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管汇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700发布日期:2019-01-13 17:0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管汇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管汇的底座。



背景技术:

高压管汇用以输送高压流体,其内的高压流体很容易使得管汇产生共振,一旦震动幅度过大极有可能造成泄漏,导致高压流体喷射,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目前关于高压管汇的减震座已有相关专利,但现有的专利产品的减震能力还是较弱,减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效果好,能在三维度空间进行减震且具备抗震能力的管汇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震管汇座,包括底座、伸缩杆和卡箍,所述伸缩杆为多个,所述卡箍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伸缩杆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伸缩杆分别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端,且其伸缩端均向上,所述卡箍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端部,多个所述卡箍共同用以固定管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伸缩杆使得整个管汇座具备较好的减震能力,可有效提高管汇的抗震能力,特别是上下方向的减震能力,能将管汇工作时的震动消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箍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卡箍单元、一个锁紧单元和一个万向座,两个所述卡箍单元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单元可拆卸连接,其中,位于下方的卡箍单元的下部与所述万向座的转动部连接,所述万向座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伸缩杆伸缩端的端部,位于上方的所述卡箍单元可向上转动打开并松开管汇,或向下转动至与位于下方的卡箍单元贴,并通过所述锁紧单元锁紧,以共同夹紧管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箍单元均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组件为半圆环形,所述第二组件为与所述第一组件相匹配的圆弧形,并同轴置于所述第一组件的环内,且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相连接,两个所述卡箍单元的第一组件上下相对设置,且开口相互对接,且两个所述第二组件上下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锁紧单元可拆卸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卡箍单元的第一组件可向上转动打开并松开管汇,或向下转动至与位于下方的卡箍单元贴,并通过所述锁紧单元锁紧,以共同夹紧管汇;位于下方的所述卡箍单元对应的第一组件的下部与所述万向座的转动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每个卡箍单元分别设置一个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多个第一弹性件,使得卡箍本身既具备夹紧功能,又具备减震功能,能为管汇提供周向的减震余量,与弹性协同起来为管汇提供较好的减震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包括槽体、隔板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槽体水平设置且开口向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竖直设置且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槽体的底壁上,所述隔板水平设置在所述槽体内,并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所述槽体开口处的相对的两侧侧壁对称设有内翻边,所述内翻边分别位于所述隔板对应的两侧上方,以将所述隔板限制在所述槽体内,多个所述伸缩杆的下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内翻边之间,并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上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底座为隔板、槽体和多个第二弹性件,使得隔板在槽体内可沿水平面任意移动,同时具备上下震动能力,使得整个管汇座能在三维空间内抵消管汇的震动,使其具备较好的抗地震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杆为阻尼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弹性能力好,结构牢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槽体的下端端部的边缘处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水平调节脚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底座在地面上的安装,使得底座能适应更多地形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管汇座的结构简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卡箍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管汇座的结构简图之二。

图中:1底座、11槽体、12隔板、13第二弹性件、14水平调节脚座、2伸缩杆、3卡箍、31卡箍单元、311第一组件、312第二组件、313第一弹性件、 32锁紧单元、33万向座、4管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震管汇座,包括底座1、伸缩杆2 和卡箍3,所述伸缩杆2为多个,所述卡箍3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伸缩杆 2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伸缩杆2分别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端,且其伸缩端均向上,所述卡箍3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伸缩杆2的伸缩端端部,多个所述卡箍3共同用以固定管汇4。设置伸缩杆使得整个管汇座具备较好的减震能力,可有效提高管汇的抗震能力,特别是上下方向的减震能力,能将管汇工作时的震动消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箍3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卡箍单元31、一个锁紧单元32和一个万向座33,两个所述卡箍单元31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单元32可拆卸连接,其中,位于下方的卡箍单元31的下部与所述万向座33的转动部连接,所述万向座33固定在对应的所述伸缩杆2伸缩端的端部,位于上方的所述卡箍单元31可向上转动打开并松开管汇4,或向下转动至与位于下方的卡箍单元31贴,并通过所述锁紧单元32锁紧,以共同夹紧管汇4。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万向座可与伸缩杆的上端一体成型制成。

如图2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箍单元31均包括第一组件311、第二组件312和第一弹性件313,所述第一组件311为半圆环形,所述第二组件312为与所述第一组件311相匹配的圆弧形,并同轴置于所述第一组件311 的环内,且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弹性件313 相连接,两个所述卡箍单元31的第一组件311上下相对设置,且开口相互对接,且两个所述第二组件312上下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组件311的一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锁紧单元32可拆卸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卡箍单元31的第一组件311可向上转动打开并松开管汇4,或向下转动至与位于下方的卡箍单元31贴,并通过所述锁紧单元32锁紧,以共同夹紧管汇4;位于下方的所述卡箍单元31对应的第一组件311的下部与所述万向座33的转动部连接。将每个卡箍单元分别设置一个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多个第一弹性件,使得卡箍本身既具备夹紧功能,又具备减震功能,能为管汇提供周向的减震余量,与弹性协同起来为管汇提供较好的减震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包括槽体11、隔板12和第二弹性件13,所述槽体11水平设置且开口向上,所述第二弹性件1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13竖直设置且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槽体11的底壁上,所述隔板 12水平设置在所述槽体11内,并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13的上端。所述槽体11开口处的相对的两侧侧壁对称设有内翻边,所述内翻边分别位于所述隔板12对应的两侧上方,以将所述隔板12限制在所述槽体11内,多个所述伸缩杆2的下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内翻边之间,并固定在所述隔板12 的上端。

将底座为隔板、槽体和多个第二弹性件,使得隔板在槽体内可沿水平面任意移动,同时具备上下震动能力,使得整个管汇座能在三维空间内抵消管汇的震动,使其具备较好的抗地震能力。

其中“限制”意指隔板12在槽体内可以任意移动,但不包括翻转,且隔板在移动时不能脱离离槽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杆2为阻尼杆。弹性能力好,结构牢固。

如图3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槽体11的下端端面的边缘处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水平调节脚座14。方便底座在地面上的安装,使得底座能适应更多地形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