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偿气压盘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8792发布日期:2019-06-14 23:5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自动补偿气压盘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盘式制动器领域,具体涉及自动补偿气压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当制动气室的压力增大时,活塞杆推动压力臂在2个滚动轴承上运动。输入压力p1通过压力臂和带推件的螺管传递到制动片上,当输入压力p1作用在制动片上的力为输出压力p2,同时右侧制动片压在制动盘上。由于作用在制动器上的反作用力p3传递给另一侧的制动片,使此左侧制动片以同样的p4压力压在制动盘上。

现有的自动补偿气压盘式制动器都是采用这种结构,但是制动盘在长时间使用下会发生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刹车就刹不住了,如果使用者刚巧在磨损最严重的时期行驶在高速路上或者是高架桥上,当速度非常快的时候,踩踏刹车刹不住的话会发生非常大的危险,已经不仅仅是车辆损坏的问题了,而可能涉及到的是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解决该问题,使用者往往是通过使用时间和里程数大概估算需要更换制动盘的时间,因此会存在上述的这种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自动补偿气压盘式制动器,来解决现有的制动盘无法自我警报,即使在路上发生警报,也不准确,驾驶车辆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动补偿气压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气室,所述的制动气室连接操纵杠杆,所述的操纵杠杆连接联接件,所述的联接件一端设置有螺管,联接件向螺管施力或者远离,所述的螺管的一侧设置左制动片和右制动片,所述的左制动片和右制动片之间设置制动盘,所述的制动盘内设置有补偿装置,所述的补偿装置包括位于制动盘缺口内部的电机,电机连接有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的第一锥齿轮垂直配合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后端的螺杆插入至两侧的螺母中,所述的螺母固定在推板中,所述的推板连接插入杆和耐磨板,所述的插入杆和耐磨板一体成型。通过增加补偿装置,弥补了在极限状态下,高速行驶过程中生命安全的保障,而且用过一次不将在使用第二次,而内部的补偿装置,拆卸下来还可以使用,重复循环利用,更加的节约能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的外侧设置固定壳体。给几个驱动部件装饰上保护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动盘的两侧还设置有光感应器,所述的光感应器连接有警报器。提醒使用者,这一次开车后立马去更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超过最大使用期限时,单电机启动,同时带动两侧的螺杆旋转,从而使得两侧的耐磨板相互远离,朝向左制动片和右制动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补偿装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自动补偿气压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气室4,所述的制动气室4连接操纵杠杆3,所述的操纵杠杆3连接联接件6,所述的联接件6一端设置有螺管5,联接件6向螺管5施力或者远离,所述的螺管5的一侧设置左制动片1和右制动片11,所述的左制动片1和右制动片11之间设置制动盘2,所述的制动盘2内设置有补偿装置7,所述的补偿装置7包括位于制动盘2缺口内部的电机75,电机连接有驱动轴76,所述的驱动轴76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77,所述的第一锥齿轮77垂直配合有第二锥齿轮79和第三锥齿轮78,所述的第二锥齿轮79和第三锥齿轮78后端的螺杆插入至两侧的螺母74中,所述的螺母74固定在推板73中,所述的推板73连接插入杆72和耐磨板71,所述的插入杆72和耐磨板71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一锥齿轮77、第二锥齿轮79和第三锥齿轮78的外侧设置固定壳体,所述的制动盘2的两侧还设置有光感应器,所述的光感应器连接有警报器。

在使用过程中,在高速开车的情况下,如果遇到紧急状况,但此时已经到达了制动盘2的极限点,此时光感应器测量得出原本的左制动片1和右制动片11距离制动盘2的距离大大变大,变大后,光感应器连接警报器,警报器发出警报,但是并不妨碍人的正常行驶和正常刹车。

因为感应到距离超过极限值时,电机75启动,电机75带动驱动轴76输出,驱动轴76旋转后第一锥齿轮77同步旋转,第一锥齿轮77与第二锥齿轮79和第三锥齿轮78垂直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79和第三锥齿轮78旋转,由于第二锥齿轮79和第三锥齿轮78的后端连接螺杆,螺杆与螺母配合,此时螺母不做旋转只做横移,所述的螺母带动推板73移动,两块推板73相互远离,由于推板73连接插入杆72和耐磨板71,所述的插入杆72和耐磨板71一体成型,所以耐磨板超出了原本的制动盘2的齐平位置,凸出来与左制动片1和右制动片11配合摩擦,完成了在紧急高速状态下,还是能起到补偿刹车的作用,而一旦做过紧急补偿,在警报的提醒下,使用者应当直接去维修店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