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高压的阻燃复合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8341发布日期:2018-10-12 21:4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片,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高压的阻燃复合垫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现有的各种机械设备、管道、阀门等的法兰联接处,为了达到密封不漏的目的,常常需要各种垫片作为密封件。放在法兰之间的垫片通过拧紧联接螺栓使垫片受到压紧而在垫片上形成压紧应力,当压紧应力达到垫片密封所需的力时,法兰联接处就会达到密封不漏。

在高温法兰之间采用常规密封垫片,温度升高时,由于法兰连接用螺栓升温的滞后,螺栓对垫片的两侧法兰产生拉紧力,使垫片被压缩而得不到及时膨胀,等到连接螺栓的温度上升至法兰温度一致时,垫片与法兰之间已经产生间隙,从而使高温、高压的连接处易出现松动、泄漏的问题。

金属缠绕式垫片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密封垫片,是法兰连接处的静密封原件,为半金属密合垫中回弹性最佳的垫片,但是,传统金属缠绕式垫片采用的材料,如:不锈钢和石墨不能耐受高温,一般只能在不高于550℃的工况下使用,不能耐受800℃以上的高温。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急需能够耐高温高压的垫片以满足高温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高压的阻燃复合垫片,解决普通垫片不耐高温,应力高、气密差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高压的阻燃复合垫片,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支撑环、内填充环、阻燃环、外填充环和外支撑环,所述内填充环包括至少一层交替设置的钢带和耐高温云母带,所述阻燃环包括钢带和完全包裹钢带的阻燃密封块,所述外填充环包括至少一层交替设置的膨胀石墨带和钢带,所述钢带、耐高温云母带、阻燃密封块和膨胀石墨带的形状均为V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填充环为2层钢带和耐高温云母带,所述钢带和耐高温云母带交替缠绕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钢带设置在任一相邻两层的所述耐高温云母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环的阻燃密封块材料为阻燃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外填充环为2层钢带和膨胀石墨带,所述钢带和膨胀石墨带交替缠绕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钢带设置在任一相邻两层的所述膨胀石墨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在轴向上的厚度由阻燃环向内和向外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撑环和所述外支撑环在轴向上的厚度相等,所述内填充环和外填充环在轴向上的厚度相等并且大于所述内支撑环的厚度,所述阻燃环在轴向上的厚度大于内填充环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钢带、耐高温云母带、阻燃密封块和膨胀石墨带的形状均为V形并且角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阻燃环的阻燃密封块具有耐高温和低应力的特性,解决普通金属垫片应力高、气密差的难题,同时内填充环、阻燃环和外填充环在径向形成由内到外对热量阻隔的三个梯度,可以最大限度将热量对密封核心区域的影响降低。所以本实用新型既能适用于一些温度、压力普通但对气密性高的场合又可以在的高温工况下提供良好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耐高温高压的阻燃复合垫片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耐高温云母带 2钢带 3膨胀石墨带

4阻燃密封块 5内支撑环 6外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耐高温高压的阻燃复合垫片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耐高温高压的阻燃复合垫片,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支撑环5、内填充环、阻燃环、外填充环和外支撑环6,所述内填充环包括至少一层交替设置的钢带2和耐高温云母带1,所述阻燃环包括钢带2和完全包裹钢带的阻燃密封块4,所述外填充环包括至少一层交替设置的膨胀石墨带3和钢带2,所述钢带2、耐高温云母带1、阻燃密封块4和膨胀石墨带3的形状均为V形,此形状有效保证了填充环、阻燃环和外填充环的收缩和复位。在温度升高时,由于螺栓升温的滞后,螺栓对两侧法兰拉紧,密封垫片的弹性有效地进行变形补偿,即阻燃密封块4和钢带2受压变形,耐高温云母带1和膨胀石墨带3也会随之受压变形,随着螺栓温度升高拉紧力减小,阻燃密封块4和钢带2也逐渐向常态恢复,从而能在升温过程中保证法兰与垫片之间的密封性;等到螺栓升温至与法兰的温度一致时,螺栓热胀伸长,螺栓拉紧力完全消失,垫片的填充环、阻燃环和外填充环又恢复至常态,保证了升温后法兰与垫片之间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高温高压的阻燃复合垫片,阻燃环的阻燃密封块具有耐高温和低应力的特性,解决普通金属垫片应力高、气密差的难题,同时内填充环、阻燃环和外填充环在径向形成由内到外对热量阻隔的三个梯度,可以最大限度将热量对密封核心区域的影响降低。所以本实用新型既能适用于一些温度、压力普通但对气密性高的场合又可以在的高温工况下提供良好的密封性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