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装置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611发布日期:2019-03-05 18:0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及其装置基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装置基座,尤指一种电子装置的装置基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具有感触式人机界面的电子产品,如销售时点情报系统(point of sale,简称POS)等,被广泛地应用至销售业或服务业领域,以即时提供下单、销售及存货情报。

上述电子产品通常具有可转向功能的显示屏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可观看方向。然而,当使用者调整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以满足使用者不同视觉角度需求时,粉尘颗粒或异物(例如螺丝或铜板)难免被带动而落入产品结构内部,进而造成内部结构或电路的损坏。

故,如何研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带来的缺失及不便,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及其装置基座,用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装置基座包含一机壳、一支撑架、一枢轴、一第一遮蔽件、一第二遮蔽件、一曲柄与一连杆。机壳具有一壳体与一枢接座。壳体具有一狭长破口。枢接座位于壳体内。枢轴位于壳体内。支撑架可滑动地位于狭长破口内,并且通过枢轴与枢接座相互枢接。第一遮蔽件位于支撑架的一侧,且固接支撑架。第二遮蔽件位于支撑架的另侧。曲柄固接支撑架。连杆分别枢接曲柄与第二遮蔽件。第一遮蔽件与第二遮蔽件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支撑架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

如此,无论使用者如何调整支撑架相对机壳转动,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架构,都可避免粉尘或颗粒异物被带入机壳内部,进而不致造成内部结构或电路的损坏。

根据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装置基座中,支撑架包含一枢转部、一装置接合部及一连接部。枢转部位于壳体内,枢接枢接座。装置接合部位于壳体之外。连接部连接枢转部与装置接合部,且经狭长破口伸出于机壳之外。

根据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装置基座中,支撑架具有一容线槽。容线槽形成于连接部与装置接合部上。

根据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装置基座中,连接部包含一弧型肋与一颈部肋。弧型肋连接颈部肋与装置接合部。故,当第一遮蔽件与支撑架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弧型肋位于壳体内。当第二遮蔽件与支撑架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弧型肋位于壳体之外表面。

根据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装置基座中,壳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与一弯曲部。第一面与第二面不共面,且弯曲部邻接于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且狭长破口形成于第一面。故,当第二遮蔽件与支撑架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弧型肋位于壳体的弯曲部与第二面。

根据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装置基座中,第一遮蔽件固接颈部肋与枢转部,且第一遮蔽件背对枢转部的一面具有一弯弧面,弯弧面用以遮蔽狭长破口中除了支撑架以外的其余部分。

根据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装置基座中,第二遮蔽件为一板体。板体包含彼此相对的一顶面区与一底面区。顶面区用以遮蔽狭长破口中除了支撑架以外的其余部分,底面区具有一枢接部,枢接部用以枢接至连杆的一端。

根据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装置基座中,壳体更包含一滑动槽。滑动槽面向狭长破口,第二遮蔽件可线性滑动地位于滑动槽中。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包含一电子部件及上述的装置基座。电子部件位于壳体的一侧,且固接支撑架相对枢接座的一端。

根据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的电子装置中,电子部件具有至少一线材。支撑架的侧面具有一容线槽。线材位于容线槽内,且从电子部件经过支撑架延伸至壳体内。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装置基座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装置基座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沿线段AA所制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装置基座的使用操作图;

图5是图4沿线段BB所制的剖面图;以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组合图。

【符号说明】

1:电子装置

10:装置基座

20:电子部件

21:线材

22:凹槽

100:机壳

110:壳体

120:主壳构件

121:顶面

122:底面

123:贯穿口

124:滑动槽

130:外覆盖

131:第一面

132:第二面

133:弯曲部

140:罩体

150:狭长破口

150L:长轴方向

151:第一端缘

152:第二端缘

160:枢接座

161:凸耳

162:枢接孔

200:支撑架

210:枢转部

220:装置接合部

230:连接部

231:弧型肋

231L:长轴方向

232:颈部肋

232L:长轴方向

240:容线槽

250:枢轴

260:第一遮蔽件

261:第一弯弧面

262:第二弯弧面

270:第二遮蔽件

271:顶面区

272:底面区

273:枢接部

300:曲柄

400:连杆

510:左轴承

520:右轴承

530:中间轴承

531:固定栓

541:螺柱

AA:线段

BB:线段

C1:第一方向

C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的。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装置基座10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装置基座10的分解图。图3是图1沿线段AA所制的剖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此装置基座10包含一机壳100、一支撑架200、一枢轴250、一第一遮蔽件260、一第二遮蔽件270、一曲柄300与一连杆400。机壳100具有一壳体110与一枢接座160。壳体110具有一狭长破口150。狭长破口150具有第一端缘151与第二端缘152。第一端缘151与第二端缘152分别位于狭长破口150的长轴方向150L的二相对处。枢接座160位于壳体110内。枢轴250位于壳体110内。支撑架200可滑动地位于狭长破口150内,并且通过枢轴250与枢接座160相互枢接。故,支撑架200得以相对机壳100枢转。支撑架200位于此些遮蔽件之间,第一遮蔽件260位于支撑架200的一侧,且固接支撑架200。第二遮蔽件270位于支撑架200的另侧。曲柄300固接支撑架200。连杆400分别枢接曲柄300与第二遮蔽件270。举例来说,曲柄300呈弯弧状,且连杆400呈直线状。曲柄300的一端通过固定栓531固接支撑架200,曲柄300的另端枢接连杆400的一端,连杆400的另端通过螺柱541枢接第二遮蔽件270。

如此,当支撑架200朝一第二方向C2相对机壳100枢转,使得支撑架200在狭长破口150中被转至狭长破口150的第二端缘152,第一遮蔽件260受到支撑架200的连动,而与支撑架200共同覆盖全部的狭长破口150,换句话说,第一遮蔽件260于壳体110内滑至狭长破口150下方后,遮蔽了狭长破口150中除了支撑架200以外的其余部分。

图4是图1的装置基座10的使用操作图。图5是图4沿线段BB所制的剖面图。如图4与图5所示,当支撑架200朝一第一方向C1相对机壳100枢转,使得支撑架200在狭长破口150中被转至狭长破口150的第一端缘151,第二遮蔽件270受到曲柄300与连杆400的连动,而与支撑架200共同覆盖全部的狭长破口150,换句话说,第二遮蔽件270于壳体110内滑至狭长破口150下方后,遮蔽了狭长破口150中除了支撑架200以外的其余部分。此外,当支撑架200在狭长破口150中被转至狭长破口150的第一端缘151时,第一遮蔽件260随着支撑架200的推动,而滑离第一遮蔽件260原先覆盖狭长破口150的位置。

同理,如图3所示,当支撑架200在狭长破口150中被转至狭长破口150的第二端缘152时,由于第一遮蔽件260亦同时带动曲柄300与连杆400,使得第二遮蔽件270受到连杆400的推动,而滑离第二遮蔽件270原先覆盖狭长破口150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架200在狭长破口150中被转至狭长破口150的中间点时(图中未示),部分的第一遮蔽件260、狭长破口150中的支撑架200与部分的第二遮蔽件270共同覆盖全部的狭长破口150。

如此,无论使用者如何调整支撑架200相对机壳100转动,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架构,由于支撑架200及第一遮蔽件260或第二遮蔽件270都可以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150,装置基座10都可避免粉尘或颗粒异物被带入机壳100内部,进而不致造成内部结构或电路的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来说,壳体110包含一主壳构件120、一外覆盖130与一罩体140。主壳构件120具有一顶面121、一底面122与一贯穿口123。顶面121与底面122彼此相对。贯穿口123贯穿主壳构件120,且连接顶面121与底面122。枢接座160包含二凸耳161。此二凸耳161凸设于主壳构件120的底面122,且位于贯穿口123的二相对侧。此二凸耳161分别具有彼此共轴的枢接孔162。罩体140组合于主壳构件120的底面122,且覆盖且容纳此二凸耳161。外覆盖130覆盖于主壳构件120的顶面121。狭长破口150形成于外覆盖130上,更具体地,外覆盖130之外表面具有一第一面131、一第二面132与一弯曲部133。第一面131与第二面132不共面,且弯曲部133邻接于第一面131与第二面132之间。狭长破口150形成于第一面131。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部分狭长破口150形成于弯曲部133。

此外,支撑架200的一端位于此二凸耳161之间,另端经过贯穿口123与狭长破口150而配置于壳体110之外覆盖130上。更具体地,支撑架200包含一枢转部210、一装置接合部220及一连接部230。枢转部210位于壳体110内,且枢接至枢接座160上,更具体地,枢转部210位于罩体140内,介于此二凸耳161之间。通过枢轴250穿过枢转部210与枢接孔162,使得枢转部210得以相对枢接座160进行枢转。装置接合部220位于壳体110之外。连接部230连接枢转部210与装置接合部220,且经贯穿口123与狭长破口150伸出于机壳100之外。如图3所示,当第一遮蔽件260与支撑架200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150时,枢转部210与连接部230皆完全位于壳体110内,例如,装置接合部220位于狭长破口150的一部分,第一遮蔽件260在壳体110内覆盖狭长破口150的其余部分。

反之,如图5所示,当第二遮蔽件270与支撑架200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150时,部分的连接部230位于壳体110内,例如,连接部230位于狭长破口150的一部分,第二遮蔽件270在壳体110内覆盖狭长破口150的其余部分。

更具体地,如图2与图3所示,连接部230包含一弧型肋231与一颈部肋232。弧型肋231直接连接颈部肋232与装置接合部220,且颈部肋232直接连接弧型肋231与枢转部210。故,如图3所示,当第一遮蔽件260与支撑架200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150时,连接部230的弧型肋231与颈部肋232皆位于壳体110内。

反之,如图5所示,当第二遮蔽件270与支撑架200共同封闭全部的狭长破口150,弧型肋231位于壳体110之外表面。更具体地,此时间点中,由于弧型肋231横向地远离狭长破口150,弧型肋231覆盖外覆盖130的第二面132与弯曲部133。

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遮蔽件260固接于颈部肋232与枢转部210。更具体地,第一遮蔽件260的二相对端分别固接于颈部肋232与枢转部210,使得第一遮蔽件260更稳固地位于支撑架200上。第一遮蔽件260背对枢转部210的一面具有一第一弯弧面261。当支撑架200被转至狭长破口150的第二端缘152,第一遮蔽件260受到支撑架200的连动,而让第一遮蔽件260的第一弯弧面261于壳体110内滑至狭长破口150下方,以遮蔽了狭长破口150中除了支撑架200以外的其余部分。举例来说,第一遮蔽件260例如为一扇型体,配置于枢转部210的表面。第一遮蔽件260面对枢转部210的一面具有一第二弯弧面262。第二弯弧面262匹配枢转部210的表面,以便贴合地配置于枢转部210的表面。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第一遮蔽件260之外型。

此外,第二遮蔽件270包含彼此相对的一顶面区271与一底面区272。顶面区271用以遮蔽狭长破口150中除了支撑架200以外的其余部分。底面区272具有一枢接部273。枢接部273用以枢接至连杆400的另端。举例来说,第二遮蔽件270为一板体,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第二遮蔽件270之外型。此外,壳体110更包含一滑动槽124。滑动槽124面向狭长破口150,以便第二遮蔽件270可线性滑动地位于滑动槽124中。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槽124形成于主壳构件120的顶面121。如此,当支撑架200被转动以推动第二遮蔽件270时,第二遮蔽件270于滑动槽124内线性滑离第二遮蔽件270原先覆盖狭长破口150的位置。

再者,请参考图2,装置基座10更包含一左轴承510、一右轴承520与一中间轴承530。中间轴承530位于枢转部210内,且位于左轴承510与右轴承520之间,且枢轴250同轴地穿过左轴承510、右轴承520与中间轴承530。如此,更顺利地帮助支撑架200的枢转。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的局部分解图。如图6所示,电子装置1包含一电子部件20及一上述的装置基座10。电子部件20组装至装置基座10的支撑架200上。例如,支撑架200的装置接合部220伸入电子部件20的一凹槽22,且与支撑架200的装置接合部220相互固接。故,电子部件20得以通过支撑架200相对装置基座10枢转。

如图6所示,支撑架200具有一容线槽240。容线槽240形成于的支撑架200的侧面,且容线槽240共同形成于连接部230与装置接合部220上。电子部件20具有至少一线材21。电子部件20的线材21经过支撑架200延伸至壳体110内,且线材21位于容线槽240内。如此,由于线材21不致外露于电子装置1外,避免线材21造成杂乱外观,也不致因拉扯线材21而对电子装置1造成损伤。

上述电子部件20例如为销售时点情报系统(point of sale,简称POS),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电子部件亦可以为全球定位系统(GPS)、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cellular phone)或平板电脑(Table PC)等等。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