位拍摄。在该操作姿态下,将连接至第一机架部1的第二端12的诸如为三角架的外部配件打开并将稳定器平放成使第一机架部1大致平行地距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此时,用户同样地通过试握的方式根据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线的大致位置确定出其在把持杆3上的最合适的握持位置。进一步,将处于打开状态下的三脚架8抵接至用户的身体,从而一方面利用身体消除稳定器在动作时的不期望的抖动;另一方面也可以经由身体与三角架8的摩擦力来部分地支承稳定器的重量。同时,用户还可以经由其另一只手自下方拖住机架组件的第一机架部1从而进一步支承稳定器的重量。并且在这种操作状态下时,用户的另一只手能够很方便的操作布置在第一机架部1上的功能按键。由此可见,这种操作姿态同样具有很好的人机工程学友好度,这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在图9中示出了又一种稳定器的操作姿态,该操作姿态优选适合于中高位拍摄。在该操作姿态下,将连接至第一机架部1的第二端12的诸如为三角架的外部配件闭合并将稳定器大体呈竖向放置成距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此时,由于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大致处于竖向方向上,因此通过握持该外部配件即可以省力的方式把持该稳定器。同时,优选地,可以将把持杆枢转至与第一机架部大体平行的位置,从而允许用户的另一只手自其右侧进行辅助把持。并且在这种操作状态下时,用户的另一只手能够很方便的操作布置在把持杆3上的功能按键。由此可见,这种操作姿态同样具有很好的人机工程学友好度,这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在图10中示出了再一种稳定器的操作姿态,该操作姿态优选适合于高位拍摄。在该操作姿态下,将连接至第一机架部1的第二端12的诸如为三角架的外部配件闭合并将稳定器大体呈竖向放置成距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此时,由于稳定器及拍摄装置的整体重心大致处于竖向方向上,因此通过握持该外部配件即可以省力的方式把持该稳定器。同时,如图10所示出的那样,可以将把持杆3枢转至与第一机架部1大体正交的位置,从而允许用户可以将第二机架部置于用户肩上并利用用户肩部对稳定器进行支承。由此可见,在这种操作状态下时,可以允许用户以非常省力的方式支承稳定器,这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作为这种操作姿态的一种变型,在高位拍摄时可以将把持杆枢转至图11所示的与第一机架部大体平行且部分重合的位置,从而使得机架组件整体大致呈“∩”的形状,即第二机架部2位于中间,而把持杆3和第一机架部1分别以平行且部分重合的方式位于第二机架部2的两端。这允许用户可以以夹持肩部方式支承该稳定器,这并不仅能够非常省力的支承该稳定器,还可以防止稳定器在工作过程中的意外倾斜或者滑脱。由此可见,这种操作姿态同样具有很好的人机工程学友好度,这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