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5310发布日期:2019-05-03 19:4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具体是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物品需要用到支撑装置,有些物品需要防潮,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在储存过程中需要用到支撑装置。

目前市场上的支撑装置种类很多,功能也非常齐全,手动、电动以及半自动、全自动等等,在承重力上,也有很好的设计。

然而很多物品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地面原因或者是装置本身就存在稳定性缺陷,在支撑物品时,尤其是一些质量大的物品,会因为装置受力不均而造成物品滑落,从而可能导致物品受损甚至可能影响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支柱、高度调节装置、水平微调装置和底座;所述连接杆位于两个支柱之间,且在其上端位置,通过连接件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柱有两个,分别位于连接杆左右两侧;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柱内部;所述水平微调装置位于支柱和底座之间;所述底座位于水平微调装置下方,且位于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柱内部设置成空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每个所述支柱侧边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支柱侧边上,且通过电线与重力传感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连接杆包括电动伸缩杆和横杆;所述电动伸缩杆有两个,分别套设在横杆内部,且在其左右两端,并且每个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均通过连接件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杆横向安装在支柱之间,且横杆设计成空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承重台、升降杆和液压机;所述承重台固定安装在升降杆上端,且在支柱外侧;所述升降杆滑动安装在支柱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承重台,下端与液压机连接;所述液压机安装在支柱内部,且在其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每个所述承重台上设计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承重台下方还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位于承重台和升降杆的连接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包括升降轨道、活动杆、横固定杆、轮子和竖固定杆;所述升降轨道有两个,分别位于底座内部,且在其左右两侧,升降轨道上设计有齿;所述活动杆横向安装在底座内部,且位于两个升降轨道中间位置;所述横固定杆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由三个竖固定杆组成的两个间隙中;所述轮子有两个,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横固定杆中间;所述竖固定杆有三个,分别等距离固定安装在活动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能够容纳轮子伸缩的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活动杆上还设置有直流电机和转杆;所述直流电机安装在活动杆内部,且在其中间位置;所述转杆横向穿过直流电机,并且左右两端分别与升降轨道上的齿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支撑装置上设计有微调装置、压力感应装置以及显示装置,使用者在放置物品能够实时的观察到支撑装置的受力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降低危险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中支柱和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中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杆、2-支柱、3-高度调节装置、4-水平微调装置、5-底座、6-重力传感器、 7-承重台、8-电动伸缩杆、9-横杆、10-连接件、11-升降杆、12-显示屏、13-液压机、14-升降轨道、15-活动杆、16-横固定杆、17-轮子、18-竖固定杆、19-直流电机、20-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平衡的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1、支柱2、高度调节装置3、水平微调装置4和底座5;所述连接杆1位于两个支柱2之间,且在其上端位置,通过连接件10与支柱2固定连接,可起到稳定支柱2的作用;所述支柱2有两个,分别位于连接杆1左右两侧,支柱2内部设置成空心结构,可安装高度调节装置3,并且支柱2 采用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对装置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高度调节装置3安装在支柱2内部,在支撑物品需要调节高度或者高度过高时,可通过高度调节装置3对承重台7的高度进行调节;所述水平微调装置4位于支柱2和底座5之间,在装置对物品进行制成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地面或者是两个承重台7高度不同的原因,使得被支撑物品有点偏斜,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生物品掉落的情况,影响支撑效果,可通过调节水平微调装置4对装置的水平情况进行微调,可有效防止物品滑落;所述底座5位于水平微调装置4下方,且位于地面上,对装置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所述连接杆1包括电动伸缩杆8和横杆9;所述电动伸缩杆8有两个,分别套设在横杆9 内部,且在其左右两端,并且每个电动伸缩杆8的一端均通过连接件10与支柱2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8通电后,在人为控制下能够在横杆9内部伸长或者缩短,从而能够改变横杆9 的整体长度,达到改变两个支柱2的距离的作用;所述横杆9横向安装在支柱2之间,且横杆9设计成空心结构,内部可安装电动伸缩杆8;

每个所述支柱2侧边还设置有显示屏12;所述显示屏12位于支柱2侧边上,且通过电线与重力传感器6连接,显示屏12上可显示重力传感器6处的压力,方便使用者观察;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3包括承重台7、升降杆11和液压机13;所述承重台7固定安装在升降杆11上端,且在支柱2外侧,承重台7可用来放置需要支撑的物品,且承重台7上设计有防滑垫,可在支撑物品时能够起到防滑效果,增加稳定性;所述升降杆11滑动安装在支柱2 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承重台7,下端与液压机13连接,可在液压机13的作用下,上下滑动,并且在滑动过程中,带动承重台7上下移动,起到调节支撑装置高度的作用;所述液压机13 安装在支柱2内部,且在其底端,液压机13在人为控制下,能够推动升降杆11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承重台7下方还设置有重力传感器6;所述重力传感器6位于承重台7和升降杆11 的连接处,可在支撑物品时,将受到的压力传递至显示屏12,并在显示屏12上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

所述底座5包括升降轨道14、活动杆15、横固定杆16、轮子17和竖固定杆18;所述升降轨道14有两个,分别位于底座5内部,且在其左右两侧,升降轨道14上设计有齿;所述活动杆15横向安装在底座5内部,且位于两个升降轨道14中间位置,活动杆15在升降轨道 14上可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横固定杆16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由三个竖固定杆18组成的两个间隙中;所述轮子17有两个,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横固定杆16中间,在移动装置时,轮子17可转动;所述竖固定杆18有三个,分别等距离固定安装在活动杆15上,在活动杆 15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竖固定杆18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横固定杆16和轮子17上下移动;

所述底座5上还设置有能够容纳轮子17伸缩的孔;

所述活动杆15上还设置有直流电机19和转杆20;所述直流电机19安装在活动杆15内部,且在其中间位置,直流电机19通电后可带动转杆20转动,并且电流方向不同,直流电机19带动转杆20的转向也不同;所述转杆20横向穿过直流电机19,并且左右两端分别与升降轨道14上的齿啮合,转杆20在转动时,能够沿着升降轨道14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活动杆15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调节电动伸缩杆8,使得装置中的支柱2处于合适的距离,再通过调节液压机13使得装置中的承重台7位于相应的高度,将物品放置在承重台7上,根据显示屏12上显示的数据能够观察到承重台7所受到的压力,如果两个支柱2上的显示屏12显示数据不同且相差较大时,可通过调节水平微调装置4,使得装置中支柱2高度得到调整,并且调节水平微调装置4至两个显示屏12上的数据相差不大时即可;

需要移动装置时,通过直流电机19控制活动杆15下降,此时位于底座5内的轮子17,通过底座5上的孔延伸至底座5外,并且代替底座5支撑在地面上,此时,推动装置即可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支撑装置上设计有微调装置、压力感应装置以及显示装置,使用者在放置物品能够实时的观察到支撑装置的受力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降低危险发生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