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换挡拨头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5113发布日期:2019-07-13 09:3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换挡拨头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换挡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换挡拨头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换挡机构的拨头结构为金属圆柱铆接在摆臂上,滑块上凹槽的两平面平行,存在以下不足:一、金属拨头与凹槽间隙不易控制,换挡晃动量大;二、金属拨头与凹槽平面为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三、金属拨头与凹槽平面为金属对金属摩擦,摩擦系数大,摩擦阻力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换挡系统的晃动量,提高换挡机构的紧凑性及换挡手感的汽车换挡拨头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换挡拨头总成,包括换挡拨头和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V型凹槽和中心孔、所述换挡拨头连接在所述V型凹槽中,所述滑块通过中心孔套接在轴Ⅲ上,且所述滑块沿所述轴Ⅲ自由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换挡拨头总成还包括换挡摆臂,所述换挡摆臂的一侧设有轴Ⅱ,所述换挡拨头连接在所述轴Ⅱ上,且所述换挡拨头绕所述轴Ⅱ。

进一步的,所述换挡摆臂的另一侧设有所述轴Ⅰ,推动驾驶换挡手柄,带动所述换挡拨头绕所述轴Ⅰ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V型凹槽沿所述滑块外侧的圆周设置,所述换挡拨头与所述V型凹槽紧密接触,且所述换挡拨头与所述V型凹槽之间为滚动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换挡拨头为球形结构,套装在所述轴Ⅱ上,所述换挡拨头的侧壁与底端之间为圆弧过渡,所述换挡拨头与所述V型凹槽之间为点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换挡拨头为球形塑料拨头,所述球形塑料拨头的球形面与所述V型凹槽V形面的两侧紧密贴合。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球形塑料拨头与V形面配合的换挡拨头结构,相比传统圆柱形铆接金属拨头与平行凹槽配合的换挡拨头形式,本实用新型的换挡间隙可通过换挡拨头的自身重力消除,减小换挡系统的晃动量,提高换挡机构的紧凑性及换挡手感;换挡摩擦阻力可通过滑动摩擦部分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摩擦系数,大幅降低换挡摩擦阻力,提高换挡质量。

2.本实用新型换挡拨头与V型凹槽之间的摩擦为塑料与金属摩擦,摩擦系数为金属与金属摩擦系数的1/3,摩擦系数降低,从而降低了反馈到换挡手柄上的摩擦阻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换挡拨头总成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换挡拨头总成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挡拨头与V型凹槽接触处的局部放大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换挡拨头;2、滑块;21、V型凹槽;22、中心孔;3、换挡摆臂;31、轴Ⅰ;32、轴Ⅱ;4、轴Ⅲ。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换挡拨头总成,包括换挡拨头1和滑块2,滑块2上设有V型凹槽21和中心孔22、换挡拨头1连接在V型凹槽21中,滑块 2通过中心孔22套接在轴Ⅲ4上,且滑块2沿轴Ⅲ4自由滑动,带动其他机构实现换挡操作。汽车换挡拨头总成还包括换挡摆臂3,换挡摆臂3的一侧设有轴Ⅱ 32,换挡拨头1连接在轴Ⅱ32上,且换挡拨头1绕轴Ⅱ32;换挡摆臂3的另一侧设有轴Ⅰ31,轴Ⅰ(31)与换挡手柄连接,推动驾驶换挡手柄,带动换挡拨头1绕轴Ⅰ31旋转。

上述换挡拨头1为球形结构,套装在轴Ⅱ32上,换挡拨头1的侧壁与底端之间为圆弧过渡,换挡拨头1与V型凹槽21之间为点接触。V型凹槽21沿滑块2外侧的圆周设置,换挡拨头1与V型凹槽21紧密接触,且换挡拨头1与V 型凹槽21之间为滚动摩擦。

优选的,换挡拨头1为球形塑料拨头,球形塑料拨头的球形面与V型凹槽 21V形面的两侧紧密贴合,推动驾驶换挡手柄,换挡拨头1绕轴Ⅰ31旋转,换挡拨头1在V形面的作用下,相对轴Ⅱ32产生部分滚动,降低反馈到换挡手柄上的摩擦阻力。

此外,换挡拨头1与V型凹槽21之间的摩擦为塑料与金属摩擦,摩擦系数为金属与金属摩擦系数的1/3,摩擦系数降低,也可降低反馈到换挡手柄上的摩擦阻力。本实用新型汽车换挡拨头总成能有效的完成换挡拨头1与V形凹槽21 的连接;而且相比传统铆接圆柱形轴与平行凹槽面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降低换挡摩擦阻力及减小换挡晃动量的目的。

换挡拨头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沿轴Ⅱ32的轴线方向移动,使换挡拨头1的球形面与V型凹槽21V形面的两侧紧密贴合,无间隙,从而减小反馈到驾驶换挡手柄上的晃动量;推动换挡手柄带动换挡拨头1绕轴Ⅰ31转动,换挡拨头1可绕其自身固定轴轴Ⅱ32转动,同时换挡拨头1的塑料球头与V形凹槽21 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也小,则反馈到换挡手柄上的换挡力也降低,从而提高换挡手感。

本实用新型球形塑料拨头与V形面配合的换挡拨头结构,相比传统圆柱形铆接金属拨头与平行凹槽配合的换挡拨头形式,本实用新型的换挡间隙可通过换挡拨头1的自身重力消除,减小换挡系统的晃动量,提高换挡机构的紧凑性及换挡手感;换挡摩擦阻力可通过滑动摩擦部分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摩擦系数,大幅降低换挡摩擦阻力,提高换挡质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