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油泵与补油泵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8955发布日期:2019-03-15 19:28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油泵与补油泵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变速箱油泵与补油泵的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变速箱主要指的是汽车的变速箱,它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液压变距系统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一般变速箱内安装有两个油泵,主油泵与补油泵,两只油泵装在一个总成内,中间用隔板隔开,同转速工作,转速与发动机相同。主油泵向整个系统供油,而补油泵仅负责将变矩器油底的油液抽回变速箱油底,无需压力。补油泵是液力传动变速箱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不间断的给控制阀、离合器提供压力油,实现变速箱的档位控制;二是给变矩器提供大量的源源不断的压力油作为动力传动的介质,同时保持变矩器内部移动压力,防止发生汽蚀;三是驱动传动油的循环流动来冷却变矩器和离合器产生的高温,保证变速箱平稳工作。

现有油泵与补油泵通常直接安装在变速箱内,并通过变速箱驱动油泵转动,同时带动补油泵转动,实现油泵给整个系统供油,补油泵给变矩器供油的效果。但是将油泵与补油泵安装在变速箱内部,在油泵与补油泵损坏时,需要拆开变速箱壳体,才能进行检修,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油泵与补油泵的安装机构,具有便于拆装进行维修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油泵与补油泵的安装机构,包括变速箱、设置于变速箱上的变矩器、用于安装油泵的主泵座以及用于安装补油泵的油泵座,所述变速箱壳体与变矩器壳体的侧壁向外延伸有安装部,所述主泵座与油泵座分别安装于安装部上,所述主泵座中部穿设安装有主泵连接套,所述主泵连接套远离主泵座的一端与油泵座连接,所述主泵连接套的中部轴线上开设有插接通孔,所述插接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齿花键,所述内齿花键与油泵的转子啮合连接,所述插接通孔远离主泵座的一端插接有补油泵花键套,所述补油泵花键套与内齿花键啮合连接,所述补油泵花键套远离主泵座的一端伸出插接通孔外并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中部轴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补油泵的转子啮合连接的连接花键。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与变矩器壳体侧壁上的安装部,使得主泵座与油泵座可分别安装于安装部上,便于油泵与补油泵分别安装于主泵座与油泵座上,实现便于拆装进行检修的效果。通过设置的主泵连接套,使得油泵的转子与插接通孔内的内齿花键啮合连接,从而驱动主泵连接套即可带动油泵工作。由于插接通孔的另一端设置有补油泵花键套,使得主泵连接套转动时,补油泵花键套同步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块转动,通过将补油泵的转子与连接孔内的连接花键啮合,使得连接块转动时,带动补油泵工作,从而实现驱动主泵连接套转动,带动补油泵与油泵同轴工作,实现同转速工作的效果,且安装时,只需将补油泵花键套的一端插接于主泵连接套上,使得补油泵与补油泵花键套另一端的连接块啮合连接,油泵与主泵连接套远离补油泵花键套的一端啮合连接,整体拆装方便,具有便于拆装的效果。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便于拆装进行检修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泵连接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传动花键,所述传动花键套设于主泵连接套外并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有惰轮,所述惰轮与变矩器泵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传动花键,使得与传动花键啮合连接的传动齿轮转动时即可带动主泵连接套转动;通过设置的惰轮,使得变矩器泵轮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惰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使得主泵连接套通过变矩器带动其转动,从而使得油泵与补油泵由变矩器带动进行同转速工作,实现保持驱动过程稳定有效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泵连接套位于传动花键的两侧套设有轴承,所述主泵座与油泵座互相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限制沿,所述限制沿与轴承的外圈相对应,并抵触于轴承的外圈上。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轴承与限制沿,使得安装时将轴承的外圈与主泵座与油泵座上的限制沿抵触,从而使得主泵连接套转动时,油泵座与主泵座不受影响,实现便于油泵与补油泵稳定工作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制沿的内周壁朝主泵座与油泵座互相背离的方向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靠近限制沿圆心的方向倾斜设置。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倾斜面,使得轴承安装时具有一定的可调节空间,且避免平面给轴承内圈的转动造成限制,实现便于安装以及稳定工作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泵连接套与油泵的转子啮合的一端呈凸起设置。

如此设置,在油泵的转子与主泵连接套进行安装连接时,主泵连接套凸起设置的部分能够便于油泵转子对位,使得安装过程更为顺利,实现便于安装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泵座与油泵座均通过多个螺栓安装于安装部上。

如此设置,通过采用螺栓将主泵座与油泵座安装于安装部上,使得主泵座与油泵座安装与拆卸过程更为简便,实现便于拆装的效果;且通过多个螺栓进行安装,使得安装通过多个方位同步锁紧,提升整体安装后的牢固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泵座安装于变速箱壳体上的安装部上,所述油泵座安装于变矩器壳体上的安装部上。

如此设置,通过将主泵座安装于变速箱壳体上的安装部,使得在主泵座上安装油泵后,主泵座与变速箱整个系统对应,便于给整个系统供油。通过将油泵座安装于变矩器壳体上的安装部上,使得在油泵座上安装有补油泵后,补油泵与变矩器对应,便于补油泵与变矩器配合工作。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泵座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主泵座与油泵之间通过螺栓与第一螺孔配合固定。

如此设置,通过采用第一螺栓与第一螺孔配合,将油泵安装于主泵座上,不仅安装牢固,且拆装便捷,实现便于对油泵进行拆装检修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油泵座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油泵座与补油泵之间通过螺栓与第二螺孔配合固定。

如此设置,通过采用第二螺栓与第二螺孔配合,将补油泵安装于油泵座上,不仅安装牢固,且拆装便捷,实现便于对补油泵进行拆装检修的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的主泵连接套与补油泵花键套,能够将油泵与补油泵安装后同轴转动,实现同轴同转速工作的效果;

2、通过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以及变矩器壳体外侧壁上的安装部,便于安装主泵座与油泵座,且安装后,主泵连接套外设置的传动齿轮与惰轮啮合,从而通过变矩器泵轮的输出轴转动后带动其转动,实现由变矩器带动主泵座上的油泵以及油泵座上的补油泵进行工作的效果;

3、通过将油泵安装于主泵座上,补油泵安装于油泵座上,整体安装便捷,且安装于变速箱与变矩器的外部,便于拆装进行检修,实现便于拆装进行检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变速箱油泵与补油泵的安装于变速箱壳体与变矩器壳体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藏掉变速箱壳体、油泵以及补油泵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泵座与补油泵座整体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剖视图。

图中:1、变速箱;2、变矩器;3、主泵座;31、第一螺孔;4、油泵座;41、第二螺孔;5、安装部;6、主泵连接套;61、插接通孔;62、内齿花键;63、传动花键;7、补油泵花键套;71、连接块;711、连接孔;712、连接花键;8、传动齿轮;9、惰轮;10、轴承;11、限制沿;111、倾斜面;12、油泵;13、补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变速箱油泵与补油泵的安装机构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变速箱油泵与补油泵的安装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变速箱1、设置于变速箱1上的变矩器2、用于安装油泵12的主泵座3以及用于安装补油泵13的油泵座4。油泵12安装于主泵座3上,向整个系统供油。补油泵13安装于油泵座4上,用于给液力变矩器2供油。

如图1所示,变速箱1壳体与变矩器2壳体的侧壁均向外延伸有安装部5,所述主泵座3与油泵座4分别安装于安装部5上。主泵座3安装于变速箱1壳体上的安装部5上,以使油泵12与系统对应,便于给系统供油。油泵座4安装于变矩器2壳体上的安装部5上,以使补油泵13与变矩器2对应,便于给变矩器供油。主泵座3与油泵座4均通过螺栓安装于安装部5上。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主泵座3上开设有第一螺孔31,主泵座3与油泵12之间通过螺栓与第一螺孔31配合固定,同时第一螺孔31与螺栓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设有四个,以稳定地将油泵12固定于主泵座3上。在油泵座4上开设有第二螺孔41,油泵座4与补油泵13之间通过螺栓与第二螺孔41配合固定,同时第二螺孔41与螺栓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以稳定地将补油泵12固定于油泵座4上。

如图2所示,在主泵座3中部穿设安装有主泵连接套6,主泵连接套6远离主泵座3的一端穿入油泵座4内。在主泵连接套6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传动花键63,传动花键63套设于主泵连接套6外并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8,传动齿轮8啮合连接有惰轮9,惰轮9与变矩器2泵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主泵连接套6位于传动花键63的两侧上均套设有轴承10,主泵座3与油泵座4互相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限制沿11,限制沿11与轴承10的外圈相对应,并抵触于轴承10的外圈上。限位沿11的内周壁朝主泵座3与油泵座4互相背离的方向设置有倾斜面111,倾斜面111朝靠近限制沿11圆心的方向倾斜设置。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主泵连接套6的中部轴线上开设有插接通孔61,插接通孔6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齿花键62,内齿花键62与油泵12的转子啮合连接,另外主泵连接套6与油泵12的转子啮合的一端呈凸起设置。在插接通孔61远离主泵座3的一端插接有补油泵花键套7,补油泵花键套7与内齿花键62啮合连接。在补油泵花键套7远离主泵座3的一端伸出插接通孔61外并连接有连接块71,在连接块71的中部轴线上开设有连接孔711,连接孔71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补油泵13的转子啮合连接的连接花键712。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在变速箱1壳体与变矩器2壳体侧壁上的安装部5,使得主泵座3与油泵座4可分别安装于安装部5上,从而通过螺栓将油泵12安装于主泵座3上,将补油泵13安装于油泵座4上。安装时,油泵12的转子插接于主泵连接套6的插接通孔61内,并与内齿花键62啮合;补油泵13的转子插接于补油泵花键套7上的连接块71的连接孔711内,并与连接孔711内的连接花键712啮合,从而使得油泵12与补油泵13随着主泵连接套6转动实现同轴同转速工作。通过设置的传动齿轮8,使得变矩器2内的泵轮转动时,带动惰轮9转动,从而通过惰轮9带动传动齿轮8转动,使得主泵连接套6进行转动,最终实现通过变矩器2带动油泵12与补油泵13工作的效果。通过上述方案,将油泵12与补油泵13安装于变速箱1壳体与变矩器2壳体的外部,并且整体拆装方便,实现便于拆装进行检修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