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装置和承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4609发布日期:2018-08-24 18:4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整装置和承载设备。



背景技术:

对设备进行维修时,往往需要通过机械手移开该设备的上箱盖,以便于调整设备中的某些部件的位置、方向。但是,实用新型人发现,由于设备中的某些部件与设备腔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很小,如图1所示,载台与设备内壁之间的缝隙①或缝隙②的宽度只有2-3cm,且目前并没有合适的调整工具来调整该部件的位置、方向,故当需要调整该部件的位置、方向时,只能先使用刻度尺来估量该部件需要调整的幅度,然后根据其所需要调整的幅度,人工挪动该部件,然后再次使用刻度尺检测该部件移动的幅度是否等于需要调整的幅度,若两者不等,则还需再次人工进行挪动。由于该人工挪动部件以调整部件的位置、方向的过程繁琐,需要反复调整,故调整的周期长;而且,设备中的某些需要调整的部件的重量很大,人工挪动起来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调整装置。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整装置,包括:

主体部;

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推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

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推动组件运动,以调整载台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对互相啮合的小齿轮和大齿轮;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杆;其中,

所述第一牵引杆和所述第二牵引杆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相对侧;

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牵引杆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牵引杆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分设于所述大齿轮的两相对侧,且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大齿轮啮合;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小齿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小齿轮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大齿轮转动,以使所述大齿轮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条、第二齿条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牵引杆和所述第二牵引上均设置有多个螺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牵引杆和所述第二牵引杆中的至少一者的形状包括:阶梯状;且所述第一牵引杆和所述第二牵引杆之间的距离为调整距离,用于限定待进行调整的载台的调整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一刻度尺、第二刻度尺;其中,

所述第一杆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牵引杆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一牵引杆;所述第二杆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牵引杆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二牵引杆;

所述第一刻度尺固定在所述第一杆件远离所述大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所述第一杆件靠近所述大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二刻度尺固定在所述第二杆件远离所述大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第二杆件靠近所述大齿轮的一侧;

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牵引杆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容纳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一刻度尺、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过孔,且所述第一过孔处还设置有第一刻度读取件,用于读取所述第一牵引杆对载台的调整位移;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二牵引杆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容纳所述第二杆件、所述第二刻度尺、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二过孔,且所述第二过孔处还设置有第二刻度读取件,用于读取所述第二牵引杆对载台的调整位移。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止动爪、摇杆、与所述摇杆连接的驱动棘爪;其中,

所述止动爪与所述小齿轮的轮齿相接触,用于限制所述小齿轮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转动;

所述驱动棘爪插入在所述小齿轮的齿槽中,用于在摇动所述摇杆时,带动所述小齿轮向着所述摇杆摆动的方向进行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方向切换滑动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且与所述止动爪连接,用于改变所述止动爪的方向,以改变所述小齿轮的转动方向。

优选的是,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防逆转组件,其插入在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小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小齿轮的轮齿相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防逆转组件包括:主体结构、防逆转爪、弹簧、防逆转杆、阀门;其中,

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为中空腔体;

所述防逆转爪嵌入在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一端,其一端与所述小齿轮的轮齿相接触,另一端连接所述弹簧;

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中空腔体内,其一端连接所述防逆转爪,另一端连接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二端;

所述防逆转杆插设于所述主体结构的第二端,且其套设于所述弹簧中,其的一端连接所述防逆转爪,另一端连接所述阀门。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承载设备,包括上述的调整装置。

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载台、两个所述调整装置;其中,

两个所述调整装置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载台相对的两侧,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载台的位置。

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载台、螺栓;其中,

所述第二载台的一侧设置有螺孔,且所述调整装置放置在所述第二载台设有螺孔的一侧;

所述螺栓通过所述第二载台的螺孔和所述调整装置的螺孔,将所述调整装置与所述第二载台进行固定,以使所述调整装置调整所述第二载台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整装置对设备中的载台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只需将推动组件插入到载台与设备内壁之间的缝隙中,然后根据载台所需要调整的幅度,操作驱动组件驱动传动组件带动推动组件运动,以将载台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处即可。也就是说,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整装置来调整载台的位置时,不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挪动,其操作步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放置有载台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调整装置处于伸展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调整装置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将载台由A位置移动至B位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主体部;21、小齿轮;22、大齿轮;31、第一齿条;32、第一牵引杆;33、第一杆件;34、第一刻度尺;35、第一刻度读取件;36、第二齿条;37、第二牵引杆;38、第二杆件;39、第二刻度尺;310、第二刻度读取件;311、螺孔;41、止动爪;42、摇杆;43、方向切换滑动件;51、主体结构;52、防逆转爪;53、弹簧;54、防逆转杆;55、阀门;61、载台;62、中心轴;63、螺钉;64、设备固定端;7、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装置,其包括:主体部1、传动组件、推动组件、驱动组件;其中,传动组件设置在主体部1上;推动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用于驱动传动组件带动推动组件运动,以调整载台61在设备7腔体内的位置。

具体的,当需要对设备7中的载台61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只需将推动组件插入到载台61与设备7内壁之间的缝隙中,也即图1中的缝隙①或缝隙②中,然后根据载台61所需要调整的幅度,操作驱动组件驱动传动组件带动推动组件运动,以将载台61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处即可。也就是说,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整装置来调整载台61的位置时,不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挪动,其操作步骤简单。

进一步地,为了更清楚本实施例的意图,如图1、2所示,以设备7中的、用于承载玻璃基板的载台61为例,其中,载台61的中心点处设置有中心轴62,且载台61与中心轴62为一体成型结构。

当需要调整载台61在设备7中的位置时,首先,将推动组件插入到载台61与设备7内壁之间的缝隙中,也即图1中的缝隙①中,然后根据载台61所需要调整的幅度,操作驱动组件驱动传动组件带动推动组件运动,以将载台61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处,此时,缝隙①中的推动组件的一侧与设备7腔体的内壁相接触,与该推动组件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与载台61相接触。

最后,为避免在对与载台61为一体成型结构的中心轴62进行锁紧、固定,以固定载台61的过程中,因设备固定端64上的螺钉63未指向中心轴62的中心线,所导致的中心轴62发生逆转,从而带动载台61发生偏转的情况的发生,还需再次获取一个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装置,并将该调整装置中的推动组件插入到图1中的缝隙②中,通过操作缝隙②中的调整装置的驱动组件,驱动传动组件带动推动组件运动,以使该调整装置中的推动组件的一侧与设备7腔体的内壁相接触,该推动组件的另一侧与载台61相接触,从而使得位于缝隙①中的推动组件,和位于缝隙②中的推动组件相互作用,以将已经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处的载台61固定在两个调整装置中的推动组件之间。也就是说,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整装置来调整载台61的位置时,不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挪动,其操作简单;而且,两个调整装置中的推动组件相互作用,以将载台61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处后,即可锁紧设备固定端64上用于固定中心轴62的螺钉63,从而固定与中心轴62一体成型结构的载台61的位置,该调整周期短,工作效率高。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调整载台61的位置的调整装置,其包括:主体部1、传动组件、推动组件、驱动组件。

其中,主体部1内部为中空腔体;传动组件设置在主体部1的中空腔体内,且包括一对互相啮合的小齿轮21和大齿轮22;推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31、第二齿条36、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其中,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分别设置于主体部1的两相对侧;第一齿条31与第一牵引杆32连接,第二齿条36与第二牵引杆37连接;第一齿条31和第二齿条36分设于大齿轮22的两相对侧,且第一齿条31和第二齿条36均与大齿轮22啮合;驱动组件与小齿轮21连接,用于驱动小齿轮2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22转动,进而使得大齿轮22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条31、第二齿条36运动,以使与第一齿条31连接的第一牵引杆32和与第二齿条36连接的第二牵引杆37相互作用,以调整载台61的位置。

具体的,在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插入至图1中的缝隙①中,以调整载台61的位置时,操作驱动组件驱动小齿轮21发生转动,小齿轮21会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2发生转动,其中,该大齿轮22的转动方向与小齿轮21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大齿轮22会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条31和第二齿条36运动,进一步地,第一齿条31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牵引杆32运动,第二齿条36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牵引杆37运动,以使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相互作用,以调整载台61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是与小齿轮21连接的,当驱动组件驱动小齿轮21发生一定量的转动时,与小齿轮21相啮合的大齿轮22只会发生很小的转动,也即与大齿轮22相啮合的第一齿条31和第二齿条36的移动位移也会很小,从而提高调整精度。

其中,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中的至少一者的形状包括:阶梯状;且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之间的距离为调整距离,用于限定待进行调整的载台61的调整位置。

应当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之间的调整距离有大有小,当载台61与设备7内壁之间的缝隙较小时,可将小调整距离处的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插入至该缝隙中;当载台61与设备7内壁之间的缝隙较大时,可将大调整距离处的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插入至该缝隙中,也即,直接将整个调整装置插入至缝隙中,用于调整载台61的位置。当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整装置并不局限于调整设备7中的载台61的位置,还可以调整其他部件的位置,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上均设置有多个螺孔311,用于当对待进行调整的载台61的侧边,和放置该载台61的设备7的内壁处均设有螺孔311时,通过螺钉63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牵引杆32与载台61固定,通过螺钉63将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牵引杆37与设备7的内壁固定,也即,将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固定在图1中的缝隙①中,从而通过调整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进行运动,以调整载台61在设备7中的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推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杆件33、第二杆件38、第一刻度尺34、第二刻度尺39。其中,第一杆件33固定在第一牵引杆32靠近主体部1的一侧,且垂直于第一牵引杆32;第二杆件38固定在第二牵引杆37靠近主体部1的一侧,且垂直于第二牵引杆37;第一刻度尺34固定在第一杆件33远离大齿轮22的一侧;第一齿条31固定在第一杆件33靠近大齿轮22的一侧;第二刻度尺39固定在第二杆件38远离大齿轮22的一侧;第二齿条36固定在第二杆件38靠近大齿轮22的一侧;主体部1靠近第一牵引杆32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容纳第一杆件33、第一刻度尺34、第一齿条31的第一过孔,且第一过孔处还设置有第一刻度读取件35,用于读取第一牵引杆32对载台61的调整位移;主体部1靠近第二牵引杆37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同时容纳第二杆件38、第二刻度尺39、第二齿条36的第二过孔,且第二过孔处还设置有第二刻度读取件310,用于读取第二牵引杆37对载台61的调整位移。

具体的,当大齿轮22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齿条31和第二齿条36运动时,与第一齿条31位置关系固定的第一杆件33、第一刻度尺34,也会跟着第一齿条31一起通过第一过孔(图3中未示出),与第二齿条36位置关系固定的第二杆件38、第二刻度尺39,也会跟着第二齿条36一起通过第二过孔(图3中未示出),以调整载台61的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止动爪41、摇杆42、与摇杆42连接的驱动棘爪(图3中未示出);其中,止动爪41与小齿轮21的轮齿相接触,用于限制小齿轮21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转动;驱动棘爪插入在小齿轮21的齿槽中,用于在摇动摇杆42时,带动小齿轮21向着摇杆42摆动的方向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方向切换滑动件43,其设置在主体部1的中空腔体的内壁上,且与止动爪41连接,用于改变止动爪41的方向,以改变小齿轮21的转动方向,从而实现小齿轮21在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以使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装置处于伸展、收缩的状态,并通过伸展或收缩调整装置来调整载台61的位置。

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止动爪41具有防止小齿轮21发生逆转的功能,故如图4所示,当止动爪41与方向切换滑动件43的左侧连接时,驱动棘爪只能带动小齿轮21在顺时针方向上进行转动,其不能作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此时,与小齿轮21相啮合的大齿轮22将会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与大齿轮22相啮合的第一齿条31向左运动,以使与第一齿条31相连接的第一牵引杆32向左运动,同时还带动与大齿轮22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36向右运动,以使与第二齿条36相连接的第二牵引杆37向右运动,以使该调整装置处于伸展的状态。同理,如图5所示,当止动爪41与方向切换滑动件43的右侧连接时,驱动棘爪只能带动小齿轮21在逆时针方向上进行转动,其不能作顺时针方向的转动,此时,与小齿轮21相啮合的大齿轮22将会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与大齿轮22相啮合的第一齿条31向右运动,以使与第一齿条31相连接的第一牵引杆32向右运动,同时还带动与大齿轮22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36向左运动,以使与第二齿条36相连接的第二牵引杆37向左运动,以使该调整装置处于收缩的状态。

进一步地,为避免在对与载台61为一体成型结构的中心轴62进行锁紧、固定,以固定载台61的过程中,因设备固定端64上的螺钉63未指向中心轴62的中心线,所导致的中心轴62发生逆转,从而带动载台61发生偏转的情况的发生,调整装置还包括:防逆转组件,其插入在主体部1靠近牵引杆的一侧;且与小齿轮21的轮齿相接触。

具体的,防逆转组件包括:主体结构51、防逆转爪52、弹簧53、防逆转杆54、阀门55;其中,主体结构51的内部为中空腔体;防逆转爪52嵌入在主体结构51的第一端,其一端与小齿轮21的轮齿相接触,另一端连接弹簧53;弹簧53设置在主体结构51的中空腔体内,其一端连接防逆转爪52,另一端连接主体结构51的第二端;防逆转杆54插设于主体结构51的第二端,且其套设于弹簧53中,其的一端连接防逆转爪52,另一端连接阀门55。

应当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当止动爪41与方向切换滑动件43的左侧连接时,旋转阀门55,以转动防逆转杆54,从而带动防逆转爪52转动至其的较长端与小齿轮21相接触,且位于下方,以防止小齿轮21做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同理,如图5所示,当止动爪41与方向切换滑动件43的右侧连接时,旋转阀门55,以使防逆转爪52较长端位于上方,以防止小齿轮21做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整装置不仅能够调整载台61的位置,还能够防止将载台61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处后,在对载台61进行固定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固定端64上的螺钉63未指向中心轴62的中心线,所导致的中心轴62发生逆转,从而带动载台61发生偏转后,需要多次调整载台61的位置的情况的发生,使得调整载台61位置的周期变短,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更清楚本实施例的意图,以调整用于承载玻璃基板的载台61在设备7中的位置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如图6所示,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装置将载台61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插入至图6中的缝隙③中。

第二步、将调整装置中的止动爪41拨动到方向切换滑动件43的左侧;然后,旋转调整装置中的阀门55,以转动防逆转杆54,从而带动防逆转爪52转动至其的较长端与小齿轮21相接触,且位于下方;再然后,向左摇动摇杆42,以使与摇杆42连接的驱动棘爪带动小齿轮21顺时针转动,此时,防逆转爪52的斜面与小齿轮21的齿牙相互咬合,在弹簧53的作用下自动伸缩,同时,与小齿轮21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2将逆时针进行转动,以带动与大齿轮22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条31向左运动,以使与第一齿条31相连接的第一牵引杆32向左运动,同时还带动与大齿轮22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36向右运动,以使与第二齿条36相连接的第二牵引杆37向右运动,直至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分别与载台61、放置该载台61的设备7的内壁相接触为止。

第三步、根据载台61所需要调整的幅度,边摇动摇杆42边观察第一刻度尺34、第二刻度尺39的读数,以确保调整精度;等到该调整装置中的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杆37将载台61由A位置调整到B位置之后,停止摇动摇杆42;并在图6中的缝隙④中再插另一个调整装置中的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调整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之间的间距,以使第一牵引杆32与设备7腔体的内壁相接触,第一牵引杆32与载台61相接触,从而使得位于缝隙③中的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和位于缝隙④中的第一牵引杆32和第二牵引相互作用,以将已经调整到B位置处的载台61固定在两个调整装置之间。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载台61所需要调整的幅度为:载台61从A位置移动到B位置的水平位移,该水平位移的计算步骤如下:

如图6所示,首先,由于线段1、线段2已知,线段1为载台61宽度的一半,线段2为载台61长度的一半,故根据勾股定理,线段3=[(线段1)2+(线段2)2]1/2,并根据余弦定理求得角1,且角1=角2;又因为线段3和线段4已知,线段4为调整装置的水平位移,其可通过读取该调整装置中的刻度得知,故根据余弦定理求得角3和线段5;然后,由于角4=角1+角3,角4=角5,线段6=线段3-线段5,故在直角三角形中,可根据角5、线段6求得线段8;最后,线段7=线段4–线段8,该线段7即为载台61的水平位移。

第四步、锁紧包围中心轴62的设备固定端64上的多个螺钉63,以固定中心轴62,从而将载台61固定在B位置处;其中,中心轴62与载台61为一体成型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设备,其包括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调整装置。

其中,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承载设备包括第一载台、两个调整装置。具体的,两个调整装置分别放置在第一载台相对的两侧,用于根据第一载台所需要调整的幅度,调整第一载台的位置;并在将第一载台调整到预设的位置处后,将该第一载台固定在两个调整装置之间,从而避免在对与第一载台为一体成型结构的中心轴62进行锁紧、固定,以固定第一载台的过程中,因设备固定端64上的螺钉63未指向中心轴62的中心线,所导致的中心轴62发生逆转,从而带动第一载台发生偏转,仍需再次调整第一载台的位置的情况的发生。

其中,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承载设备包括第二载台、一个调整装置、多个螺栓。具体的,由于第二载台的一侧设置有螺孔311,且靠近该侧的设备7的内壁上也设置有螺孔311,故将调整装置放置在第二载台设有螺孔311的一侧,螺栓通过第二载台的螺孔311和调整装置的螺孔311,将调整装置与第二载台进行固定;同时,螺栓还通过设备7的内壁上的螺孔311和调整装置的螺孔311,将调整装置与设备7进行固定,以通过调整调整装置处于伸展或收缩的状态,来调整第二载台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