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悬浮式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7615发布日期:2019-07-19 23:39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永磁悬浮式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永磁悬浮式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磁悬浮轴承是一种利用磁场力将转子悬浮于空间,不需要任何介质而实现承载的非接触支承装置,现有的磁悬浮轴承包括内、外磁环,外磁环与固定件相连,内磁环与电机转轴相连,内磁环位于外磁环内且二者相互排斥,两磁环上相互配合的工作环面均为圆柱面,因此与转轴相连的内磁环仅受到径向的斥力作用,这样就难以约束转轴的轴向位置,电机转轴工作时,转轴容易轴向窜动,影响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后能够稳定运行的永磁悬浮式轴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永磁悬浮式轴承,包括同芯布置的第一、二磁环,第一、二磁环上的连接部分别供定件、动件相连,第一磁环上内环面所在侧与第二磁环上外环面所在侧的磁极相同,内、外环面均为圆锥面,内环面与外环面邻近且相对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第一磁环的内环面与第二磁环的外环面均为圆锥面,第二磁环受到的排斥力垂直于其外环面,该排斥力分解为轴向力和径向力,径向力使第二磁环悬浮,而轴向力能够约束与第二磁环相连的动件的轴向位置,减小与第二磁环相连的动件的轴向窜动量,提高动件运转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承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轴承装配至电机上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磁环的轴向视图;

图4为第二磁环的轴向视图;

图5为磁钢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永磁悬浮式轴承,包括同芯布置的第一、二磁环11、12,第一、二磁环11、12上的连接部分别供定件、动件相连,第一磁环11上内环面111所在侧与第二磁环12上外环面121所在侧的磁极相同,内、外环面111、121均为圆锥面,内环面111与外环面121邻近且相对布置。

参阅图1所示,第一磁环11的内环面111与第二磁环12的外环面 121均为圆锥面,第二磁环12受到的排斥力垂直于其外环面121,该排斥力分解为轴向力和径向力,径向力使第二磁环12悬浮,而轴向力能够约束与第二磁环12相连的动件的轴向位置,减小与第二磁环12相连的动件的轴向窜动量,提高动件运转的稳定性。

为了防止第二磁环12局部受到第一磁环11的斥力,导致第二磁环 12运转时稳定性差,所述内、外环面111、121相互平行且二者在垂直于其环面上的投影重合,内、外环面111、121完全配合,确保第二磁环12悬浮工作时的稳定性。

第二磁环12受到的排斥力能够分解为轴向力和径向力,本申请的内、外环面111、121的母线与其轴线所呈角度β为20°~70°。

内、外环面111、121的母线与其轴线所呈角度β为45°,第二磁环12受到的排斥力分解成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大小相同,确保转轴31稳定悬浮的同时,有足够的轴向力约束转轴31的轴向位置,减小转轴31 工作时其轴向的窜动量。

如图3、4和5所示,所述第一、二磁环11、12均为磁钢片15拼接而成。

如图2所示,所述定件和动件分别为电机端盖32、电机转轴31,第一磁环11的连接部与电机端盖32相连,第二磁环12的连接部与电机转轴31相连。电机转轴31上间隔布置有第一、二轴承10、20,第一、二轴承10、20可以均为本申请的永磁悬浮式轴承,也可以将第一轴承 10或第二轴承20设置为传统的轴承,比如滚珠轴承或滚柱轴承,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机运转时的稳定性。

下面为第一、二磁环11、12的具体安装方式,第一磁环11的连接部为第一环套13,第一环套13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第一磁环11布置的环形槽,第一环套13的外壁径向伸延的凸部上开设有连接孔131;

第二磁环12的连接部为第二环套14,第二环套14的外壁上开设有供第二磁环12布置的环形槽,第二环套14压装在电机转轴31上。

所述环形槽呈收口状,防止第一磁环11或第二磁环12在工作时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