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565发布日期:2019-01-15 22:2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



背景技术:

肉类腌制机是食品在真空(负压)下进行腌制处理,腌渍液在真空状态下能快速地渗透到食品的每个细微毛孔和空隙中。使用真空腌制比传统腌制工艺的浸泡时间缩短几十倍,同时也缩短了材料在沥干过程中的时间,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真空腌制机适用于食品蒸煮或者油炸前给食品入味及浸糖以及其他调味填充物品,有利于保持肉制品的嫩化、入味等。

肉类腌制机在作业时由于主轴需要转动搅拌同时又需要对桶内进行保持密闭性,以保证足够的真空度,由于主轴与桶体间采用轴承相对转动连接,因此保证主轴与桶体件的密封至关重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包括滑动套接在主轴上的轴套以及固定在主轴上的传动套,还包括固定在桶体上的静环,所述传动套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垂直于主轴的导杆,所述导杆上滑动连接有配重块,所述传动套内部同轴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通过连杆铰接配重块,所述轴套与滑套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通过弹簧二连接滑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套靠近橡胶垫圈的开口端设置有坡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橡胶垫圈为锥形结构,且橡胶垫圈由多个瓣状单体拼合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动套的开口端设置有环槽,环槽内部滑动嵌接有动环,且动环通过弹簧一与环槽槽底连接,所述动环与静环对应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施例中,通过静环与动环的贴合避免腌渍液进入轴承内部对轴承产生腐蚀;

2.本实施例中,主轴工作转动时通过离心作用将配重块向传动套侧壁处甩动,连杆推动滑套推挤弹簧二将橡胶垫圈挤紧贴合轴套的坡口处,提高主轴与轴套之间的气密性,以保证足够的真空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的总装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的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的橡胶垫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动套;2-配重块;3-导杆;4-弹簧一;5-动环;6-静环;7-轴套;8-橡胶垫圈;9-弹簧二;10-连杆;11-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肉类腌制机的轴封组件,包括滑动套接在主轴上的轴套7以及固定在主轴上的传动套1,还包括固定在桶体上的静环6,传动套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垂直于主轴的导杆3,导杆3上滑动连接有配重块2,传动套1内部同轴设置有滑套11,滑套11通过连杆10铰接配重块2,轴套7与滑套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8,橡胶垫圈8通过弹簧二9连接滑套11,轴套7靠近橡胶垫圈8的开口端设置有坡口结构,橡胶垫圈8为锥形结构,且橡胶垫圈8由多个瓣状单体拼合组成,传动套1的开口端设置有环槽,环槽内部滑动嵌接有动环5,且动环5通过弹簧一4与环槽槽底连接,动环5与静环6对应贴合。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肉类腌制时,主轴工作带动传动套1转动,传动套1带动动环5相对静环6转动,避免腌渍液进入轴承内部,随着主轴的转动带动配重块2绕主轴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配重块2沿导杆3向传动套1的内壁处靠近,随着配重块2的移动通过连杆10对滑套11施加拉力,该拉力沿主轴方轴向的分力使得滑套11沿主轴箱轴套7处移动,随着滑套11的移动通过弹簧二9推挤橡胶垫圈8挤紧在轴套7上的坡口结构处,橡胶垫圈8在挤紧的过程中各个单体相互靠近闭合,从而提高主轴与轴套7处的气密性,避免内外气压差较大,导致外部空气进入桶体内部,从而保证桶体内部足够的真空度。

本实施例中,静环6与动环5的贴合阻隔腌渍液进入主轴处,避免腌渍液对轴承的破坏,另外橡胶垫圈8在主轴工作时对腌渍液形成第二层阻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