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的油管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073发布日期:2019-04-03 00:37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制动的油管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动泵,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制动的油管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

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由制动泵泵送动态压力制动液作为驱动动力。动态压力制动液则通过油管与制动泵连接。现有油管接头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558181U的中国专利“一种应用于自行车的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其包括具有锁油管孔的基座、穿套在锁油管孔的油管、穿套在油管端部的油管接头及套置在油管端部且以螺纹结合在锁油管孔的锁紧螺筒;油管接头设置有插置在油管内部的插接段、束紧咬合在油管外部的压持环部及强制抵紧形成密封止漏的锥头部,利用金属锥头部的抵紧变形咬合设计,提高油管连结的稳固性、确保密封止漏效果,以及提高油管拆装的重复使用性。

其不足之处在于锁紧螺筒上的外螺纹和锁油管孔内的内螺纹存在生产出时带有的加工偏差以及运输与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偏差,加工偏差和磨损偏差均会导致锁紧螺筒螺纹结合固定在锁紧管孔内时,锁紧螺筒的轴心与锁紧管孔的轴心发生倾斜偏差,使锥头部抵紧的抵压力度不均,抵紧变形密封出现局部失效,造成漏油甚至油液跑冒。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制动泵的油管接头,可成强度高、稳定性强的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制动的油管接头装置,包括接油管、套在接油管外的锁紧螺套以及设在制动泵上的基座;所述接油管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端部且呈喇叭口状的连接端;所述锁紧螺套包括沿轴向依次相邻设置的导向段、螺纹段和旋拧段,且所述锁紧螺套沿轴心还开设有贯通的穿管孔;所述导向段与连接端背部相抵接;所述螺纹段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锁紧口;所述锁紧口内侧上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锁紧口底面垂直锁紧口轴向且其中心开有孔径行不大于管体内径的通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有锁紧螺套的接油管插入锁紧口内后,连接端对准并抵在通油孔的外侧;锁紧螺套旋进锁紧口,外螺纹与锁紧口相啮合,导向段逐渐靠近连接端背向直至与连接端抵接,并随锁紧螺套进一步旋进锁紧口,导向段抵压连接端背向通油孔的圆台侧面,继而连接端均匀向外侧扩张并加强对通油孔外沿的抵接以形成密封连接,并且连接端对通油孔外沿的抵压力均匀分布,较现有锥头部抵紧而言,降低对锁紧螺套和接油管的轴心同轴率的要求,同时导向段的轴向长度以及其上未设有外螺纹,固定锁定螺套旋紧后导向段对连接端的抵压力充足,足够形成抵压密封,故而可形成强度高、稳定性强的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向段内侧设有喇叭口状且与连接端背部相配合的抵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槽与连接端的背面相贴,均匀分散传导锁定螺套对连接端的抵压力,避免连接端局部受抵压力过大而变形,同时当通油孔沿其轴向方向的投影落入抵接槽内时,锁定螺套对连接端的抵压力均匀分布在抵压沿的外沿外,进一步保证抵压密封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抵接槽的锥角为9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槽的锥角为90度时,与其相匹配的连接端背向通油孔的圆台面的锥角同样为90度,此时连接端的结构强度较其他锥角的情况下更强。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向段远离螺纹段的一端边沿的内外侧均设置有抵接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导向段进入锁紧口时与内螺纹的抵压刮擦,并使导向段抵压连接端的表面无锐角,避免连接端受压处应力集中形成压痕降低连接端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穿管孔的孔径大于管体的外径且小于连接端的最大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锁紧螺套与接油管的同轴率要求降低,故穿管孔的孔径可大于管体的外径,便于锁紧螺套在接油管外滑动,较现有技术中锁紧螺套紧密贴套在接油管上而言,可避免接油管弯曲带有弧度后锁紧螺套无法自由的滑动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的,所述穿管孔两端的孔口边沿均设置有孔内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穿管孔的孔径大于管体的外径,故穿管孔的孔口可倾斜抵压管体的外侧面,设置孔内圆角起到导向作用,避免管体外侧面在锁紧螺套拉动滑动时被刮伤或刮损。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拧段呈正六棱柱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扳手配合,方便使用工具拧动锁紧螺套,保持抵压密封强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拧段背向螺纹段的端面嵌有与旋拧段同轴的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螺套和接油管均为铁或含铁合金,可被磁环吸附,由此当锁紧螺套拔出锁紧口后,磁环吸引接油管,将锁紧螺套暂时固定于接油管侧面的一个位置上,避免锁紧螺套滑动,再次安装时无需寻找锁紧螺套,方便工人的安装和检修。

作为优选的,所述锁紧螺套表面镀有锌镍合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锁紧螺套表面锈蚀,避免锁紧螺套与锁紧口之间锈死无法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套有锁紧螺套的接油管插入锁紧口内后,连接端对准并抵在通油孔的外侧;锁紧螺套旋进锁紧口,外螺纹与锁紧口相啮合,导向段逐渐靠近连接端背向直至与连接端抵接,并随锁紧螺套进一步旋进锁紧口,导向段抵压连接端背向通油孔的圆台侧面,抵接槽与连接端的背面相贴,均匀分散传导锁定螺套对连接端的抵压力,避免连接端局部受抵压力过大而变形;连接端均匀向外侧扩张并加强对通油孔外沿的抵接以形成密封连接,并且连接端对通油孔外沿的抵压力均匀分布,较现有锥头部抵紧而言,降低对锁紧螺套和接油管的轴心同轴率的要求,同时导向段的轴向长度以及其上未设有外螺纹,固定锁定螺套旋紧后导向段对连接端的抵压力充足,足够形成抵压密封,故而可形成强度高、稳定性强的密封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油管接头的剖视图一;

图2为接油管和锁紧螺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锁紧螺管的剖视图;

图4为接油管和锁紧螺管的剖视图;

图5为油管接头的剖视图二。

附图标记:1、接油管;11、管体;12、连接端;2、锁紧螺套;21、旋拧段;211、磁环;22、螺纹段;221、外螺纹;23、导向段;231、抵接槽;232、抵接圆角;24、穿管孔;241、孔内圆角;3、基座;31、锁紧口;32、通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汽车制动的油管接头装置,包括接油管1、套在接油管1外的锁紧螺套2以及设在制动泵上的基座3。

基座3上设置有柱状的锁紧口31,锁紧口31内侧上设置有内螺纹。锁紧口31底面垂直锁紧口31轴向,且锁紧口31底面的中心开有通油孔32。

如附图2所示,接油管1包括管体11和设置在管体11端部且呈喇叭口状的连接端12。

锁紧螺套2呈柱状且表面镀有锌镍合金层。锁紧螺套2沿轴向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导向段23、螺纹段22和旋拧段21。

旋拧段21呈正六棱柱状,便于扳手配合,方便使用工具拧动锁紧螺套2。同时旋拧段21背向螺纹段22的端面嵌有与旋拧段21同轴的磁环211,锁紧螺套2和接油管1均为铁或含铁合金,可被磁环211吸附。由此当锁紧螺套2拔出锁紧口31后,磁环211吸引接油管1,将锁紧螺套2暂时固定于接油管1侧面的一个位置上,避免锁紧螺套2滑动,再次安装时无需寻找锁紧螺套2,方便工人的安装和检修。

螺纹段2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参见附图1)相匹配的的外螺纹221。

如附图3所示,导向段23远离旋拧段21端面上设置有喇叭口状的抵接槽231,抵接槽231的形状与连接端12背侧的圆台面相契合。抵接槽231的锥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锥角优选为90度,故连接端12背侧的圆台面的锥角同为90度,此时连接端12的结构强度较其他锥角的情况下更强。

导向段23远离旋拧段21一端位于抵接槽231内和位于抵接槽231外的两环形边沿上均设置有抵接圆角232,减少导向段23进入锁紧口31时与内螺纹的抵压刮擦,并使导向段23抵压连接端12的表面无锐角。

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锁紧螺套2内侧还设置有穿管孔24,穿管孔24沿锁紧螺套2的轴心贯通锁紧螺套2的两端,且其一端与抵接槽231的槽底连通。穿管孔24的孔径与抵接槽231的槽底的直径相等,大于管体11的外径且小于连接端12的最大外径,由此锁紧螺套2可沿与接油管1滑动,且避免接油管1弯曲带有弧度后锁紧螺套2无法自由的滑动的情况发生。

穿管孔24两端孔口的边沿均设置有孔内圆角241。由于穿管孔24的孔径大于管体11的外径,故穿管孔24的孔口可倾斜抵压管体11的外侧面,设置孔内圆角241起到导向作用,避免管体11外侧面在锁紧螺套2拉动滑动时被刮伤或刮损。

如附图5所示,连接端12的最大内径大于通油孔32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套有锁紧螺套2的接油管1插入锁紧口31内后,连接端12对准并抵在通油孔32的外侧;锁紧螺套2旋进锁紧口31,外螺纹221与锁紧口31相啮合,导向段23逐渐靠近连接端12背向直至与连接端12抵接,并随锁紧螺套2进一步旋进锁紧口31,导向段23抵压连接端12背向通油孔32的圆台侧面,抵接槽231与连接端12的背面相贴,均匀分散传导锁定螺套对连接端12的抵压力,避免连接端12局部受抵压力过大而变形;连接端12均匀向外侧扩张并加强对通油孔32外沿的抵接以形成密封连接,并且连接端12对通油孔32外沿的抵压力均匀分布,较现有锥头部抵紧而言,降低对锁紧螺套2和接油管1的轴心同轴率的要求,同时导向段23的轴向长度以及其上未设有外螺纹221,固定锁定螺套旋紧后导向段23对连接端12的抵压力充足,足够形成抵压密封,故而可形成强度高、稳定性强的密封连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