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感器的比例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9433发布日期:2018-09-07 22:4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体电磁铁技术领域,涉及带传感器的比例电磁铁。



背景技术:

电磁铁是一种阀体中的部件,其能够在液压系统中起到控制阀门通断的作用。

比例电磁铁是电磁铁中的一种,其用于比例阀中,比例电磁铁的功能是将比例控制放大器给电流信号成比例的转换成力或者位移。

但是现有的比例磁铁,其组装比较麻烦,尤其是不能很好的调节线圈的位置,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安装误差,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带传感器的比例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带传感器的比例电磁铁,包括:外壳、铁芯以及磁芯管,所述铁芯设置在所述磁芯管内,所述磁芯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外壳与所述磁芯管之间设置有线圈,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线圈抵触连接的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可推动所述线圈沿所述磁芯管的轴向移动。

较佳的,所述磁芯管外套接有安装座,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安装座可沿所述磁芯管轴向移动。

较佳的,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外壳设置,且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在拧入螺纹孔时挤压所述抵触块,从而推动所述线圈。

较佳的,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具有弧形的周面。

较佳的,所述磁芯管的端部设置有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能很好的调节线圈的位置,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装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传感器的比例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外壳;200、铁芯;300、磁芯管;310、传感器;400、线圈;500、抵触块;600、固定座;610、螺纹孔;620、调节螺栓;700、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带传感器的比例电磁铁,包括:外壳100、铁芯200以及磁芯管300,所述铁芯200设置在所述磁芯管300内,所述磁芯管300设置在所述外壳100内,且所述外壳100与所述磁芯管300之间设置有线圈400,所述外壳100内设置有与所述线圈400抵触连接的抵触块500,所述抵触块500可推动所述线圈400沿所述磁芯管300的轴向移动。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传统的比例电磁铁,其铁芯200与磁芯管300的位置固定,线圈400在磁芯管300上,且位置无法调节,所以在安装时,一旦线圈400与磁芯管300以及铁芯200的相对位置出现偏差,就会影响效果,所以线圈400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在安装时容易产生误差。

优选的,线圈400以及抵触块500均位于磁芯管300上,所以其能够滑动,当推动抵触块500时,就能够压迫线圈400,从而调节线圈400的安装位置,这样能够减少安装误差。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磁芯管300外套接有安装座700,所述线圈40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700上且所述安装座700可沿所述磁芯管300轴向移动。

优选的,安装座700为管状结构,其套在磁芯管300上,且能够沿着磁芯管300的轴向移动,主要用于辅助线圈400移动,安装座700的前后两端向外翻折,从而限制线圈400活动,避免线圈400从安装座700上脱落。

通过推动安装座700,就能够使线圈400移动,由于线圈400偏软,所以将其设置在安装座700上,便于使线圈400移动。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固定座600,所述固定座600对应所述外壳100设置,且所述固定座600上设置有螺纹孔610,所述螺纹孔610内设置调节螺栓620,所述调节螺栓620在拧入螺纹孔610时挤压所述抵触块500,从而推动所述线圈400。

固定座600就是固定在铁芯200上的一个部件,其与外壳100相对设置,优选的,固定座600与外壳100的保持相对固定,通过调节螺栓620来压迫抵触块500,这样能够通过调节螺栓620的转动来驱动抵触块500移动,从而便于实际的调节。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调节螺栓620的端部具有弧形的周面。

优选的,调节螺栓620的端部与抵触块500抵触连接,当调节螺栓620沿着螺纹孔610移动时,弧形的周面会挤压抵触块500,使得抵触块500移动,这样能够提供很大的推力。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磁芯管300的端部设置有传感器310,传感器310能够感应磁芯管300的磁力大小,从而进行实时反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