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2121发布日期:2019-11-25 21:1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齿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齿轮。



背景技术:

齿轮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起着重要的传动作用,大多为金属或塑料材质。齿轮偶然受到冲击或在运行中的振动容易通过传动轴传送到电机内部,影响电机正常运转,甚至损坏电机,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电机轴端部连接联轴器一端,这种方式导致电机到齿轮的传动机构所占空间大,无法适用于一些传动空间较小的设备,而且传动结构复杂,传动所经历的环节多会导致传动精度和效率降低。

对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234510.5,名称:减振齿轮,公开提供了一种减振齿轮,包括齿环、连接环和减振环,所述齿环上设置有外齿,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减振环夹设于所述齿环与所述连接环之间,所述齿环和所述连接环为金属材料,所述减振环为非金属材料。通过在材料同为金属材料的设有外齿的齿环与设有连接孔的连接环之间夹设一材料为非金属材料的减振环,利用减振环的弹性形变来减缓齿轮外部偶然冲击或振动,无须依靠联轴器,节省传动空间,简化传动结构。

但是齿环、连接环和减振环没有径向的限位件,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沿轴向的窜动,导致齿环、连接环和减振环沿轴向产生相对运动,影响齿轮正常工作,结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齿轮,解决现有减震齿轮的齿环、连接环和减振环没有径向的限位件,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沿轴向的窜动,导致齿环、连接环和减振环沿轴向产生相对运动,结构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震齿轮,包括齿环、减震环和转轴连接环,减震环设置与齿环和转轴连接环之间,齿环的外周面设置有齿牙,沿径向贯穿齿环、减震环和转轴连接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一端位于齿槽处,通孔中嵌设有限位件,转轴连接环的内壁开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键槽;所述齿环和转轴连接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减震环和限位件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通过设置减震环,利用减振环的弹性形变来减缓齿轮外部偶然冲击或振动,无须依靠联轴器,节省传动空间,简化传动结构。通过设置通孔和限位件,防止齿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沿轴向的窜动而导致齿环、连接环和减振环沿轴向产生相对运动,提高结构稳定性,保证齿轮正常工作。

进一步改进,所述齿环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间隔设置;第一凹槽沿齿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所述减震环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和多个第二凹槽,且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间隔设置,第二凹槽沿减震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所述减震环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三凸起和多个第三凹槽,且第三凸起和第三凹槽间隔设置,第三凹槽沿减震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所述转轴连接环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四凸起和多个第四凹槽,且第四凸起和第四凹槽间隔设置,第四凹槽沿减震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每个第二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一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一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二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三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四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四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三凹槽中配合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凸起、第二凹槽、第二凸起、第三凸起、第三凹槽、第四凸起和第四凹槽,将减震环嵌设在齿环和转轴连接环之间,且每个第二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一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一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二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三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四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四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三凹槽中配合设置,牢靠连接,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为燕尾槽。

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为螺纹孔,限位件为螺柱,限位件与齿环、减震环和转轴连接环螺纹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三个,通过增加限位件的数量,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减震环,利用减振环的弹性形变来减缓齿轮外部偶然冲击或振动,无须依靠联轴器,节省传动空间,简化传动结构。通过设置通孔和限位件,防止齿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沿轴向的窜动而导致齿环、连接环和减振环沿轴向产生相对运动,提高结构稳定性,保证齿轮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震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轴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减震齿轮,包括齿环1、减震环2和转轴连接环3,减震环2设置与齿环1和转轴连接环3之间,齿环1的外周面设置有齿牙,沿径向贯穿齿环、减震环和转轴连接环开设有三个通孔,通孔的一端位于齿槽处,通孔中嵌设有限位件4,转轴连接环3的内壁开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键槽33;所述齿环和转轴连接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减震环和限位件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通过设置减震环,利用减振环的弹性形变来减缓齿轮外部偶然冲击或振动,无须依靠联轴器,节省传动空间,简化传动结构。通过设置通孔和限位件,防止齿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沿轴向的窜动而导致齿环、连接环和减振环沿轴向产生相对运动,提高结构稳定性,保证齿轮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环1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1和多个第一凹槽12,且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间隔设置;第一凹槽沿齿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所述减震环2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21和多个第二凹槽22,且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间隔设置,第二凹槽沿减震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所述减震环2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三凸起23和多个第三凹槽24,且第三凸起和第三凹槽间隔设置,第三凹槽沿减震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所述转轴连接环3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第四凸起31和多个第四凹槽32,且第四凸起和第四凹槽间隔设置,第四凹槽沿减震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每个第二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一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一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二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三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四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四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三凹槽中配合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凸起、第二凹槽、第二凸起、第三凸起、第三凹槽、第四凸起和第四凹槽,将减震环嵌设在齿环和转轴连接环之间,且每个第二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一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一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二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三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四凹槽中配合设置,每个第四凸起插入对应的一个第三凹槽中配合设置,牢靠连接,且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为燕尾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螺纹孔,限位件4为螺柱,限位件与齿环、减震环和转轴连接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可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