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断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0456发布日期:2018-09-11 20: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断阀。



背景技术:

拉断阀装卸软管上或设备上,因操作失误或溜车原因,在还没有与软管或设备分开的情况下即驶离工作区,拉断连接管造成原料大量外泄引发特大安全事故;或槽车正在装卸,如现场突然失火等原因需要槽车迅速逃离现场,不能用正常的方法将槽车和装卸臂分开,也会酿成重大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为防范偶然,减小事故损失,装卸设备配装紧急脱离拉断阀是对原料储运过程中保证安全和环保的重大举措。正常工况下,当在一定的拉力作用时,紧急脱离拉断阀会自动安全断开,并且两端会自动封闭,无流体卸漏,保护管路、设备安全。市场上拉断阀存在分离效果差,动作灵活低,从而导致拉断效果降低而影响使用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断阀,解决现有油枪架存在分离效果差以及油管易缠绕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断阀,包括上阀体、下阀体以及阀芯,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相配合,所述阀芯位于上阀体和下阀体内,所述上阀体上设有位于下端的外定位部,所述下阀体上设有位于上端的内定位部,所述下阀体套入上阀体内且所述内定位部与外定位部相对应,所述外定位部和内定位部之间设有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卡环、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外定位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内定位部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卡槽为V形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卡位部以及位于两侧倾斜的滑移部,所述卡环置入所述第一卡槽内,且所述卡环的外端与第二卡槽相配合并与所述卡位部构成卡位配合。

所述上阀体的上端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上设有与阀芯的外端卡位配合的凸台。

所述下阀体的上端外壁与上阀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阀芯的端部外壁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上阀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三密封圈。

所述下阀体的内定位部与上阀体的外定位部之间定位套,所述下阀体与上阀体之间通过所述定位套能够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拉断阀采用弧形结构结合卡环实现的分离功能,具有结构合理,分离灵活性强,拉断效果好,安全性高以及稳定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上阀体1,下阀体2,阀芯3,外定位部4,内定位部5,卡环6,第一卡槽7,第二卡槽8,卡位部81,滑移部82,凹槽9,环形圈10,凸台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第三密封圈14,定位套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拉断阀,包括上阀体1、下阀体2以及阀芯3,所述上阀体1和下阀体2相配合,所述阀芯3位于上阀体1和下阀体2内,所述上阀体1上设有位于下端的外定位部4,所述下阀体2上设有位于上端的内定位部5,所述下阀体2套入上阀体1内且所述内定位部5与外定位部4相对应,所述外定位部4和内定位部5之间设有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卡环6、第一卡槽7以及第二卡槽8,所述第一卡槽7位于所述外定位部4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卡槽8位于所述内定位部5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卡槽8为V形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卡位部81以及位于两侧倾斜的滑移部82,所述卡环6置入所述第一卡槽7内,且所述卡环6的外端与第二卡槽8相配合并与所述卡位部81构成卡位配合。正常状况下,卡环与第二卡槽是相互卡位的,当紧急情况下,需要拉断时,在拉力的作用下,下阀体相对于上阀体滑动,从而通过滑移面顶压卡环,从而使得卡环顶入到第一卡槽内脱离与第二卡槽的卡位。根据上述方案,该拉断阀采用弧形结构结合卡环实现的分离功能,具有结构合理,分离灵活性强,拉断效果好,安全性高以及稳定性强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阀体1的上端内壁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设有环形圈10,所述环形圈10上设有与阀芯的外端卡位配合的凸台11。环形圈为卡环结构,环形圈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凸台,环形圈能够转动,所述凸台与阀芯的外端相卡,限位效果好,安全性高,稳定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阀体2的上端外壁与上阀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2,所述阀芯3的端部外壁上设有第二密封圈13,所述上阀体1的外壁上设有第三密封圈14。通过第一密封圈提高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的密封性能,通过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与油枪之间实现密封的效果,有效提高整体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阀体2的内定位部与上阀体1的外定位部之间定位套15,所述下阀体2与上阀体1之间通过所述定位套15能够相对转动。油管与下阀体相连,而下阀体通过定位套绕着上阀体相对转动,能够有效防止油管扭曲、缠绕或者折弯而对使用造成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