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位效果好的鼓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8014发布日期:2019-01-08 21:4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位效果好的鼓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位效果好的鼓刹机构,属于车辆制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鼓刹机构,是目前车辆制动技术中较为成熟的结构,其主要包括外壳、两个制动蹄,同时外壳上转动安装有摇臂,摇臂则连接有刹车拉线,刹车拉线被拉动时,摇臂相对于外壳发生转动,从而驱动两个制动蹄发生径向收缩或外扩。

在鼓刹机构中,制动蹄的回位非常重要,目前制动蹄回位主要是通过对摇臂的回位来实现,在现有产品中,对摇臂的回位,通常在两个部位上进行回位,其一是在摇臂转动端加装一个扭簧,通过扭簧回弹作用来实现复位,其次是在刹车拉线上加装长压簧来实现,通常长压簧是被安装在外壳与摇臂之间,而目前这两种回位结构存在几个弊端:利用扭簧、压簧来实现回位,其对应所需的拉力不够线性,往往会出现拉动刹车拉线时,初期很松,而到后期则需要很大拉力,用户使用手感较差,而且用压簧的话,摇臂在被拉动后,压簧会被压缩同时发生扭曲,长期使用扭曲变形量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回位效果好的鼓刹机构,使得摇臂的回位效果更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位效果好的鼓刹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转动安装有摇臂,所述摇臂上连接有刹车拉线,所述摇臂包括铰接端和自由转动端,所述铰接端转动安装在外壳上,所述鼓刹机构还包括设在外壳与摇臂之间的拉簧,所述拉簧一端相对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自由转动端连接,所述摇臂转动的同时,所述拉簧相对于外壳相应转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摇臂的回位是依靠一拉簧来实现,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簧的一端可以与外壳相对转动,当摇臂被刹车拉线拉动并发生转动时,拉簧本身也会跟随着发生转动,在拉簧发生转动并被逐渐拉长的过程中,虽然沿拉簧的长度方向而言,拉簧本身的总的回弹力会趋向于增大,但是由于拉簧本身角度也在发生变化,在刹车拉线拉动方向上,拉簧的总的回弹力分担到拉动方向上的回弹力变化并不大,换而言之,使用者在拉动刹车拉线的整个过程中,所需的拉力变化并不大,整体的拉力趋于线性,从而尽可能避免像传统的结构那样,前一段行程拉动松,后一段行程拉动紧的问题,拉簧在本实用新型中起到了自动调节的作用,使得摇臂的整体的回位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转孔,所述转孔内转动安装有转动件,所述拉簧连接在所述转动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柱,转动柱安装在转孔内,所述转动件还包括活动连接在转动柱上且用于调节所述拉簧初始长度的调节部件,所述拉簧与所述调节部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柱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转孔的径向方向一致,所述调节部件通过所述螺孔与所述转动柱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件上设有挂孔,所述拉簧挂装所述挂孔上。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有第一挂接位,所述拉簧的一端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挂装在第一挂接位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挂接位为挂孔或挂槽。

作为优选,所述摇臂的自由转动端上设有第二挂接位,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挂装在第二挂接位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挂接位为挂孔或挂槽。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设有供刹车拉线过渡支撑用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与自由转动端之间设有伸缩护套,所述刹车拉线内置在所述伸缩护套内。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摇臂处于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摇臂被拉紧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为一种回位效果好的鼓刹机构,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转动安装有摇臂2,所述摇臂2上连接有刹车拉线4,所述摇臂2包括铰接端和自由转动端,所述铰接端转动安装在外壳1上,所述鼓刹机构还包括对所述摇臂2产生回复作用力的拉簧3,所述拉簧3一端相对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拉簧3的另一端与所述自由转动端连接,所述摇臂2转动的同时,所述拉簧3相对于外壳1相应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摇臂2的回位是依靠一拉簧3来实现,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拉簧3的一端可以与外壳1相对转动,当摇臂2被刹车拉线4拉动并发生转动时,拉簧3本身也会跟随着发生转动,在拉簧3发生转动并被逐渐拉长的过程中,虽然沿拉簧3的长度方向而言,拉簧3本身的总的回弹力会趋向于增大,但是由于拉簧3本身角度也在发生变化,在刹车拉线4拉动方向上,拉簧3的总的回弹力分担到拉动方向上的回弹力变化并不大,换而言之,使用者在拉动刹车拉线4的整个过程中,所需的拉力变化并不大,整体的拉力趋于线性,从而尽可能避免像传统的结构那样,前一段行程拉动松,后一段行程拉动紧的问题,拉簧3在本实施例中起到了自动调节的作用,使得摇臂2的整体的回位效果更好。

具体的优选结构如下:

对于拉簧3与外壳1之间的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通过在外壳1上设置有转孔11,同时所述转孔11内转动安装有转动件5,所述拉簧3连接在所述转动件5上,为了延长力臂,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优选是从外壳1侧部延伸出延伸凸耳12,转孔11设置在延伸凸耳12上。这样设计后,当摇臂2的自由转动端向图1中右侧方向转动时,转动件5相应往右侧转动。

此外,为了更好的对拉簧3的初始长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对转动件5进行优化设计,在转动件5上设置了可以调节拉簧3的初始长度的结构,具体如下:所述转动件5包括转动柱51,转动柱51安装在转孔11内,所述转动件5还包括活动连接在转动柱51上且用于调节所述拉簧3初始长度的调节部件52,所述拉簧3与所述调节部件52连接,本实施例中调节部件52与转动件5之间可沿转孔11的径向方向发生相对位移,调节部件52在转孔11的径向方向实现调节,也就实现了拉簧3的初始长度调节,如此可以用来调节拉簧3的初始预紧力。

本实施例调节部件52与转动柱51之间的活动连接优选为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柱51设有螺孔511,所述螺孔511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转孔11的径向方向一致,所述调节部件52与通过所述螺孔511与所述转动柱51螺纹连接,并通过一紧固螺母523进行并紧。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知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调节部件52与转动柱51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不局限于螺纹连接,比如还可以利用插销插入多个插孔来实现,类似这种连接方式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调节部件52的具体结构,包括螺杆521和连接扁位522,连接扁位522上设置设有挂孔53,所述拉簧3一端部的形成有第一挂钩31,第一挂钩31挂装所述挂孔53上,因为挂装的方式,本身就是完全刚性连接,即便在转动件5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拉簧3的第一挂钩31本身也可以在挂孔53内实现一定转动。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5可以转动的前提下,可以减少第一挂钩31在挂孔53内的转动频率,这样可以减少第一挂钩31与挂孔53之间的磨损度。

需要说明的是,拉簧3的第一挂钩31与转动件5通过一挂孔53实现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挂孔53也可以是挂槽21的方式。

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摇臂2的自由转动端上设有第二挂接位,所述拉簧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挂钩32,所述第二挂钩32挂装在第二挂接位上,第二挂钩32通过挂装的方式连接,也可以使得拉簧3与摇臂2的自由转动端之间也并非完全刚性连接,可以允许发生一定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挂接位优选为挂槽21的方式,以方便安装。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刹车拉线4上不需要设置压簧,故本实施例中在原本设置压簧的位置设置了一伸缩护套41,具体可参见图1中所示,所述外壳1上设有供刹车拉线4过渡支撑用的支撑套12,所述支撑套12与自由转动端之间设有伸缩护套41,所述刹车拉线4内置在所述伸缩护套41内,本实施例中的伸缩护套41优选为波纹护套,设置伸缩护套41后,可以对刹车拉线4起到一定的防水防尘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外壳上未设置转动件,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安装柱,安装柱与外壳之间是相对固定的,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所述安装柱上设有第一挂接位,所述拉簧的一端设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挂装在第一挂接位内,第一挂接位可以是挂孔,也可以是挂槽。

由于挂接的连接方式,并非是完全刚性连接,故本实施例中拉簧与外壳之间的相对转动,是依靠第一挂钩在挂孔内的转动来实现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