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3663发布日期:2020-04-17 22: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空气通风变换方向和变换量的矢量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器。



背景技术:

通风领域、空调领域、消防通风领域、环保通风领域、军用坑道及人防通风领域都会遇到通风转换的问题,

目前,由于空气流体通风方向和变换量方面一直有困扰,比如在大型商场的空调运用方面,想达到夏季空调冷风从上侧出口吹出,冬季暖风从下侧出口吹出,或者为更快达到降温或升温的目的,交替将冷风或热风从上下出口吹出。

在实际应用方面如果想达到上述目的,经常需要增设大量通风管路和转换切换阀门,当错误操作或多位切换阀门不能运行到位,以及密封不良,就会导致空气通风交叉干扰和通风不畅,严重的会造成成套系统奔溃。

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对空气通风矢量的系统高效性、智能性、可靠性配套组件需求更加迫切。

特发明出空气矢量通风转换器,以更好地为通风领域、空调领域、消防通风领域、环保通风领域、军用坑道及人防通风领域等通风方向性和通风风量(矢量)提供可靠智能高效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空气通风领域改变通风道道需要增设大量通风管路和转换切换阀门进行转换导致空气通风交叉干扰和通风不畅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高效性、智能化的空气矢量通风装置,能够快速、稳定的切换通风道道,实现通风风向的改变。

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风道转换器,所述箱体上设有四个风道进出口,所述风道转换器包括转换芯,所述转换芯包括芯筒和设置在芯筒内、可上下移动的内芯;所述芯筒上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所述箱体上的四个风道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芯筒上的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中的一个连通;

所述第一风口设有上下两个子风口,为第一上风口和第一下风口;第二风口设有上下两个子风口,为第二上风口、第二下风口;

所述内芯的壳体内自上而下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均设置有开口;

所述芯筒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相对应;所述第一空腔的开口与第一上风口、第四风口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与第二下风口和第三风口连通,形成第二风道;

当内芯向上移动至第三空腔位于芯筒第二层位置时,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与第二上风口、第四风口连通,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空腔的开口与第一下风口和第三风口连通,形成第四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为空心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状壳体;所述内芯的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平行的隔板,将壳体平均分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所述内芯的四个侧面顺时针方向依次为a侧面、b侧面、c侧面、d侧面;

所述第一空腔的a侧面设有第一开口,b侧面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空腔的a侧面设有第五开口,c侧面设有第四开口,d侧面设有第三开口;第三空腔的b侧面设有第七开口,d侧面设有第六开口;

所述芯筒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相对应;所述第一层的a侧面设有第四风口,b侧面设有第一上风口,c侧面设有第二上风口;所述第二层的b侧面设有第一下风口,c侧面设有第二下风口,d侧面设有第三风口;

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开口与所述芯筒上的第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一上风口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三开口与第三风口连通,第四开口与第二下风口连通,形成第二风道;

当内芯向上移动至第三空腔位于芯筒第二层位置时,第二空腔的第五开口与第四风口连通,第四开口与第二上风口连通,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空腔的第六开口与第三风口连通,第七开口与第一下风口连通,形成第四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进出口为送气进气口、回气出风口,第一箱体风口和第二箱体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送气进气口与第三风口通过空气通道连接,所述回气出气口与第四风口通过空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风口与第一箱体风口通过空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二风口与第二箱体风口通过空气通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送气进气口和回气出气口上设有调节风量的变量调节器。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转换器还包括转换驱动器,所述转换驱动器用于驱动内芯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矢量通风转换装置还包括控制变量调节器和转换驱动器工作的控制器。

进一步的,风道转换器的外侧设有绝热层,所述空气通道为保温空气通道,所述箱体为保温密闭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和芯筒之间设有密封气囊。

有益效果:

1)通过转换芯的设置,可以快速、稳定的切换通风道道,使得送气在不同出口吹出,实现通风风向的改变,达到快速更换空气的要求。

2)通过在增设变量调节器可以控制空气进出口的风量,实现通风的风量的控制。

3)转换芯内空腔的设置,可以进行部分热量交换,减少设备的能耗输出。

3)保温通道、保温箱体及绝热层的设计,减少了气体在流通过程中的热量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芯示意图。

图3为芯筒风口示意图。

图4a为内芯第一空腔开口示意图。

图4b为内芯第二空腔开口示意图。

图4c为内芯第三空腔开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工作模式一情况下风道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工作模式二情况下风道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风道转换器;3-转换芯;4-变量调节器;51-送气进气口;52-回气出气口;53-第一箱体风口;54-第二箱体风口;6、空气通道;7-第一空腔;8-第三空腔;9-绝热层;10-第二空腔;11-第一风口;111-第一上风口;112-第一下风口;12-第二风口;121第二上风口;122-第二下风口;13-第三风口;14-第四风口;15-第一开口;16-第二开口;17-第三开口;18-第四开口;19-第五开口;20-第六开口;21-第七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矢量通风转换装置,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风道转换器2,风道转换器2的外侧设有绝热层9,所述箱体1为保温密闭箱体;所述箱体1上设有四个风道进出口,所述风道进出口为送气进气口51、回气出风口52,第一箱体风口53和第二箱体风口54,所述送气进气口51和回气出气口52上设有调节风量的变量调节器4;所述风道转换器2包括转换芯3,所述转换芯3包括芯筒和设置在芯筒内、可上下移动的内芯,所述内芯和芯筒之间设有密封气囊。所述风道转换器2还包括转换驱动器,所述转换驱动器用于驱动内芯上下移动,也可以在外筒和内芯外壁设置滑轨或其他方式进行上下移动。所述的空气矢量通风转换装置还包括控制变量调节器4和转换驱动器工作的控制器。

所述芯筒上设有第一风口11、第二风口12、第三风口13和第四风口14,所述送气进气口51与第三风口13通过空气通道6连接,所述回气出气口52与第四风口14通过空气通道6连接,所述第一风口11与第一箱体风口53通过空气通道6连接,所述第二风口12与第二箱体风口54通过空气通道6连接;所述空气通道6为保温空气通道。

如图2所示,所述内芯为空心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状壳体,所述内芯的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平行的隔板,将壳体自上而下平均分成相互隔离的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10、第三空腔8,所述内芯的四个侧面顺时针方向依次为a侧面、b侧面、c侧面、d侧面;

如图4a所示,所述第一空腔7的a侧面设有第一开口15,b侧面上设有第二开口16;

如图4b所述第二空腔10的a侧面设有第五开口19,c侧面设有第四开口18,d侧面设有第三开口17;

如图4c所示,第三空腔8的b侧面设有第七开口21,d侧面设有第六开口20;

如图3所示,所述芯筒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10和第三空腔8相对应;所述第一层的a侧面设有第四风口14,b侧面设有第一上风口111,c侧面设有第二上风口121;所述第二层的b侧面设有第一下风口112,c侧面设有第二下风口122,d侧面设有第三风口13。

所述第一空腔7的第一开口15与所述芯筒上的第四风口14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6与第一上风口111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空腔10的第三开口17与第三风口13连通,第四开口18与第二下风口122连通,形成第二风道;

当内芯向上移动至第三空腔位于芯筒第二层位置时,第二空腔10的第五开口19与第四风口14连通,第四开口18与第二上风口121连通,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空腔8的第六开口20与第三风口13连通,第七开口21与第一下风口112连通,形成第四风道。

上述芯筒的风口和内芯上的开口对应连通时,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都可以,因此风口与开口的大小不需要完全一致也能达到连通的效果。

本发明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一:

控制器控制空气矢量通风转换器工作模式到“工作模式一”,程序控制密封气囊放气,转换驱动器升降工作,所述芯筒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10和第三空腔8相对应;密封气囊充气密封,指令完成后,通过设置变量调节器4,设置定量或变量空气通风数据。

此时,所述第一空腔7的第一开口15与所述芯筒上的第四风口14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6与第一上风口111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空腔10的第三开口17与第三风口13连通,第四开口18与第二下风口122连通,形成第二风道;

如图5所示,箭头代表风向,送气从送气进气口51进入第二风道,从第二箱体风口54排到需要换气的空间,需要换气空间的空气从第一箱体风口53经第一风道从回气出气口52排出。

工作模式二:程序控制密封气囊放气,转换驱动器升降工作,内芯向上移动至第三空腔位于芯筒第二层位置,密封气囊充气密封,指令完成后,通过设置变量调节器4,设置定量或变量空气通风数据。

此时,内芯向上移动至第三空腔位于芯筒第二层位置,第二空腔10的第五开口19与第四风口14连通,第四开口18与第二上风口121连通,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空腔8的第六开口20与第三风口13连通,第七开口21与第一下风口112连通,形成第四风道。

如图6所示,箭头代表风向,送气从送气进气口51进入第四风道,从第一箱体风口53排到需要换气的空间,需要换气空间的空气从第二箱体风口54经第三风道从回气出气口52排出。

本发明在空气通风领域,可以根据设计和使用需求,提供对空气通风、空调通风及平衡回风的环境空间特种技术要求的空气通风矢量要求(方向、通风量)的保障,以满足通风领域、空调领域、消防通风领域、环保通风领域、军用坑道及人防通风领域等的服务,保证通风方向性,通风风量性,以及环境空间、封闭舱室有效控制正压、负压和压力平衡。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