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605发布日期:2019-05-24 21:3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车组技术领域,具体属于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适用于各速度等级的高铁动车、城际动车转向架齿轮箱。



背景技术:

高铁动车、城际动车车辆的运行速度快,线路运行里程长,跨越的区域范围广,其使用环境(如温度、风沙等)变化大,具有中、高速、大功率、大扭矩、大冲击的特点,对轴承润滑要求非常苛刻。且润滑能满足极端环境温度:高温45~50℃,高寒-40~-45℃,极端气候:冰雪、雨水、风暴、沙尘,强大冲击振动:≥100g;润滑须满足30年使用寿命、免维护等诸多要求。

现行进口动车组齿轮箱因润滑不足造成轴承损坏,容易造成严重事故且引发恶劣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使用寿命、润滑全面的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其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和下箱体(2)通过设置的油道与轴承(3)相连接,所述上箱体(1)包括C1-G1进油道、左集油槽(1-1)、中集油槽(1-2)、右上集油槽(1-3)、第一挡油边(1-4)、第二挡油边(1-5)、第三挡油边(1-6)、第四挡油边(1-7)、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其中,所述下箱体(2)中设置有右下集油槽(2-1),所述右下集油槽(2-1)通过设置的油道与轴承(3)相连接,所述左集油槽(1-1)、中集油槽(1-2)及右上集油槽(1-3)分别通过设置的油道与轴承(3)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对飞溅的流动润滑油进行阻挡,并进入左集油槽(1-1)、中集油槽(1-2)及右上集油槽(1-3)中进而润滑轴承(3)。

进一步的,所述左集油槽(1-1)、中集油槽(1-2)及右上集油槽(1-3)相互连通,形成绕轴承(3)外圈设置的环形油道,对轴承(3)进行润滑散热。

进一步的,当飞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进行阻挡,进入左集油槽(1-1),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四挡油边(1-7)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F1油道润滑轴承(3)内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三挡油边(1-6)、第四挡油边(1-7)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G1油道润滑轴承(3)外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三挡油边(1-6)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输入轴(1-10)油道润滑输入轴轴承。

进一步的,当飞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进行阻挡,进入中集油槽(1-2),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一挡油边(1-4)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C1油道润滑轴承(3)内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一挡油边(1-4)、第二挡油边(1-5)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D1油道润滑轴承(3)外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二挡油边(1-5)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E1油道,然后进入E2环形油道对轴承外圈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当飞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进行阻挡,通过上箱体(1)和下箱体(2)的汇集,进入右上集油槽(1-3)、右下集油槽(2-1)组成的集油槽,一部分润滑油进入A1油道润滑轴承(3)外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B1油道润滑轴承(3)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满足动车组运行环境的高可靠的润滑集油效果,通过设置有效的挡油板和集油槽从多个位置润滑轴承,从而保证轴承润滑、工作可靠的齿轮箱箱体。

2、本实用新型齿轮箱箱体包含上下箱体两个部分,所述上箱体由挡油板、集油槽和进油道构成的集油润滑组成。通过齿轮箱在运行过程中对润滑油进行引导和收集,通过多个润滑部位润滑轴承,提高轴承的润滑效果,保证轴承各种动车组运用环境下充分润滑。

3、在本实用新型中,挡油板位置设置使得齿轮箱正反运转具有相同的挡油效果。

4、在本实用新型中,轴承润滑具有多个进油道,同时润滑轴承内侧和外侧。

5、在本实用新型中,各进油道具有单独的集油腔。

6、在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外圈设置有环形油道,使润滑油流经外圈加大轴承散热。

7、采用上述结构后,润滑油飞溅到挡油槽,沿着箱体内壁流入集油槽内设置的各集油腔,然后经各进油道从各部位润滑轴承,且通过轴承外圈设置的环形油道,加大轴承的散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动车组齿轮箱轴承在飞溅润滑下充分润滑、工作可靠的问题。

采用上述结构后,润滑油飞溅到挡油槽,沿着箱体内壁流入集油槽内设置的各集油腔,然后经各进油道从各部位润滑轴承,且通过轴承外圈设置的环形油道,加大轴承的散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动车组齿轮箱轴承在飞溅润滑下充分润滑、工作可靠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优选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箱体;2-下箱体;3-轴承;1-1-左集油槽;1-2-中集油槽;1-3右上集油槽;1-4-第一挡油边;1-5-第二挡油边;1-6-第三挡油边;1-7-第四挡油边;1-8-第一挡油板;1-9-第二挡油板;1-10-输入轴油道;2-1右下集油槽;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A1-油道;B1-油道;C1-油道;D1-油道;E1-油道;E2-环形油道;F1-油道;G1-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1、本产品应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技术规范要求开发,系齿轮箱箱体;

2、本产品用于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其成功开发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城际动车组齿轮传动装置的技术垄断,替代进口,并随整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根据新修订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将由2015年底的1.9万公里增加到3万公里,至2030年,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同时明确划分了高速铁路网建设标准: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新增项目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困难地区可以适当降低),其中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铁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区域铁路连接线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下标准,城际铁路原则采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因此,开发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齿轮箱组成,实现该齿轮驱动装置的自主开发和生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其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所述上箱体1和下箱体2分别与轴承3相连接,所述上箱体1包括A1-G1进油道、左集油槽1-1、中集油槽1-2、右上集油槽1-3、第一挡油边1-4、第二挡油边1-5、第三挡油边1-6、第四挡油边1-7、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其中,所述下箱体2中设置有右下集油槽2-1,所述右下集油槽2-1与轴承3相连接,所述左集油槽1-1、中集油槽1-2及右上集油槽1-3分别与轴承3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对飞溅的流动润滑油进行阻挡,并进入左集油槽1-1、中集油槽1-2及右上集油槽1-3中进而润滑轴承3。

优选的,所述左集油槽1-1、中集油槽1-2及右上集油槽1-3相互连通,形成绕轴承3外圈设置的环形油道,对轴承3进行润滑散热。

优选的,当飞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进行阻挡,进入左集油槽1-1,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四挡油边1-7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F1油道润滑轴承3内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三挡油边1-6、第四挡油边1-7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G1油道润滑轴承3外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三挡油边1-6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输入轴1-10油道润滑输入轴轴承。

优选的,当飞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进行阻挡,进入中集油槽1-2,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一挡油边1-4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C1油道润滑轴承3内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一挡油边1-4、第二挡油边1-5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D1油道润滑轴承3外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二挡油边1-5形成的储油腔,进而进入E1油道,然后进入E2环形油道对轴承外圈进行散热。

优选的,当飞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挡油板1-8及第二挡油板1-9进行阻挡,通过上箱体1和下箱体2的汇集,进入右上集油槽1-3、右下集油槽2-1组成的集油槽,一部分润滑油进入A1油道润滑轴承3外侧;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B1油道润滑轴承3内侧。

上述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其是由1-上箱体、2-下箱体构成;

上述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润滑油飞溅由1-8-挡油板、1-9-挡油板进行阻挡,并进入集油槽;

上述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对轴承的润滑不限于三个位置,且润滑轴承的内外侧,同时也对轴承外圈设计散热油道;

上述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所示润滑结构同时润滑输入轴和输出轴轴承;

上述一种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箱体,各进油道具有单独的集油腔;

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