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筒快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6708发布日期:2019-12-03 17:49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筒快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下使用的风筒连接件,具体涉及一种风筒快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采煤隧道进行通风采用的方法是:将10米一节的通风管道,进行依次连接,并按照施工要求制作成所需的长度。其中,通风管道结构是采用工程塑料布热合成筒体。在筒体的翻边处设置有钢圈缝合线。两个筒体对接时,将两个钢圈封合在筒体上,然后利用端头钢圈进行对扣挂接。然而风筒两端的钢圈大小固定,无形变,人工对接时需费很大力气才能将风筒钢圈套牢固。如果工人接风筒的水平一般,后期风筒还会漏风,甚至风筒断开,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筒快速连接结构,解决了采煤隧道的通风中,采用对扣挂接筒体造成扣接处容易脱落或者漏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筒快速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风筒、第二风筒、内钢圈、外钢圈、喉箍,所述的内钢圈套置在第一风筒内侧,所述的外钢圈套置在所述第一风筒的外侧且与内钢圈的位置对应,用于固定第一风筒;所述的第二风筒套置在外钢圈外侧,所述的第二风筒外侧设置有喉箍,所述的喉箍的位置与所述内钢圈和外钢圈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外钢圈一端留有法兰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钢圈与第一风筒接触的位置距离第一风筒筒口20-40cm。这一段是在第一风筒末端预留了一定长度的冗余风筒段,使得风筒的密封效果更好,不漏风。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内钢圈外侧以及外钢圈的内外侧分别粘结有一弹性缓冲硅胶层,所述的弹性缓冲硅胶层的厚度为1-3mm。这种缓冲层起到一种柔性缓冲的作用,有效的分散了在导风的过程中风力对筒壁与钢圈接合处的作用力,防止此处的筒壁被撕裂而导致的开缝等问题。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喉箍通过螺丝拧紧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法兰盘上设置有固定钢圈,用于固定整个连接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风筒外表面均匀等间距的固定有多个挂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风筒远离所述内钢圈的一端粘结有密封端圈,且所述的密封端圈为环形的丁晴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对扣挂接处容易漏风的缺陷;采用内外钢圈固定风筒并留有冗余风筒,风筒密闭性好,不漏风。外钢圈有法兰盘,风筒通风受力时不会撑开,实用性安全性高。采用喉箍紧固成本低,与橡胶快速接头相比,受力更大,紧固性更可靠。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有利于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连接后的风筒示意图。

其中,1为内钢圈,2为第一风筒,3为外钢圈,4为第二风筒,5为法兰盘,6为喉箍,7为固定钢圈,8为挂环,9为冗余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风筒快速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风筒2、第二风筒4、内钢圈1、外钢圈3、喉箍6,内钢圈1套置在第一风筒2的内侧,外钢圈3套置在第一风筒2的外侧且与内钢圈1的位置对应,用于固定第一风筒2;第二风筒4套置在外钢圈3外侧,第二风筒4外侧设置有喉箍6,喉箍6的位置与内钢圈1和外钢圈3的位置相对应;外钢圈3一端留有法兰盘5。法兰盘5上设置有固定钢圈7,用于固定整个连接结构。内钢圈1与第一风筒2接触的位置距离第一风筒筒口30cm,使得第一风筒2的末端预留出30cm的冗余风筒9。内钢圈1外侧以及外钢圈3的内外两侧分别粘结有一弹性缓冲硅胶层(图中未标示),弹性缓冲硅胶层的厚度为2mm。第一风筒2外表面均匀等间距的固定有两个挂环8。

在本连接结构中,内钢圈1和外钢圈3共同固定第一风筒2,并在第一风筒2末端预留30cm冗余风筒9,使得筒密闭性好,不漏风。外钢圈3一端留有法兰盘5,风筒通风受力时不会撑开,实用性安全性高。采用喉箍6固定第二风筒4,对接好两个风筒时将喉箍6螺丝拧紧,保证两个风筒对接紧固,无需安装传统的快速接头。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对扣挂接处容易漏风的缺陷;采用内外钢圈固定风筒并留有冗余风筒,风筒密闭性好,不漏风。外钢圈有法兰盘,风筒通风受力时不会撑开,实用性安全性高。采用喉箍紧固成本低,与橡胶快速接头相比,受力更大,紧固性更可靠。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有利于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