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1510发布日期:2019-08-24 09:0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连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连杆。



背景技术:

如日本实开昭58-67115号公报所记载,已知有在小端部设置有供油孔的连杆。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安装于汽缸体的喷油器(oiljet)。从喷油器朝向活塞的背面喷射的油向小端部的供油孔流入。流入到供油孔的油向供活塞销插入的销孔供给,对连杆与活塞销的滑接面进行润滑。

如上述文献记载那样的安装于汽缸体的喷油器将通过油泵从油盘汲取的油的一部分喷射。在这样的喷油器中,有的构成为当油压低时不喷射油。因此,在内燃机起动后的预定期间等油压没有上升的期间,不进行从喷油器供给油,从而有可能变为对连杆与活塞销的滑接面进行润滑的油不足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连杆,包括与内燃机的曲轴连结的大端部、开口有供活塞销插通的销孔的小端部、以及将所述大端部与所述小端部连结的轴部。所述小端部具有从该小端部的外周面延伸至该小端部的内周面的供油孔。所述供油孔包括储油槽和连通孔。所述储油槽从所述小端部的外周面朝向所述小端部的内周面凹陷且在所述小端部的周向上延伸。所述连通孔贯通所述储油槽的底面,使所述小端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小端部的内周面连通。所述储油槽具有在该储油槽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小端部的外周面相接的一方的端缘和另一方的端缘。所述储油槽的底面具有与所述连通孔的内周面相接的开口部。在以所述小端部中的连杆的顶端为顶部、以所述小端部中的靠近所述轴部的部位为底部时,所述储油槽的两端缘位于所述储油槽的底面的开口部与所述顶部之间。

上述连杆不仅包括将小端部的外周面与内周面连通的连通孔,还包括从小端部的外周面朝向内周面凹陷的储油槽。由连通孔和储油槽构成供油孔。

在此,假设在储油槽的两端缘位于开口部与底部之间的情况下,当向供油孔供给油时,储油槽内的油容易从端缘排出而不会留在储油槽。

关于这一点,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储油槽的端缘位于开口部与顶部之间,因此能够将向供油孔供给的油储留于储油槽。由此,例如能够在内燃机停止期间将油保持于储油槽和连通孔,能够在内燃机开始起动后将保持于储油槽和连通孔的油向销孔供给。即,通过将油保持于连通孔和储油槽,从而在即使停止了从喷油器供给油到开始油的供给为止的期间,也能够确保对连杆与活塞销的滑接面进行润滑的油。

在上述连杆的一例中,所述连通孔具有在所述小端部的外周面开口的开口端部。该开口端部呈越靠近所述外周面则越扩径的锥形形状。在所述小端部的周向上,所述开口端部位于所述储油槽的一方的端缘与另一方的端缘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在小端部的周向上,储油槽延伸至比锥形形状的开口端部宽广的范围,由此能够增大能够储留油的容积。

在上述连杆的一例中,在沿着所述销孔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所述储油槽的宽度比所述连通孔的宽度小。

在小端部设置有从小端部的外周面连通至内周面的供油孔时,存在越增大供油孔则小端部的刚性越降低的情况。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宽度比连通孔细的储油槽增大能够保持油的容积。因此,即使增大能够储留油的容积刚性也难以降低。

在上述连杆的一例中,沿着所述销孔的中心轴的方向上的所述小端部的厚度从所述底部朝向所述顶部而变薄。

若储油槽为细的宽度的槽,则即使像上述构成那样在小端部的顶部的厚度薄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因在小端部设置储油槽造成的小端部的刚性的降低。

在上述连杆的一例中,在以从所述小端部的外周面至所述储油槽的底面的所述小端部的径向上的长度为所述储油槽的深度时,所述储油槽的底面呈如下圆弧状:从所述储油槽的两端缘的各端缘越朝向所述开口部则所述储油槽的深度越深。

当像上述构成那样底面为圆弧时,容易形成储油槽的两端缘比开口部位于顶部侧的储油槽。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被认为具有新颖性的特征尤其通过在所添加的权利要求书中变得明了。伴随有目的和优点的本公开通过参照以下所示的目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和附图而能够被理解。

图1是示出连杆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小端部的主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小端部的侧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小端部的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剖视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连杆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连杆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对连杆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将内燃机的活塞62与曲轴连结的连杆10。连杆10具备与活塞62连结的小端部13。连杆10具备与曲轴连结的大端部19。连杆10具备将小端部13与大端部19连接的轴部12。

连杆10由杆主体11和盖部21构成。杆主体11具有小端部13和轴部12。由杆主体11和安装于杆主体11的盖部21形成大端部19。

在小端部13开口有供活塞销插通的销孔14。在小端部13设置有向销孔14供给油的供油孔30。供油孔30是将从设置于汽缸体的喷油器91朝向活塞62的背面喷射的油的一部分导入的孔。

此外,在图1中,将轴部12的延伸方向表示为杆延伸方向rd。杆延伸方向rd是相对于将小端部13的销孔14的中心与大端部19的孔的中心连结的直线平行地延伸的方向。

参照图2~图5,对连杆10的小端部13进行说明。在图2~图4中,将小端部13的销孔14的中心轴表示为中心轴c。图3示出了从图2中的左侧观察时的小端部13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从图2中的上侧观察时的小端部13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沿着图4中的5-5线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在小端部13的销孔14插入有与销孔14嵌合的圆筒状的衬套51。

在小端部13中,以位于连杆10的顶端的部位为顶部18,以靠近轴部12的部位为底部17。图3示出了中心轴c的轴向上的小端部13的厚度。如图3所示,在沿着销孔14的中心轴c的方向上,顶部18的厚度l2比底部17的厚度l1小,小端部13形成为从底部17朝向顶部18而变薄。

如图2~图4所示,设置于小端部13的供油孔30具备从小端部13的外周面16连通至小端部13的内周面15的连通孔31。供油孔30具备从小端部13的外周面16朝向小端部13的内周面15凹陷的储油槽34。

如图2和图4所示,连通孔31具有在外周面16开口的开口端部32。开口端部32呈越靠近外周面16则越扩径的锥形形状。

如图4所示,储油槽34在小端部13的周向上延伸。在图4中,将储油槽34的延伸方向表示为槽方向dd。在槽方向dd上,连通孔31的开口端部32位于作为储油槽34的一方的端缘的第1端缘35与作为另一方的端缘的第2端缘36之间。第1端缘35和第2端缘36与小端部13的外周面16相接。

如图4所示,在中心轴c的轴向上,储油槽34的槽宽度l4比连通孔31的直径l3小。即,在沿着销孔14的中心轴c的方向上,储油槽34的宽度比连通孔31的宽度小。

如图5所示,从外周面16连通至内周面15的连通孔31贯通储油槽34的底面37。连通孔31设置为其延伸方向与杆延伸方向rd平行。

此外,在衬套51开口有与连通孔31连通的油孔52。

在此,以作为连通孔31的内周面的孔内表面33与储油槽34的底面37相接的部分为开口部38。储油槽34的第1端缘35和第2端缘36位于开口部38与顶部18之间。

另外,以小端部13的径向上的从小端部13的外周面16至储油槽34的底面37的长度为储油槽34的深度。越从第1端缘35朝向开口部38则储油槽34的深度越深。同样地,越从第2端缘36朝向开口部38则储油槽34的深度越深。这样的储油槽34的底面37设置为在图5所示的截面中呈圆弧状。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优点进行说明。

在搭载有连杆10的内燃机中,如图1所示,从设置于汽缸体的喷油器91朝向活塞62的背面喷射油。从喷油器91喷射的油的一部分和/或从活塞62的背面弹回的油的一部分被导入供油孔30。经过了供油孔30的油被向销孔14供给。由此,能够对连杆10的小端部13与活塞销的滑接面、即衬套51的内周面与活塞销的外周面滑接的面进行润滑。

图6和图7示出了搭载于内燃机的连杆10的小端部13的剖视图。在销孔14插入有将小端部13与活塞62连结的圆筒状的活塞销61。图6和图7示出了铅直上方up和铅直下方dw。

在连杆10中,储油槽34的第1端缘35和第2端缘36位于开口部38与顶部18之间。因此,在连杆10的状态为如图6所示那样杆延伸方向rd与从铅直上方up朝向铅直下方dw的方向平行时,能够将向供油孔30供给的油储留于储油槽34。由此,例如能够在内燃机停止期间将油保持于储油槽34和连通孔31,能够在内燃机开始起动后将保持于储油槽34和连通孔31的油向销孔14供给。即,通过将油保持于连通孔31和储油槽34,从而在即使停止了从喷油器91供给油到开始油的供给为止的期间,也能够确保对连杆10与活塞销61的滑接面进行润滑的油。

图7示出了伴随于曲轴的旋转而连杆10倾斜了的状态。在连杆10中,连通孔31沿着杆延伸方向rd延伸。假设在以开口端部32在比图7所示的开口端部32的位置向小端部13的周向上的任意一方偏移的位置开口的方式设置连通孔31时,存在因连杆10的倾斜角度而难以将油保持于储油槽34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根据连杆10,即使如图7所示那样在连杆10倾斜了的状态下内燃机停止了的情况下,也容易将油保持于储油槽34。

而且,在连杆10中,储油槽34在小端部13的周向上延伸至比呈锥形形状的开口端部32宽广的范围。由此,能够增大能够储留油的供油孔30的容积。

由于连杆10设为小端部13从底部17朝向顶部18而变薄的形状,从而越增大供油孔30的容积则小端部13的刚性有可能越降低。关于这一点,在连杆10中,储油槽34的槽宽度l4比连通孔31的直径l3小。由于储油槽34的宽度细,从而能够减少因在小端部13设置储油槽34造成的小端部13的刚性的降低,能够增大能够储留油的容积。

而且,在连杆10中,由于开口端部32为锥形形状,从而在从喷油器91喷射油时,容易将从喷油器91喷射的油和/或从活塞62的背面弹回的油向供油孔30导入。而且,由于在连杆10中储油槽34在外周面16开口,从而容易通过供油孔30导入油。即,容易向销孔14供给油,容易使滑接面润滑。

另外,在连杆10中,在图5所示的截面中底面37为圆弧状。在连杆10的制造中,例如使用磨削工具在小端部13形成储油槽34。在该情况下,容易在加工工序中形成储油槽34的第1端缘35和第2端缘36位于开口部38与顶部18之间的储油槽34。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实施。本实施方式和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互相组合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具备底面37为圆弧的储油槽34的连杆10,但储油槽的形状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小端部13设置由在相对于杆延伸方向rd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底面137、和从底面137向杆延伸方向rd延伸的第1侧面141及第2侧面142区划出的储油槽134。第1端缘135及第2端缘136位于开口部138与小端部13的顶部之间,从而也能够通过由该储油槽134和连通孔131构成的供油孔130将油保持于供油孔130。即,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即使停止了从喷油器91供给油到开始油的供给为止的期间,也能够起到确保润滑滑接面的油的效果。

在如图8所示的由底面137和第1侧面141及第2侧面142区划出的储油槽134中,也能够采用底面为圆弧状的储油槽。即,如图9所示,能够采用由圆弧状的底面237、第1侧面241及第2侧面242区划出的储油槽234。根据由这样的储油槽234和连通孔231构成的供油孔230,若第1端缘235和第2端缘236位于开口部238与小端部13的顶部之间,则也能够将油保持于供油孔230。即,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即使停止了从喷油器91供给油到开始油的供给为止的期间,能够起到确保润滑滑接面的油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连通孔31的开口端部32为锥形形状,但开口端部32为锥形形状并非必须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开口端部32的内周面的延伸方向与杆延伸方向rd平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中心轴c的轴向上的小端部13的厚度从底部17朝向顶部18而变薄的小端部13设置有供油孔30。具有连通孔31和储油槽34的供油孔30也可以设置于中心轴c的轴向上的小端部的厚度恒定的连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中心轴c的轴向上,使储油槽34的槽宽度l4比连通孔31的直径l3小。储油槽34的槽宽度l4也可以为连通孔31的直径l3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连通孔31的延伸方向与杆延伸方向rd一致,但连通孔31的延伸方向也能够适当变更。通过以第1端缘35和第2端缘36位于开口部38与顶部18之间的方式变更设置储油槽34的位置,从而能够起到将油保持于储油槽34的效果。

连通孔31的形状也可以为在图4所示那样的小端部13的俯视下轮廓为椭圆的形状。

储油槽34的深度处于满足第1端缘35和第2端缘36位于开口部38与顶部18之间这样的关系的范围即可,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关于储油槽34的底面37的形状,处于满足第1端缘35、第2端缘36、开口部38的位置关系的范围即可,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设为台阶状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