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攻螺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836发布日期:2019-03-27 11:0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攻螺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攻螺钉。



背景技术:

螺钉作为常用的紧固件使用非常广泛,为了提高螺钉的紧固效果,很多人采用自攻螺钉,自攻螺钉在使用时,一般作用在预制孔,通过紧靠着孔周围材料的移位,逐渐将材料推入螺纹之间的空隙,并使得孔内形成内螺纹。当自攻螺钉使用在密封的墙体上时,一般需要先用自攻螺钉向墙体敲个孔,然后逐渐将孔内推挤并旋转;此时的自攻螺钉一般设置有尖端,其次,自攻螺钉在旋转时,先在孔内形成一个内螺纹,其次与内螺纹作用,形成一个向前的推力,犹如钻头一样。由于这种自攻螺钉的前端为尖端,在刺入物体时,会存在很大的摩擦力,导致在使用过程中非常费力,且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攻螺钉,该自攻螺钉在使用时,可减少与物体挤压摩擦,省力且使用效率高。

一种自攻螺钉,包括尾部的操作部、中部的螺杆部以及位于头部的刺入部,刺入部正反面的左侧均设有缺口,缺口的左上端凸出形成的切割部,切割部的内端面呈倾斜设置且上端朝外,切割部的上端边为上切割边;刺入部的中部向上凸起且该凸起的端部形成将两侧切割部的上切割边连接的凸棱,凸棱与两条上切割边呈Z字形闪电形状设置;至少其中一个切割部的上端面中部向下凹形成凹部。

进一步地,切割部的下端设有用于缓切部,缓切部的侧边为下侧切割边,切割部的侧边为上侧切割边,上侧切割边与下侧切割边的连接处呈内凹的夹角设置,切割部的右侧设有导料槽,导料槽的下端延伸至螺杆部的螺纹齿。

进一步地,所述刺入部的两侧上端面呈倾斜设置,切割部上端的切割边呈L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部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操作部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地,操作部设有梅花孔或十字孔,通孔与梅花孔或十字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刺入部设置为轴对称结构,且刺入部的一侧设置缺口,并形成切割部,在刺入墙体时,形成对墙体的旋转切割,切割的物料逐渐导出,减少与墙体之间的挤压摩擦力,使用省力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刺入部;2——螺杆部;3——操作部;11——切割部;12——缓切部;13——导料槽;4——缺口;111——上切割边;5——凹槽;6——十字孔;112——上侧切割边;121——下侧切割边;15——凸棱;113——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

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一种自攻螺钉,包括尾部的操作部3、中部的螺杆部2以及位于头部的刺入部1,刺入部1正反面的左侧均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上端凸出形成的切割部11,切割部11的内端面呈倾斜设置且上端朝外,切割部11的上端边为上切割边111;刺入部1的中部向上凸起且该凸起的端部形成将两侧切割部11的上切割边111连接的凸棱15,凸棱15与两条上切割边111形成Z字形,参见图5;具体实施时:凸棱15与两条上切割边111呈Z字形闪电形状设置,优选地,至少其中一个切割部11的上端面中部向下凹形成凹部113。

本技术方案中,将现有的自攻螺钉的尖端刺入部1进行改良,改良后的自攻螺钉在刺入墙体时,不在通过挤压墙体形成孔,而是通过钻头一样工作,钻出一个孔,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时,刺入部1的端部与墙体相抵,然后旋转自攻螺钉,正反面的切割部11均作用在墙体的端面上,凸出的切割部11对墙体的端面进行刮割,刮割的墙体物料可排出孔外,避免在孔内受到挤压增加挤压摩擦;减少了墙体的摩擦力,省力;其次,刺入部1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凸棱15,凸棱15将两侧的上切割边111连接,并形成Z字形。这种设计,使得自攻螺钉在钻孔时,能够快速通过凸棱15进行定位。同时,凹部113的设计,使得凸棱15形成尖端,便于刺入墙体,同时也辅助将凸棱15刮掉的物料排出。

优选地,切割部11的下端设有用于缓切部12,缓切部12的侧边为下侧切割边,切割部11的侧边为上侧切割边,上侧切割边与下侧切割边呈内凹的夹角设置,切割部11的右侧设有导料槽13,导料槽13的下端延伸至螺杆部2的螺纹齿。

初期切割时,切割的物料直接落在外面;当已经钻出一个小孔时,切割部11刮出来的物料会进入到缺口4的导料槽13;同时,缓切部12的下侧切割边121以及切割部11的上侧切割边112对已经形成孔的侧面进行辅助切割,用于将孔径变大,缓切部12切割的物料也进入导料槽13,被切割的物料顺着导料槽13的端面进入到螺纹齿的端面,螺杆在旋转时,并逐渐进入到螺纹齿间的间隙内,螺纹齿对位于螺纹齿间的物料有个向外的推力,使得物料沿着螺纹齿之间的螺纹槽逐渐向外移动直到排出。由于本自攻螺钉在钻孔时,是将孔内的物料钻出,而不是对物料进行挤压形成的,因此本自攻螺钉与墙体之间的挤压力较少,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且钻孔效率高。导料槽13的下端延伸至螺杆部2的螺纹齿,可以指:导料槽13的端面与螺纹齿抵接,也可以是:螺纹齿设有缺孔,该缺孔为导料槽的延续。

进一步地,所述刺入部1的两侧上端面呈倾斜设置,切割部11上端的切割边111呈L形设置。

刺入部1的两侧呈倾斜设置,使得刺入部1的中部凸出,便于刺入墙体;其次,切割部11上端的切割边111呈L形设置,使得切割部11在旋转切割时,能够向镰刀一样作用在墙面上,方便刮割墙面。由于切割部11向外凸出,因此切割部11整体呈闪电形状。

参见图3、图4;进一步地,所述螺杆部2的侧面设有凹槽5,所述操作部3设有与凹槽5连通的通孔。

设置凹槽5后,墙体被刮下来的物料除了可以通过螺纹齿间的螺纹槽排出,还可以之间进入到凹槽5,通过挤压向外移动,并最终通过操作部3的通孔排出。物料的排出,减少了对自攻螺钉的挤压压力,有利于减少摩擦力。

进一步地,操作部3设有梅花孔或十字孔6,通孔与梅花孔或十字孔6连通。

设置梅花孔、十字孔6可以辅助用于操作操作部3;同时也可以将通孔设置于其中,方便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5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少。

凹槽5的横截面积变化,使得位于内部的物料方便导出,其外端受到的挤压力大于内端,方便挤出。

本申请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称,均以图1为基准。该方位名称的使用仅为方便对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不对技术方案进行限定。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