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2682发布日期:2019-11-15 22:3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一般应用于汽车的悬架系统,起减震作用。减震器吊环衬套的作用是将减震器和汽车底盘进行连接,本身也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目前所使用的减震器吊环衬套,通常结构为:由内衬管和硫化在内衬管外圆的硫化橡胶组成,安装时硫化橡胶直接压入吊环的内孔。上述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如结构强度不高,吊环衬套压入吊环后容易脱出、防脱出力小、使用寿命较短。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5216570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吊环与衬套固定组合件,主要采用在吊环内壁设置凹槽,并在橡胶层上设置对应的凸起,使得凸起与凹槽形成轴向限位从而达到防止衬套和吊环脱离的效果。但上述方案也依然存在不足;由于凸起的设置,要将凸起压入吊环内并与凹槽卡接,则需要对凸起进行较大的压缩,安装十分困难。若要方便安装,则要求凸起具有很大的形变能力,则橡胶层与吊环之间实际没有多大的过盈效果,依然存在衬套与吊环脱离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器,具有衬套与吊环不易脱离、衬套安装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和安装于减震器本体的吊环,所述吊环内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包括用于相互拼接的左衬套和右衬套,所述左衬套包括左衬管和包覆于左衬管外的左橡胶层;所述右衬套包括右衬管和包覆于右衬管外的右橡胶层;所述左衬管和右衬管之间设有轴向防脱结构,所述左橡胶层和右橡胶层与吊环之间设有限制吊环轴向位移的限位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衬套由左衬套和右衬套拼接而成,安装时左衬套可从吊环的左侧插入,右衬套可从吊环的右侧插入,然后将左衬套和右衬套拼接且左衬管和右衬管之间设有轴向防脱结构,使得左衬套和右衬套不会轴向脱离。然后通过左橡胶层和右橡胶层与吊环之间的限位结构来限制吊环相对于衬套产生轴向位移,从而使得吊环与衬套之间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吊环不易与衬套脱离,且安装上也相当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向防脱结构包括同轴设置于左衬管面向右衬管一端端面上的环形燕尾槽,还包括设置于右衬管面向左衬管一端端面上的弧形燕尾块,弧形燕尾块与环形燕尾槽同轴设置;所述环形燕尾槽的槽口处设有供弧形燕尾块插入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左衬套和右衬套拼接时,将右衬管的弧形燕尾块对准左衬管的缺口,将弧形燕尾块插入到环形燕尾槽中,然后相对转动左衬套和右衬套,使得弧形燕尾块与缺口错位,从而使得弧形燕尾块被限位安装于环形燕尾槽中,从而构成左衬管和右衬管的轴向防脱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燕尾块和缺口的数量对应为两个,两个缺口呈中心对称设置,两个弧形燕尾块呈中心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和弧形燕尾块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即可由两个呈中心对称的弧形燕尾块与环形燕尾槽的内壁抵触构成轴向防脱结构,使得轴向受力更均匀,左衬管和右衬管连接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吊环两端的锥形口以及设置于左橡胶层和右橡胶层上与锥形口适配的锥形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左橡胶层与吊环左侧的锥形口贴合,右橡胶层与吊环右侧的锥形口贴合时,吊环便被限制于左橡胶层和右橡胶层之间,从而构成限制吊环轴向位移的限位结构,且该锥形结构更方便将左衬套和右衬套插入吊环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橡胶层和右橡胶层均设有与吊环端部抵触的限位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部可以对吊环两端进行阻挡,在左衬套和右衬套不脱离的情况下,限位部可以对吊环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使得吊环难以与衬套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设有延伸至吊环外侧壁的包边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边部延伸至吊环的外侧壁将吊环的两端包裹,使得吊环无法从衬套上脱离,对吊环具有可靠的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衬管和右衬管的外壁沿着轴向均布有环形凸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左衬管和右衬管的外壁设置环形凸沿,使得左橡胶层和右橡胶层硫化成型于左衬管和右衬管上时,与左衬管、右衬管的固定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吊环与衬套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左衬管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右衬管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减震器本体;2、吊环;3、左衬套;4、右衬套;5、左衬管;6、左橡胶层;7、右衬管;8、右橡胶层;9、限位部;10、包边部;11、锥形口;12、锥形部;13、环形凸沿;14、环形燕尾槽;15、弧形燕尾块;16、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减震器,如图1所示,包括减震器本体1和安装于减震器本体1的吊环2,吊环2内安装有衬套,衬套包括用于相互拼接的左衬套3和右衬套4。

如图2所示,左衬套3包括左衬管5和包覆于左衬管5外的左橡胶层6;右衬套4包括右衬管7和包覆于右衬管7外的右橡胶层8;左衬管5和右衬管7的外壁沿着轴向均布有环形凸沿13;左橡胶层6硫化固定于左衬管5上,右橡胶层8硫化固定于右衬管7上。

如图2所示,吊环2两端设有锥形口11,吊环2于锥形口11处的内壁由内至外渐薄。左橡胶层6和右橡胶层8均设有与一个锥形口11适配的锥形部12。在左衬套3从左侧插入吊环2时,左橡胶层6的锥形部12将吊环2左侧的锥形口11填满;在右衬套4从右边插入吊环2时,右橡胶层8的锥形部12将吊环2右侧的锥形口11填满。

如图2所示,左橡胶层6和右橡胶层8均设有与吊环2端部抵触的限位部9,并且限位部9连接有延伸至吊环2外侧壁的包边部10。当左衬套3与右衬套4均插入吊环2中时,吊环2两端被固定于左橡胶层6和右橡胶层8的限位部9和包边部10之间。

如图1、2所示,左衬管5和右衬管7之间设有轴向防脱结构,用于在左衬套3和右衬套4插入吊环2中时连接左衬套3和右衬套4,从而使得吊环2得到有效固定,难以从衬套上脱离。

如图2、3、4所示,轴向防脱结构包括同轴设置于左衬管5面向右衬管7一端端面上的环形燕尾槽14;以及设置于右衬管7面向左衬管5一端端面上的弧形燕尾块15,弧形燕尾块15与环形燕尾槽14同轴设置;弧形燕尾块15的数量为两块并于右衬管7的端面呈中心对称;环形燕尾槽14的槽口处设有供弧形燕尾块15插入的缺口16。

左衬套3与右衬套4的连接过程如下:将左衬套3插入吊环2中,左橡胶层6的包边部10包裹于吊环2左侧的外壁;然后将右衬套4以弧形燕尾块15对准缺口16的状态下插入吊环2中,右橡胶层8的包边部10包裹于吊环2右侧的外壁;此时弧形燕尾块15经缺口16插入到环形燕尾槽14的底部,然后再转动右衬套4,使得弧形燕尾块15与缺口16错位,从而使得弧形燕尾块15被轴向限位于环形燕尾槽14中,从而完成左衬套3和右衬套4的拼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